杂志汇中国医院

国际医疗旅游产业探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刘庭芳① 焦雅辉② 董四平② 李大川② 薛海宁② 张丹①

口 刘庭芳① 焦雅辉② 董四平② 李大川② 薛海宁② 张丹①

【关键词】国际医疗旅游 服务产业 健康产业

【摘 要】运用大量数据及技术方法,研究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现状、发展态势,并对中国医疗旅游与国际医疗旅游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据此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Experience and its re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ourism industry / LIU Tingfang, JIAO Yahui, DONG Siping, LI Dachuan, XUE Haining, ZHANG Dan//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5):1-6

【Key words】internal medical tourism, service industry, healthcare industry

【Abstract】According to a lot of data and technical analysis methods, the status quo and progress of medical tourism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and suggestions were also presented. 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Suite of 335, Lizhaoj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Tsinghua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PRC

1 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产业进展与模式比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22年,旅游业将占到全球GDP的11%,健康产业占到12%,成为全球两大产业。旅游业和健康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对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医疗旅游则是这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当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医疗旅游这个新兴产业,各自以其特色医疗资源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全球医疗旅游的数量已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迅猛增长至2014年的4000多万人次。数据显示,2014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780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预计到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785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对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提供政策建议。

1.1 相关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业21世纪议程》中,将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定义为“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体的旅游服务。”具体指人们由于常住地的医疗服务不够完善或者太昂贵,被异地(尤其是异国)价格低廉、具有特色的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所吸引,到异地接受医疗护理、疾病治疗、保健等医疗服务与度假、娱乐等旅游服务的过程[1]。Perfetto等研究者认为,医疗旅游应该只包括以择期手术为目的的旅行,不包括移民者在他国进行医疗服务、计划外的紧急手术和门诊治疗[2]。而 Melinda等研究者[3]则认为,尽管牙科治疗不需要住院,也应该算在医疗旅游的范围内。我国研究者[4-5]则认为,目前国际医疗旅游需求可分为“治”为主和“疗”为主两大类。“治”为主的医疗旅游需求,可分为基本无生命危险且医疗资源较为稀缺的项目、客源国尚未开发或被法律禁止的医疗项目(如堕胎、干细胞治疗等)。以“疗”为主要目的医疗旅游需求,主要为康复理疗类项目(如医疗检查、美容等)。

1.2 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可以了解医疗旅游的研究现状、热点和不足,为确立研究目标和内容提供依据。1.2.1 文献数量分析。在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检索英文文献。应用检索式Title=“medical tourism”,共检索文献273篇。其中,1999年及以前的文献8篇;2000年到2014年历年文献数量汇总结果见图1。

从英文文献数量来看,医疗旅游起源于1963年,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处于新兴研究领域,发展于2005年至2008年,在2009年以后文献大量涌现,成为研究热点。1.2.2 医疗旅游研究创新点扫描。为跟踪医疗旅游研究最新进展,对文献关键词(剔除非专业词汇)进行词频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国际医疗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经济和医疗服务的提供、国际合作、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立法和法律体系、机构和管理、伦理、标准、卫生费用、医疗服务的市场、医疗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同时注意到,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印度、加拿大和泰国等国研究者比较活跃。另外,发展中国家文献数量较多。

结合上述两种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以明确当前医疗旅游研究的重点、热点和创新点,为医疗旅游研究提供参考。

1.3 不同地区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当今全世界医疗旅游胜地的分布大致为亚洲地区(主要集中于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南非、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巴西、哥斯达黎加、古巴和墨西哥)、中东地区(尤其是迪拜)和部分欧洲国家(包括西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中欧、南欧和地中海地区)。



1.4 国际医疗旅游典型模式比较分析

部分国家政府机构和政策制定者们致力于促进国家医疗旅游事业发展。泰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匈牙利、波兰和马耳他等政府充分挖掘本国在整个国际贸易市场中作为医疗旅游胜地的比较优势,在海外报纸上进行广告宣传,在本国经济发展和旅游政策上给予官方支持。有研究表明[6],新加坡、迪拜、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掀起了亚洲医疗旅游市场的第一波,而2008年以后日本和韩国掀起了医疗旅游市场的第二波。1.4.1 新加坡。新加坡医药是一家多机构合作的政府产业合作伙伴单位,由新加坡卫生部领导,并得到了发展局(负责批准投资项目和医疗产业)、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海外医疗利益的增长和扩张)、新加坡旅游局(医疗产业服务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起,新加坡医药就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新加坡当地政府、卫生部、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等医疗旅游相关业务方通力合作,将新加坡打造成全球著名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新加坡国际医疗网用多种语言为潜在客户提供咨询指南。新加坡政府在世界15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向所在国大力推介新加坡旅游与医疗资源。比如,新加坡旅游局为了宣传医疗旅游,在印尼的8个城市举行路演,沿途推广新加坡医疗旅游产品,树立首选医疗旅游目的地和高质量医疗城市形象[7]。1.4.2 印度。印度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致力于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印度产业联盟(CII)联合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撰写了医疗旅游调研报告。2002年印度成立了国际医疗旅游委员会和医疗旅游协会,制定了一套推行医疗旅游的法规、政策、战略和计划。2003年,财政部部长发起呼吁,要将印度打造成为“全球医疗胜地”,提议加紧改善机场基础设施,让医疗旅游游客的交通更为便捷舒适。为了发挥印度巨大的医疗旅游潜力和利用后发优势,印度政府、医疗机构、旅游局、旅行社、星级饭店和其他一些与医疗旅游的相关机构开始联手打造印度医疗旅游产业,使印度一跃成为国际医疗旅游者青睐的目的地之一。此外,印度还引入了一种特殊的签证种类——M签证(M visa),不仅方便了医疗旅游患者,而且可以为服务供给方减免税费[8]。医疗旅游的服务机构还可以获得土地购置补贴和救生设备的加速折旧[9]。1.4.3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卫生部于1998年成立国家医疗和健康旅游促进委员会,在国内外建立工作网,制定战略计划,为相关领域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广告、信息技术支持提供税收激励[10]。马来西亚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医疗旅游产业,其口号是“放松的时候就是做健康检查的最佳时机”。外国游客在游玩、购物的间隙,可以到酒店联络合作医疗机构,进行MRI、CT扫描、血压测量、验血、胸透等体检项目,耗时5个小时就可以拿到完整的个人检查报告。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手术或治疗,可以联系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安排。

1.4.4 泰国。

泰国在经历了19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其政府意识到医疗旅游的发展前景,将其作为政府重点扶持新产业之一。自2004年以来,泰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医疗旅游发展五年规划,在其计划中结合其既有的观光旅游优势,积极促进医疗服务产业国际化,致力于把泰国打造成“亚洲健康旅游中心”。到2005年底,泰国已经有400多所医院通过了ISO9001认证而成为能接待各国患者的“国际级定点医院”。

1.4.5 日本。

近年来,日本也开始重视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公开表示医疗旅游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点,并提供宽松的签证法律环境,为入境进行医疗旅游提供便捷。2010年6月28日,日本政府颁布“新成长战略:活力日本复苏计划”。此项计划将国际医疗旅游定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并希望通过发挥日本在癌症与心血管等疾病中的防治优势,到2020年获得亚洲地区高端医疗及体检服务的顶级评价。2012年,日本大阪府公布了对关西机场对岸、位于泉佐野市的产业用地“临空城”的整备计划。这片区域将建设成为为外国患者提供最先进医疗诊断、癌症治疗等的医疗中心。这一举措主要是希望通过医疗中心的建立,吸引更多的以中国富裕阶层为主的游客[11]。

1.4.6 韩国。

韩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一致,对医疗旅游在经济增长中同样抱很大期望,也有宽松的签证法律环境。不同的是,韩国政府采取拓宽入境医疗旅游的策略是直接与其他亚洲国家竞争,为发达国家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医疗服务。近年来,韩国政府开始积极地推动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2008年8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吸引外国患者的法案。2009年5月,韩国通过法令批准实施医疗观光。韩国政府通过一项法案,韩国医学研究所(KMI)与韩国旅游局和韩国国籍医疗协会合作,探索提升国内和国际医疗服务产业。高质量、低价格的策略是目标推广活动的一部分。韩国政府在洛杉矶设立市场办公室,吸引在美国和新西兰工作的韩国人。为了进一步吸引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各国女性旅客前去整容,韩国首尔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全面推出“整容旅游配套”宣传项目,并正式启动“首尔美丽医疗旅游综合支援中心”,向外国旅客介绍整容外科和皮肤科医院。1.4.7 波兰。波兰的牙科和整形外科医疗旅游市场比较成熟。医疗旅游通过私人公司和医疗诊所实现,其中,许多医疗诊所是国家所有,不仅服务于本国居民,也服务于前来医疗旅游的患者。波兰政府希望挖掘医疗旅游市场的潜力,成立波兰医疗旅游商会,与波兰医疗旅游协会联网合作。1.4.8 匈牙利。匈牙利抓住欧洲衰退的机会,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尽管私人医疗服务机构较多,但匈牙利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匈牙利素有“世界牙科之都”的美誉。从欧洲医疗旅游网站可发现,大部分手术项目可以通过医疗旅游实现。

2 我国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SWOT战略分析

在医疗旅游需求不断增长的国际环境下,医疗服务的收入弹性提升,所有医疗服务外包增多,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国际医疗服务市场和外汇来源。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我国在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将有助于我国进行市场定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和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新战略,而大力发展我国的国际医疗旅游,既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2.1 内部因素

2.1.1 优势因素

分析。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致,我国的优势包括相对低廉的医疗服务价格、国内人力资本充足、国内医学研究与开发有一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政策和法律环境成熟和相对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此外,高科技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特色治疗技术,丰富的医疗旅游景点,增加了我国作为潜在医疗旅游胜地的吸引力。(1)价格优势。中国医疗服务价格的竞争优势既有微观原因也有宏观原因。从微观来看,我国医疗服务的成本较低,其中主要是有形资本投入和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这两部分成本低。这种优势在侵入性和诊断性医疗旅游中较为突出。在医疗供给过程中,中间支持服务的价值也在最终服务价格中体现,而这类中间机构的服务费用也相对富裕国家要低廉得多[12]。此外,医疗技术的定价和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也比较低。宏观来看,这与我国的货币价值有关。当货币在国际市场相对疲软时,相较于货币较强劲的国家,就占有优势。当然,前提假设是各国提供的医疗服务价值是恒定的。价格差异是现代医疗旅游发展最大的魅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旅游价格相对低廉,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物价水平、药品价格、旅游价格等方面。平均价格甚至仅及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某些医疗项目各国实施不同的价格见表2。(2)人力资源优势。在医疗旅游产业中,人力是一项关键投入。为提供医疗旅游服务,一个国家不仅要拥有数量充足的人力资本,还要求这些人力资本质量高、适宜于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的人力技能并不呈正态分布,而是在两头相对集中。也就形成了截然分开的两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一头是高技术的医生、护士、研究者和西方化的度假村管理者(大多拥有商业学位、擅长多国语言),他们是医疗旅游产业的支柱。中国的人力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特别是医护人员和研发人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相对完善的培训[13]。根据《Health at a Glance 2013》研究报告,我国2011年平均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为1.5人,而医疗旅游产业发达的印度仅为0.7人,反映出中国人力资源的数量比较充足(图2)。劳动力市场的另一头是缺乏技能和学历的当地人,主要充任医院的保安、酒店的服务员和司机等。这部分人才需求门槛低,员工流动率高。在医疗旅游产业中,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也必不可少。在人口数量基数庞大的中国,这部分人力供给充足。(3)旅游吸引力。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旅游胜地的打造、文化和历史的宣传对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具有推动作用。泰国和古巴致力于打造沿海疗养胜地,而菲律宾、阿根廷、智利和南非也在开发海滩;约旦、印度和泰国大力宣传历史和文化遗址。其他旅游方面的吸引力包括为国际医疗旅游患者提供购物场所、赠送手工艺品、丝织品、念珠和比较珍贵的天然石块。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医疗保健康复相适应的旅游资源,建立有特色、有差异的旅游疗养区,正是我国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优势。(4)诊疗等待时间。等待专家会诊或诊疗时间过长,是患者就医时遭遇的大问题,也是医疗服务外包和医疗旅游在一些国家兴起的原因。患者苦于国内漫长的等待时间,更愿意以医疗旅游的方式去其他国家直接接受治疗并度假疗养。如图3所示,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例,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等待时间基本在两三个月左右,而爱尔尼沙的等待时间则是半年之久。相较之下,我国就医的分级诊疗限制少,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等待时间则短很多,具有优势。(5)高新科技和传统医学的融合。高科技医学与我国传统医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拓展、细分市场,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治疗、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疗法在西方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法国和美国就有医生获得了中医疗法的执业许可[14]。

2.1.2 劣势因素分析。

(1)患者后期康复的跟进和并发症的处理尚需完善。(2)观念和服务滞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尚存在一定差距,尤其缺乏竞争力。(3)语言障碍。在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传递过程中,英语往往是通用语言,医护人员的语言流畅程度直接影响医疗旅游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是成为医疗旅游强国的一大优势。尽管中国很注重英语培训,但国人有较重的口音,在口语交流上存在困难。除了和睦家等私立医院外,一般公立医院的医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很少能用英语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而印度和菲律宾则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相较之下,我国略显劣势。当然,在面对中国侨民回国就医时,汉语又具有占领这一块市场的相对优势。(4)高端医疗服务能力较弱。高端医疗服务的能力是发展国际化医疗旅游产业的基础。我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公立医院中,而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社会上对使用公立医院的资源为外国患者提供特需服务存在质疑;初具规模、医疗水平较高的外资医院、民营医院又非常稀少;现有的少数具备提供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少数医疗技术和设备先进、医疗保健资源丰富的城市或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其产品过于单调,仅限于体检和疗养方面,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发展国际化医疗旅游产业的基础相对薄弱。





2.2 外部环境

2.2.1 机会因素分析。

(1)广阔的市场前景。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让不同国家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也为患者或者第三方医疗服务购买者寻求价格更低廉、供给更及时的服务提供了可能。无论是区域协定的国家医疗保险还是逐渐发展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不断提高的医疗覆盖水平都增加了患者的流动性。医疗服务国际贸易主要包括患者出境接受治疗,还包括远程医疗诊断和药品订购。尽管目前贸易量还不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图4所示,部分OECD国家2011年卫生服务和产品进口总额已超过70亿美元。相较于整个卫生领域的市场空间,大部分国家的医疗服务国际贸易量依然比较小。以德国为例,其医疗服务国际贸易出口总值仅占德国卫生总费用的0.6%。据报道,过去5年间,绝大多数OECD国家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出口值呈上升趋势,有的国家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14]。(2)逐步完善的医疗旅游保险付费机制。传统的旅行和住宿保险(如行程延误、行李丢失)不包括以择期入院治疗为目的的旅游项目。而新型的医疗旅游保险产品则不同,开始覆盖医疗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意外情况,比如,医疗旅游治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治疗结果不理想的费用。不购买医疗旅游保险就直接赴他国接受服务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除非医疗旅游的客户已经与医疗机构将一切可能性写到服务合同中。这类保险以商业保险为主,也有一部分保险纳入到公立医疗保险体系中。这类公立医疗旅游保险的设计初衷是经济发达地区为鼓励其公民去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医,以缓解国内逐年上涨的医疗费用。根据美国参议院听证会(2006)资料,西维吉尼亚州2006年有公司已为员工出国看病买单[15]。医疗旅游保险付费机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公立医疗旅游保险覆盖面扩大,对于我国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将起到推动作用。

2.2.2 威胁因素分析。

(1)竞争环境激烈,国内顾客外流。亚洲目前正成为全球“国际医疗旅游中心”,周边国家和地区医疗旅游蓬勃发展,印度、泰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国际医疗旅游发展已经呈现领先优势,对我国大陆具有一定威胁。在发达国家到处可以看到我国居民住在医院临近的别墅等待就医、手术、康复。面对周边国家、地区及全球国际医疗旅游成熟市场,我国无论是产、官、学、研,还是医疗服务机构,均未从战略高度主动应对与全面规划。(2)医疗旅游相关国际条例缺失。医疗旅游监管法令不完善,直接导致患者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国家医疗旅游声誉。目前,医疗旅游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仅有少量国际管理条例涉及到医疗服务。专利权的保护在医疗旅游中也很关键,可以规范医疗旅游目的地技术、设备和药物使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执行了知识产权协议(TRIPS)。发展医疗旅游的签署国在这套国际监管条例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立法,并从版权、商标和专利商等方面修订了旧版本。在这方面,我国相对薄弱。(3)医疗机构国际认证滞后。医疗旅游者选择医疗旅游服务机构时,往往会关注这家机构的资质,考察其医疗服务质量及效果。一个国家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能否提供具有权威的国际质量认证,将直接影响其医疗旅游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和资格认证是进入医疗旅游服务的门槛,同时,也为医疗旅游的繁荣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医疗机构的国际认证基本可以分为国际标准、评审和证书执照颁发三大类。其中,JCI认证作为各国医疗服务国际认证与国际医疗服务形象的评价标准,已广为接受。从我国广阔的地域和医疗机构的总数量来看,通过JCI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还是偏少,我国目前仅有30家医疗机构通过JCI认证,许多大型综合医院尚未得到国际医疗界认可,这种情况,不利于医疗旅游的发展[16]。(4)对公共卫生带来的影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是医疗旅游产业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外国患者可能在就医的目的国染上当地的传染病,也有可能把国外的传染病带到就医目的国,传染给当地的医务人员和居民。公共卫生机构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和监测通过医疗旅游带来的传染性疾病传播。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是医疗旅游产业对公共卫生的第二大影响。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医疗机构高端就医需求,刺激三级医疗机构大力发展能够吸引外国患者的国际部,必然导致整个医疗服务系统的资源从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初级医疗服务向收费较为昂贵的三级医疗服务转移。

2.3 SWOT矩阵构建

我国开展国际医疗旅游SWOT矩阵分析如表3所示:

分析结果提示,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应采取SO战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通过中国的内部优势撬动外部机会,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促进健康产业、医疗服务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Hung-chi Chen, Hsin-chih Kuo, Kuopiao Chung,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Niche Services for Developing Strategy of Medical Tourism in Asian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Surgery,2010,95(2): 108-116.

[2] Perfetto, Dholakia. Exploring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Medical Tourism[J]. Consumption Markets & Culture,2010,13(4SI):399-417.

[3] Melinda M. Ethical and Medical Dilemmas of Space Tourism[EB/OL]. (2015-10-17)[2015-1120]. http://www.doc88.com/p-3877777686505. html.

[4] Justin M, Schneider. Medical Tourism in the Backcountry: Alternative Health and Healing in the Arkansas Ozarks[J]. Signs,2011,36(2):319-326.

[5] 刘庭芳,苏延芳,苏承馥.亚洲医疗旅游产业探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 2009,13(1):74-77.

[6] William B, Lefteris Z. Medical Tourism: Out Sourcing Surgery[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07, 46(8):1144-1159.

[7] Moghimehfar F, Nasr-Esfahani M. Decisive Factors in Medical Tourism Destination Choice: A Case Study of Isfahan, Iran and Fertility Treatmen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32(6):1431-1434.

[8] Chinai R, Goswami R.Medical Visas Mark Growth of Indian Medical Tourism[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85(3):164165.

[9] Carrera P. Medical Tourism[J]. Health Affairs, 2006,25(5):1453-1463.

[10] Chee H. Medical Tourism in Malaysia: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Healthcare Consumers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ealthcare[EB/OL]. (2007-11-25)[2015-11-20]. http://www.ari.nus. edu.sg/docs/wps/wps07_083.pdf.

[11] Arellano. Patients Without Borders: The Emergence of Medical Tour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2007,37(1):193-198.

[12] 张文菊,杨晓霞.国际医疗旅游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736-740.

[13] Gilmartin M,White A. Interrogating Medical Tourism: Ireland, Abortion, and Mobility Rights[J]. Signs,2011,36(2):275-280.

[14] Carrera P, Bridges J. Destination: Foreign Provider (Medical Tourism for the German Patient)[J]. Value in Health,2006,9(6):A208.

[15] UNCTAD, WHO.International Trade in Health Services[M]. Washington: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5.

[16] 刘庭芳.“国际医疗旅游”商机无限[J].中国经济报告,2013(3):58-61.

通信作者刘庭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教授、研究生导师E-mail:[email protected]

基金项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2015年委托项目

①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335室

②国家卫生计生委,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二)

本刊论文关键词标注规范

云健康模式在南疆卫生医疗体系流程再造中的推广与应用

基于PDCA循环的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系统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模式构建研究

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社会办医的发展状况和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