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疗机构 第三方评审 医院评价 评审模式
【摘 要】通过对国际上医疗机构评审先进经验的梳理,采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及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内部分省市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评价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和不足,提出构建适合国内国情的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评价模式与路径,为在国内推动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rd party accreditation mode in response to medical institute / LIU Kejiao, LIU Tingfang//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5):42-44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e, the third party accreditation, hospital accreditation, accreditation mode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hospital accredit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ird party accreditation in pilot provinces, the characters and defects among different modes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depth interview and Delphi to build a third-party accreditation mode and its pathway which can match the national situations in China and giv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ird party accreditation in China. 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Suite of 335, Lizhaoj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Tsinghua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PRC
医疗机构评审是国际上盛行的一种医疗机构质量评估制度。其含义是由一个医疗机构之外的专业权威组织对这个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以评价评定这个机构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其目的和本质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地促进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国内有学者认为,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系统标准,具有周期性,和医疗机构等级评定相关联。
医疗机构评价则是指外部或内部根据其他专项标准(如医院感染、手术室、供应室等)开展的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相比于医疗机构评审,后者一般是采用专项标准,无周期性,也与医院等级评定无直接关联。医院第三方评审是区别于医院(第一方)和政府(第二方)之外的一方。由于第三方与第一方、第二方既不具有隶属关系,又没有利益关系,所以一般也称为“独立第三方”。
1 世界各国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评价模式
独立第三方评价早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形式,例如美国的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澳大利亚的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德国的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KTQ)和英国的医疗质量委员会(CQC)等都是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但是又各有不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进,西方各国已经形成了体系完整的第三方医院评价体系。近年来,亚洲各国和地区,例如泰国也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开展符合本国国情的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亚洲国家的尝试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也鼓励更多的国家开始推动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评价。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德国、泰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医院评审工作开展较为成熟,各具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属于独立于卫生机构的非营利组织,是纯自由化和市场化的非政府组织;德国KTQ属于营利性组织;英国、日本、泰国是政府委托和监管的相对独立的第三方。
英国和中国都以公立医疗体系为主,但是两国在医疗机构评审方面却存在差异,见表2。中国是以卫生主管部门为主导,而英国由政府委托的非政府公共组织CQC承担医院评审的职能。从处置权来看,英国法律赋予CQC对存在问题的机构进行处置的权利,我国则缺乏这方面的规范。从评价的内容上来看,由于具有专业的机构,CQC和HIS系统联网,可以实时从HIS系统中收集日常数据,这极大地减轻了评审时期的工作量。
泰国和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泰国医院评审工作比我国更晚。但是经历了过渡时期之后,泰国政府选择委托第三方评审的方式进行医院评审,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中泰两国医院评审机构对比见表3。
3 国内创新模式
3.1 海南
2008年,海南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相对于海南省卫生主管部门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组织,中心领导不设行政级别、员工不设事业编制。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并不参与、组织具体评审评价工作。医院评鉴中心对评价专家实施严格管理,聘请其他地区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大大提升了评价工作的公正性。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充分肯定了海南省的第三方医院评鉴模式,认为海南省评鉴中心的第三方医疗质量监管模式是医疗质量外部监管的有效方法。海南省医院评价模式与传统医院评审模式比较见表4。
3.2 上海
2009年,上海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成立,该中心主要工作包括制定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标准、实施办法,组建上海市医院评审专家库,开展医院综合评价评审的有关培训、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组织实施医院评审工作。上海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医改方案精神,属于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机构。
3.3 浙江
2011年,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成立。该办公室下设四个专业化的“执行委员会”,实现从医疗技术管理、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评价、质量信息反馈四大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评价和监督。浙江省质评办也将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和管理情况等及时报送至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为浙江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浙江省的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工作是我国传统评审模式的发展,浙江省质评办属于事业单位,是政府委托的医疗机构第三方监管和评价机构。
3.4 吉林
吉林省医疗机构质量监测评价中心隶属于吉林省卫生计生委,为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检查与指导吉林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吉林省医疗机构质量检测评价中心仍无法扮演完全独立的角色,和卫生主管部门仍有较强的依附性。
实施医疗机构评审是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如果不合理引导,加以管理,设立成熟的准入、监管机制,可能会降低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的可信度和效率。全国性的医院评审工作对专业性、公平性要求极高。如构建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第三方医院评价模式和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担当起主动培育和建立一个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甄审和认证的机构。
国际医疗健康质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ISQua)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由超过70个会员国组成。1995年ISQua 在澳大利亚成立,其主要工作是为世界各国医院评审机构提供针对医疗机构的评审标准,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目标持续改进。ISQua是“评审机构的评审机构”,职责主要是对各国医疗评审机构进行认证和提供技术支持。ISQua每年召开高峰论坛,组织世界各国医疗机构评审组织和专家共同探讨医院评审评价的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方式。
在我国推动医疗机构第三方评审的过程中可以参考ISQua经验,设立具有类似功能的监管、准入机构,从源头规范第三方医疗评审机构。这个机构可以建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内,作为体制内的第三方运作。这样既保证了中国式“ISQua”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也方便其组织评审员队伍,孕育独立的第三方评审模式,制定评审标准,监督评审过程。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历史传统和我国发展现状的限制,可以采取渐进式的路径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由政府主导的“第一方”评审向以独立第三方评审的过渡。
第一段式,继续实行以卫生主管部门为主导或由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医院评审工作,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评审的标准、流程、工具和团队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医院评审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第二段式,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相对独立地开展医院评审工作,为全面建立独立第三方评审机制积累经验。
第三段式,经由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共同培育、认证和监管的中国式“ISQua”认证的第三方专业、权威评审机构,对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独立评价。卫生主管部门仅从法律、法规、政策层面对中国式“ISQua”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 阎小妍,孟虹,汤明新.美国医院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85-288.
[2] 刘庭芳.第三方评价:构建外部制衡机制[N].健康报,2014-02-17(06).
[3] 陈同鉴.国际医疗机构评审经验与我国医疗机构评审思路的转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1):1-4.
[4] 刘庭芳.中外医院评价模式分析与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0-13.
[5] 刘庭芳.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31-34.
[6] 邬静艳,杨泉森.医院评价的国际经验及完善我国医院评价体系的设想[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30-32.
[7] 顾福来.我国医院评价体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8] 陆韬宏.中国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9] 魏影,岳玺中,毛静馥.新一轮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的解读与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7):13-14.
[10] 梁婧,陶红兵.医疗质量第三方评价现状研究及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1,24(6):19-22.
[11] 刘大洪,李华振.政府失灵语境下的第三部门研究[J].法学评论,2005(6):13-18.
[12] 杨和焰.公共管理视域中的第三部门:功能、优势及困境[J].公共管理学报,2004(3):50-54,94.
[13] 王晋.第三部门:市场与政府的非零和产物——兼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政治学研究,2004(3):107-116.
[14] 夏义坤.论第三部门与我国政府行政关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2):81-86.
[15] 杨大锁,吴晓明.借助第三方审核 持续改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医院,2014,18(10):39-41.
[16] 马丽平,赵明刚,郭艳红,等.中英两国医疗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0):21-24,69.
[17 ]王华,郑洁,张莉,等.JCI国际评审标准与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比较[J].中国医院,2006,10(4):2-4.
[18] 王华,黄伟,欧阳波.ISO 9000:2000族标准与JCI国际医院认证标准比较[J].中国医院,2003,7(11):44-47.
[19] 阎惠中.走近JCI:美化医院与净化医院的不懈追求[J].中国医院,2013,17(6):19-21.
[20] 李哲.JCI标准与国内医疗机构管理标准的对比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2,33(12):45-46,56.
[21] Shaw CD,Heidemann EG,Sunol R,et al.ISQua founders'reunion,Udine,June 2015.Int J Qual Health Care,2015,27(5):421-422.
[22] 郑洁,王华,江博,等.JCI医院评审与中国医院评审(评价)办法的比较[J].中国医院,2006,10(4):5-7.
[23] 阎小妍,孟虹,汤明新.美国医院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85-288.
[24] 冉利梅,王华,高欢,等.德国医院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解读[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14-16.
[25] 马丽平.德国医疗认证标准特点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66-68.
[26] 易永红,易静,朱振云,等.德国医院评审与我国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比较[ J ]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09-111.
[27] 王留明,曾正航,廖家智.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对我国医院管理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2,25(7):7274.
[28] 杨辉,Shane Thomas,David Legge,等. 澳大利亚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做法[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4):4-7.
[29] Shaw CD.Toolkit for Accreditation Programs.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Australia.2004.
[30] 陈虎,焦亚辉,舒婷.澳大利亚的临床服务质量指标体系[J].中国医院,2009,13(4):18-20.
[31] 曾广基.澳大利亚医疗质量管理体系[J].现代医院,2005,10(10):1-4.
[32] 兰天,孙纽云.英国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循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5):499-503.
[33] Maybin J, Harrison T. Regulation of health care provision in England[Z].2008.
[34]李鸻.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制度史的视角[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35] 马丽平,赵明刚,郭艳红,等.中英两国医疗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0):21-24,69.
[36] 张拓红.日本医院医疗质量评审[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9(2):3-6.
[37] 钟志健,夏宗明.学习日本议员审查制度能干山医疗质量吗[J].国外医学,2004,21(4):174-188.
[38]马丽平,梁铭会,吴奇飞.泰国医院评审对我国医院评审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27-29.
[39]梁婧. 医疗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效果分析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0]尹畅,董四平,梁铭会.台湾医疗质量监管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6):6-8.
[41]郭守仁.台湾医院评鉴运作模式及医院之因应[J].中国医院,2009,13(8):78-79.
[42] 侯岩,代涛,郑英,等.台湾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5):13-18.
[43] 顾而洲,陈英耀.台湾地区医疗质量指标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2):80-82.
[44] ISQUA.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for Healthcare Standards a Framework of Requirements for Standards.Third edition,2007.
[45] Montagu D.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ealth Systems Resource Centre,2003. Accreditation and other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s for healthcare: Review of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2013-11-20)[2016-0105].http://www.dfidhealthrc.org/publications/health_ service_delivery/Accreditation.pdf.
[46] 吴奇飞,马丽平,梁铭会.论海南省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的法律性质及其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17-20.
[47] 董四平,马丽平,梁铭会.第三方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海南省医院评鉴中心的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6):9-12.
[48] 龚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立医院外部监管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4.
[49] 刘琴.我国公立医院社会组织外部治理路径初步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50] 程婷.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51] 董婷,方茜,金新政.现代医院评审理论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42-45.
[52] 邹婧睿.我国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3] 高欢.构建我国第三方医疗机构评价组织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4] 陈俊龙.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D].上海:复旦大学,2003.
通信作者
刘庭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教授、研究生导师E-mail:[email protected]
基金项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项目基金
①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