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的经验
美国的孵化器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从1959年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诞生到上世纪80年代初,是美国孵化器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当时孵化器的主要职能是缓解社区的高失业率,主要功能集中于提供场所和基本设施,为入孵企业配备基本的企业管理职能以及代理部分政府职能,比如诠释和代办一些政府优惠政策等。
上世纪8 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孵化器行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孵化器作为一种有利于经济开发的新型工具得到政府的强力推广,专业技术孵化器是美国政府对企业孵化支持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拟孵化器的诞生是美国企业孵化支持日趋系统化的另一个标志。
上世纪9 0年代上半期,美国的孵化器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随着风险资本的参与,孵化器的运营呈现出企业化运作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于服务对象向外扩张和服务形式多样化,孵化器的经营重心由孵化新创企业转向发掘市场机会及创建企业本身。
上世纪9 0年代后期到现在,美国的孵化器行业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革命性地解决了传统孵化器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是孵化器具备了独立的投资功能,二是解决了传统孵化器难以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问题。
在孵化器YouWeb的创始人彼得·莱兰看来,有两个企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实例可能会对投资者有用:第一个商业模式是Y C公司执行的种子基金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理论是基于“高质量过滤器”和“广泛的产品组合”的结合。高质量过滤器确保能发现最好的思维,好的团队和创意可以进入YC,通过它的提速,3个月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在广泛的产品组合方面,Y C发掘了一些可分离的公司,比如Airbnb和Dropbox。为了给投资者更大的回报,Y C今年投资了近两百家公司。因此有理由说,广泛的产品组合方法是一个基础战略。
第二个商业模式是Yo uWe b执行的“高质量技术创始人+坚定核心”模式。YouWeb不接受团队、创意或是商业计划,只接受优秀的黑客、开发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家可以获得为期一年的项目参与机会,然后像Y C公司那样,在3个月后获得一份种子基金。入孵企业家会花时间建立一个产品并推出它,如果企业家通过评估认为该产品已无法扩展,他们将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或创意取而代之,如果企业家发现产品能够继续扩展,YouWeb将尽量使产品线延长并提供资金支持。
洛杉矶创业平台普创的联合创始人张晨辰认为,美国孵化器真正的快速发展,来自于上世纪9 0年代起风险资本的推动,以及主要由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创业成本的降低。现今的孵化器不仅为创业公司提供办公环境,还为其提供设立初期的种子投资,并提供它需要的法律、公关、咨询等服务。而初创公司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出让一小部分股份,然后入驻孵化器开始为期3个月到1年的孵化。好的孵化器能够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YC、Te c h s t a r s、50 0 s ta r t up s等著名孵化器在每次开放申请的时候,会有上千个项目来争夺十几个孵化席位。
张晨辰认为,美国的孵化器有六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国内孵化器学习:
一是导师机制。初创团队如能在创业初期得到优秀导师的指导,并得到导师相关人脉资源的支持,对其产品、市场及后续融资都会有显著的帮助。
二是结合优势产业。专业性的孵化器正越来越受到创业者的青睐。在美国,如果一个孵化器关注的产业太多,往往会被认为不够专业。同样,国内的一些创业园区也应当与本地的优势产业结合,因地制宜。这种结合会为园区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
三是校友机制。比如进入YC的团队,都会被贴上Y C校友的标签。这样一来,年轻的团队能够有机会与之前成功孵化的企业亲密接触,得到与它们合作的机会,而同一批入孵的企业彼此间也能够相互借鉴,学习到很多东西。在这种互相交流的氛围中,集群效应能够发挥得特别明显。当然,校友机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对于国内新兴的园区来说,可以通过和其他机构合作来建设类似的校友网络,通过资源共享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创业公司。
四是与风投合作。在美国,初创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已经相对成熟,风险投资机构与孵化器的合作非常密切。除了有风投机构的合伙人在孵化器中担任导师外,很多风投也参与了孵化器的早期种子基金的建立。企业完成孵化之后,很多风投还会参与企业的进一步融资。对于好的项目,风投都希望能与之一直保持联系和合作。孵化器也看中了这一点,它们乐于为风投机构推荐项目,以使自己孵化的企业毕业后仍能有很好的发展。
五是与大企业合作。孵化机构和大公司的合作关系也相当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很多大公司有自己的创投基金,这些基金可以扶持初创企业,另一个原因是大公司往往是初创企业最好的客户。
六是管理人才。孵化器运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背后的运营团队。在美国,大部分孵化器的创始人都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他们熟悉创业的整个环节,从融资、咨询、媒体公关等各个角度对初创企业的需要和发展有深刻的认识,知道应当如何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来为初创企业服务。
“总而言之,要做好创业孵化,除了在硬件设施上要有一定的投入,在软性服务方面更应该下功夫。借鉴全球最前沿的经验,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把所孵化公司的集群效应发挥到最大。”张晨辰说。
以色列的模式
以色列的创新传统不仅是被“逼”出来的,更是被“孵化”出来的。据以色列贸工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科技孵化器项目主任约西·斯莫勒介绍,以色列的技术孵化器诞生于19 91年,当时有大批来自前苏联的犹太裔科研人才移民到以色列。由于语言、沟通习惯等种种问题,他们非常缺乏管理、市场营销及业务开发的经验,为此,以色列政府创办了第一个生物技术项目技术孵化器。如今,技术孵化器已经遍布以色列各个城市和各个产业领域。
以色列的技术孵化器可为孵化企业提供生产基地、经营场所、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其中,有一项服务颇具特色,即为孵化企业找到一个配对企业,对方可为其提供一些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使孵化企业避免走弯路。
以色列孵化器提供给企业的资金平均每笔为50万美元,其中政府支持部分占8 5%,其余15%是孵化器自己寻找的社会基金。企业成长起来之后,这笔资金要逐步收回,采取的方式是在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收取3 %作为管理费。只有当企业走上正轨并开始盈利后,政府才会收取这笔费用,而且企业不需支付资金的利息。同时,项目的孵化时间最长为2年,获得政府支持资金的额度不能超过项目批准预算的85%。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资金,孵化出最具潜力和最高标准的高科技企业。
约西·斯莫勒介绍,以色列国内约有30个孵化器,每个孵化器每年都会接到超过100个申请,最后只有几个能获批进入孵化器。每年约有75~85家新兴企业通过孵化器成长壮大,尤其在生命科学方面,60%的企业都是从孵化器中出来的。
想要进入孵化器的企业,首先需通过技术孵化器董事会的审核,然后由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批准,遴选过程非常严苛。孵化项目必须来自高科技领域,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产品在以色列生产并可供出口。因为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国内市场狭窄,将产品定位于出口是明智的选择。
玛雅孵化器以色列最大的孵化器集团,这是一个主要投资早期阶段企业的技术孵化器,由英飞尼迪集团总裁高哲铭(Amir Gal-Or)一手培育,并于2005年成为第一个在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孵化器。玛雅孵化器持有欧曼孵化器(Omer Incubator)、S D E -博克孵化器(S d e - B o k e r Incubator)、迪莫纳孵化器(Dimona Inc u b ator)等多个孵化器的股份。在这个集团中,每年都有几十家企业被孵化出来,至今为止已经孵化了近百家企业,其中很多企业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或以色列上市。
携手中国
英飞尼迪集团董事总经理胡斌介绍,玛雅孵化器专注于创建新的技术公司,帮助它们建立品牌,进行营销推广。同时,玛雅孵化器非常理解企业的需求,能手把手地帮助创业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来增强自身的业务强项,并充分利用潜在的市场。
进入玛雅孵化器的技术型创业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投资、业务工具、支持服务等帮助,还可以与以色列贸工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合作。除了从企业创立初期就开始投资,从而为新创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之外,玛雅孵化器还能够为其投资的企业在后来的几轮投资中继续提供财务资源,并进行再投资。
技术型创业企业的孵化期通常很长,因此英飞尼迪集团旗下基金的投资周期也很长。在孵化期间,英飞尼迪会按照自己的培育模式,紧密跟踪被孵企业,帮助它们拓展业务,联络投资人,咨询技术专家,帮助它们开拓市场,促进产品的商业化。
除玛雅孵化器外,英飞尼迪还有自己的I P B a n k(知识产权银行),这是一只技术交易基金,负责为以色列在中国市场寻找企业和技术。它还专注于在全球市场发现、评估和购买某个产业亟需的高新技术,然后在中国成立相关的合资公司,或将技术直接卖给中国的企业。
“如果来自中国的企业是一家具有研发能力的大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正好遇到了技术难点,就可以用合理的价格直接购买我们的技术。有些企业希望以技术入股,同时还希望我们投资,有时候,我们也会联合其他基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胡斌说,英飞尼迪有自己的海外科学家团队,这些核心优势可以使判断变得更准确。
2010年5月,英飞尼迪投资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共同创办了中以智库(苏州)有限公司。这对英飞尼迪集团推进其孵化器与知识产权银行在中国落地,推进中国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的产业升级,都具有引领作用。
中以智库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发现和识别来自以色列、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拥有的创新、成熟且在中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的专利技术。通过引进已被市场证实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使中国企业获得巨大竞争力和快速成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转型,提升地方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快速转变;通过建立这样一个辐射全国的知识产权平台来创造和实现价值,同时使股东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中以智库就运作了3个与知识产权紧密相关的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与英飞尼迪集团一起成为由其创办的以色列最大的上市孵化器“玛雅创投”的实际控制人。玛雅创投拥有四五十家孵化企业,孵化的项目集中了以色列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软件、通信、新材料、安防、清洁环保等尖端科技。
中以智库的这些投资极具战略意义,它不仅意味着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导向下,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率先在国外先进科技的上游即原创研发层面展开布局,也意味着玛雅孵化器已将苏州工业园区作为结合中国市场进行项目产业化的首选基地,这为苏州工业园区着重推动的,以自主创新为主的产业升级创造了更加多样化的国际协作氛围。
在胡斌看来,有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对企业产品、技术和自己的行业运作经验都非常自信,但他们往往很少关注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战略问题,有时候缺乏以国际视野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能力,特别是对技术的走向和发展缺乏前瞻性。
“我们的投资介入后,肯定会在企业的战略、治理结构、财务规划等方面帮助企业改进,而且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帮助企业去发现他们在整个产业的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升级换代转型的过程中缺乏哪些核心技术,并帮助他们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