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约恩是瑞典著名集邮家、资深的国际邮展评审员。他主要从事邮政历史类和邮政用品类方面的研究,在收集俄国、英属印度在波斯邮政历史素材和邮政用品,北也门邮政史,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邮政历史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他编组的多部邮政历史类邮集和邮政用品类邮集曾获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大金奖。
比约恩先生在本次交流活动中,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收藏和研究范围,邮政历史的古典部分,特别是波斯湾地区的邮政历史。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收集相关的邮资票品,他将家搬到了伊朗,一住就是多年。此后,为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收集和研究中国早期邮品,他还在中国久居,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他还努力学习中文,并且为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吴大熊。比约恩先生胸前挂着的玉坠,足以说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感受老集邮家的执着精神
比约恩先生兴致勃勃地向与会者介绍着波斯湾地区的历史变迁,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邮政等多方面的情况。由于与会者对波斯湾的这些情况很陌生,因此并没有流露出很大的兴趣,也没有产生什么反响和互动。比约恩先生似乎没有察觉这些,依然滔滔不绝地延续他的话题,甚至离开座椅,以墙上挂着的一个镜框当作地图,来描述波斯湾地区的地形和战争态势。不了解情况的人,看了照片会以为他在欣赏中国的书法作品(图1)。他的这番讲演,占去了此次交流活动的一半时间。
“这就是本次交流活动的内容?”,当部分与会者在下面质疑此次活动的意义和收获时,比约恩先生却话锋一转,一语道破了此番讲演的初衷。他说:作为邮政历史集邮者,你必须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各方面情况,并且将你所掌握的历史资料运用到邮集之中。如果你仅仅将素材表面的一些关于邮资和邮路方面的信息标注出来,那只是邮商的信息。作为一部好的邮政历史类邮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我由此想到,我们拥有很多邮政历史类的邮集作者,其中能有多少位具有比约恩先生那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
比约恩先生介绍道,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的信息很闭塞,他通过邮票认识了外面的世界,是集邮改变了他的人生。比约恩先生还风趣地向大家介绍道,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集邮,十四岁以前热衷于邮票和其他邮品的收集,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十四岁以后开始追姑娘,过了一段时间感到这样很费钱,于是又专注于邮资票品的收集。欧洲人特有的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动作,不时引起与会者欢快的笑声。
不知不觉天色已见晚,一些居住较远的与会者陆续撤离会场。比约恩先生却全然不顾周边的人越来越少,仍然认真细致地为何欣先生点评每一张贴片。由此笔者想象,依着比约恩先生的执着,邮集作者必须要聆听完他的点评,否则他会不高兴的。何欣先生在此次交流活动结束后大呼“不虚此行”,对他邮集的提高帮助确实太大了。笔者从事集邮工作多年,很少见到任何一位资深的国际评审员,对一部一框类邮集倾入如此大的精力,传授如此多的邮识,而不是推销邮品。比约恩先生那种见到邮集如醉如痴,甚至忘掉吃饭的境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国际邮展评审员焦晓光感慨地说,很高兴与比约恩先生进行集邮交流,先生的精彩演讲让我们学习了很多集邮知识,特别是告诉了我们如何正确从事邮政历史方面的收集和研究。她代表北京市集邮协会向比约恩先生赠送了由北京市集邮协会编写的《中国现代集邮》和《北京集邮史》(图3)。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展览工作部副主任李知非和常悦女士担任了英文翻译,冯舒拉、王志刚、柳承美、梅海涛、刘大有等10位京城集邮家和邮集作者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