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了首届命题邮展,我选择了“北京……”的命题,编组了一框邮集《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邮戳(1949.10-1976.12)》参加展出,获得了一等奖加特别奖。2015年11月,这部邮集又参加了由全国集邮联主办的北京2015中华全国现代集邮展览,获得金奖加特别奖。评审员对本展品的评价是,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将该选题表现的很充分。
这是一框类邮政史类展品,它展示了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12月天安门广场邮电局撤销,该邮局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使用的邮政日戳的演变,特别是对不同类型的邮戳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本展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包涵了天安门广场邮局各个阶段所使用的戳记;二是邮戳的载体全部选用原地实寄封,而这些实寄封完全是自然形成的,为邮政历史类展品的编组开拓了新思路。
一、展品的组编缘由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成为新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作为新中国的象征,频频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至今已发行数十套百余枚天安门图案的邮票。
我热衷于收藏北京题材的邮戳和原地封,天安门邮品是其中的重点。我原以为,天安门邮电局是北京市最大的邮电局之一,与天安门相关的邮品存世量应该不少,收集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在收集过程中我发现,天安门相关邮品并不多见。20多年来,我总共收集到一百余件天安门题材的原地封,过程更是历尽千辛万苦,十分不易。2014年北京市集邮协会举办首届命题邮展,邮展共有四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为“北京……”,于是我萌生了用天安门题材邮品组编一部天安门邮戳的一框类邮集的念头。经过反复推敲,邮集的题目定为《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邮戳(1949.10-1976.12)》。
二、展品的创作思路
如何将珍稀的素材编组成精彩的邮集,我着实费了一番思量。天安门广场邮电局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的公安街,196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该局诞生于1922年,在当时户部街的北京邮务管理局一楼营业。1949年2月为北平(京)邮政管理局营业组,11月改为营业股;1954年11月撤销营业股,成立了公安街邮局,编号1支局;1955年8月1支局撤销,改设营业科;1958年8月营业科撤销,恢复了1支局;1964年改称北京天安门广场邮电局,1976年因建毛主席纪念堂将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大楼拆除,天安门广场邮电局随即撤销。
天安门广场邮电局几易其名,邮戳几次更换。这些变化刚好适合在贴片上表现。我决定以天安门广场邮局为主线,介绍1949年10月至1976年12月天安门广场邮电局营业邮政日戳的变化及相应的邮政业务。以一个邮局的邮戳为研究内容,其规模符合一框类展品“选题的适当性”的要求。天安门广场邮电局因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新中国邮政第一局”的地位。因此,不论是选题还是素材,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邮集的选题和纲要确定后,我就着手选择素材和处理。我精选出24件天安门原地封,目的是突出素材的史料价值和收集难度,这样符合邮政历史类邮集的制作要求:“一部戳记展品应该展示在封片上的戳记,并且这样展示应该获得比在一枚邮票上或封片局部上(剪片)邮戳更高的评价”。每个贴片上都介绍邮戳使用的起止时间、使用范围,以及同一邮戳不同的戳型和应用的业务种类,并对每个戳型均在贴片上作了复原绘制,使之更加清晰明了。对于每件实寄封的邮资和邮路等相关信息,我均作了必要的研究与说明,突出了邮政历史类邮集的特点。
由于一框类邮集能展示16页标准贴片,展示的素材有限,因此每一页贴片的素材都要精心选择,精心编排。邮集的首页是最重要的贴片,我在前言中介绍了天安门广场邮电局的历史沿革和编组的主线。纲要则根据天安门邮局的历史沿革分为5节,每节介绍了其中的重点素材。
本邮集共精选24件天安门原地实寄封,涵盖了天安门广场邮电局从1949年10月至1976年12月期间全部营业邮政日戳的种类。
邮集中第2至5页贴片,介绍了北京邮政管理局营业组(营业股)1949年使用的新中国第一代邮政日戳,邮戳文字为“北京(营)”,此戳型为北京市邮电局194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统一使用的戳型,直径为25毫米,日期左读,为实线三格式小圆戳,盖有此种邮戳的实寄封极为少见,我20余年仅收集到5件“北京(营)”邮戳实寄封,在集邮文献及邮展上也难见芳容,可见其珍罕程度,这是本邮集最重要的素材。
1949年的“北京(营)”全汉文小圆戳字型不同,共有二型,分为“A型”和“B型”。第2页贴片展示的是一件1949年北京寄香港的挂号快递封,背面贴纪1“政协会议”邮票50元二枚,100元一枚,邮资共计200元,销“北京1949年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纪念邮戳,正面盖“北京(营)1949年10月13日”三格式“A型”小圆戳。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盖销“北京(营)”小圆戳的实寄封,弥足珍贵。
第3贴片展示的是一件1949年北京本埠挂号快信封,背面贴华北区天安门图300元面值邮票5枚,邮资共计1500元,销“北京(营)1949年12月27日”三格式“A型”小圆戳。
第4页贴片展示的是一件1949年北京寄长春的挂号封,贴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等25枚邮票,邮资共计400元,销“北京(营)1949年10月29日”三格式“B型”小圆戳。
第5贴片展示的是一件1949年北京寄阿根廷平信封,贴纪3“世界工会”邮票5枚,邮资共计1500元,销“北京(营)1949年12月15日”汉英三格式小圆戳,销此国际小圆戳的实寄封为目前仅见。
第6至10页贴片展示的为1950年1月至1954年10月营业股使用的新式邮戳,直径为27毫米,分点线式和实线式二种戳型。第10页贴片展示的下图封为1953年赴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邮经北京寄往捷克的航空封,收寄时销“中国军邮(89129)1953年9月10日”志愿军军邮戳,经北京邮局中转,贴天安门图普通邮票2枚,邮资共计13000元,销“北京(营)1953年9月15日”汉英文三格式实线戳。此封为朝鲜停战以后,国际邮政暂时停止,国际协调员寄递的国际信件由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收寄,经北京邮局中转寄达目的地。此类邮件存世数量极少,而销“北京(营)”邮戳中转的实寄封为目前仅见。
1954年11月撤销营业股,成立了公安街邮局,编号1支局,使用邮戳为“北京(一支)”。第11贴片展示的两件实寄封为销“北京(一支)”“1号”和“4号”不同戳号,此两个戳号在邮政营业窗口使用。目前我所见到的实物有1号、4号、50—57号邮戳,而编号50— 57号邮戳用于总局分拣开筒,不在本邮集研究范围。
1955年8月1支局撤销,改设营业科,邮戳上的文字为“北京 营”,与之前的邮戳相比,“营”字无括号。第13页贴片展示的两件实寄封,销“北京 营”邮戳在不同邮件上的使用。
1957年全国统一使用“57式”腰框日戳,北京市邮局营业科使用的邮戳文字为“北京 甲”。1958年8月营业科撤销,恢复了1支局,使用的邮戳文字延用“北京 甲”。
1964年改称天安门广场邮电局,使用的邮戳文字为“北京 1支”“57式”腰框日戳。第16贴片上图展示的实寄封销“北京 1支”邮戳。下图展示的实寄封销“北京市天安门广场邮局(发行)”字样1977年7月5日戳,此戳是唯一带有“天安门广场邮局”文字的邮政日戳,1977年延用,极具史料价值,它为本邮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外,我在邮集的首页,安排了一枚《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第2图“北京邮务管理局旧址”邮票,这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因为天安门广场邮局就坐落在这座建筑的一层,这枚邮票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纵观整部邮集,仍有待补充和完善的地方。作为一部展示邮戳的邮集,如果能够收集到首日、尾日使用的邮戳,将大大提高竞争力。此外,关于邮戳的说明还要更细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