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航空知识

想看纳斯卡?那就飞吧!

作者:文 风伊万

文 风伊万


纳斯卡的神秘图案必须在空中才能看清,图为一个猴子图案的纳斯卡线条。

“罗丝,你怎么看?”当踏上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举目远眺,美国学者保罗·柯索克对身边的妻子喃喃说。此刻在他们脚下,是一片广袤荒凉的深褐色原野,上面却有着一道道浅色的线条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仿佛看不见的巨手以大地为画板勾勒出的一幅幅涂鸦。这究竟是些什么鬼?又是怎么形成的?名为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的旷世奇景不仅在70多年前困扰着柯索克夫妇,也给世人留下了至今仍无法破解的千古之谜。

神秘地画现真容

秘鲁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国家,纳斯卡则位于首都利马以南400多千米的高原上。早在印加帝国兴盛之前,这一带就出现过历史悠久的纳斯卡文明。然而随着时间长河的冲刷,纳斯卡逐渐沦为几乎被外界遗忘的蛮荒之地,附近那些巨幅地画也长期不为人所知。柯索克夫妇并非最早的发现者,早在16世纪时的西班牙探险家就记录过这些疑似步行小径的线条。1927年,秘鲁考古学家托里比奥·塞斯佩在发掘古城遗址时,曾登上纳斯卡附近的山丘,也观察到深色荒原上纵横交错着条条浅痕,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与此同时,驾机飞过这里的飞行员也称从空中看到地面上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图案。

这里顺便提及秘鲁的航空史。虽说算不上是航空发达国家,不过他们在飞天之路上的起步可不晚。史上第一位飞越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勇士就是在法国出生的秘鲁人豪尔赫·查韦斯,1910年9月23日他驾驶布莱里奥XI型单翼机从瑞士一侧成功穿过阿尔卑斯山口,但在向意大利降落时遭遇强风而坠落,身受重伤不治身亡。查韦斯的临终遗言“更高,一直更高”激励着其他的飞行者,后来成为秘鲁空军的口号,利马的国际机场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机场内还陈列着其座机的复制品。1920年秘鲁培养出本国第一批执照飞行员,5年后秘鲁人首次飞越安第斯山脉,到1928年该国第一条商业航线开通,这才有了从空中发现纳斯卡地画的机会。

回过头来再说到美国人保罗·柯索克。作为纽约长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灌溉系统,为此他于上世纪40年代在妻子罗丝的陪同下多次前往秘鲁考察。当柯索克听说纳斯卡地区存在许多又长又直的线条时,就想到可能是引水的渠道。然而当他们实地勘察后,却发现这些“渠道”的深度只有10~15厘米,不太像是用于引水灌溉的。随后,柯索克雇了一架喷洒农药的小飞机,让飞行员带他到空中一探究竟。结果令人震惊,地表上不仅分布着众多笔直漫长的线条,以及巨大的螺旋曲线,甚至还有飞禽走兽的图形!回到地面,站在这些不知何时留下的线条当中,柯索克陷入沉思。
 
这时他注意到西沉的太阳刚好落向其中一条直线的末端,而当天正是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这一年南半球的冬至。莫非这些神秘的线条指示着日月星辰的变化?柯索克不禁对妻子脱口而出:“也许我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书!”

理不清的谜团

柯索克是第一位对纳斯卡线条进行认真研究的西方学者,他的发现逐渐引起国际考古界和媒体的关注。这一罕见的奇景曾被称为“人类第八大奇迹”,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过要论对纳斯卡线条的研究和保护所做贡献最大的人,还得算是德国女数学家玛丽亚·赖歇。因为对法西斯纳粹党上台执政感到不满,她于1932年离开德国,远赴秘鲁担任教师和翻译。上世纪40年代柯索克教授在秘鲁考察期间,赖歇正是他的助手,也被纳斯卡线条深深地吸引着,并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工作。尽管二战期间身在秘鲁的德国人受到活动限制,但在战后赖歇还是争得当地政府的同意,搬到纳斯卡地区居住,就近着手深入研究。即使在柯索克回国后,她仍投身在这片荒野上孜孜以求长达半个世纪。

赖歇的首要工作就是查清纳斯卡线条的分布情况,她求助于秘鲁空军获得了该地区的第一批航拍照片,再结合实地勘测进行编目绘图,制作出这些线条的“全家福”。在她和其他研究者的长期努力下,纳斯卡地画的全貌逐渐被揭开。人们发现在两条河流之间约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着由众多宽窄不一线条构成的三角形、四边形和螺旋形等数百个几何图形,其中包含70多个动植物的轮廓图案,如蜥蜴、蜘蛛、猴子、蜂鸟和花朵等,在邻近的山坡上还有烛台状和人形的“壁画”。这些图案最大的有两三百米长,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堪称空前绝后的大手笔。

赖歇为纳斯卡线条投入了全部身心,长年累月像苦行僧那样进行观测、记录和整理资料,通过发表研究成果和出书来争取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并说服政府部门加强对这片区域的保护。由于这些贡献,她被尊为“线条女士”,1998年以95岁高龄去世后,其故居被改为纪念馆,秘鲁的许多学校和街道也以她的名字命名。赖歇始终认为纳斯卡线条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文观象台,许多图案都对应着天上的星座,成为古代指导农耕的天文历书。不过这一观点后来受到挑战,一些天文学家通过电脑模拟认为大多数线条与天象变化并没有特定关系。还有人脑洞大开地推断像跑道那样的遗迹就是外星飞船光临地球的证据,或者是古代竞技比赛的运动场。而比较靠谱的解释是,这些图形与宗教仪式有关,是向神灵祈雨时的供奉。可惜无论哪种理论,至今都缺乏足够可信的证据,要解开谜团还有待时日。

穿越时空的飞行

除了制作的目的何在,围绕纳斯卡线条最大的疑问就是古人是如何画出如此巨大的图形的?赖歇的理论并不能解释一些复杂线条的形成,从附近的山顶上也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痕迹。要想一睹全貌,只有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难道一两千年前真的有外星人来指点过吗?而在当地流传着有关飞行的传说,出土的文物上也带有飞行器的图案,会不会古代纳斯卡人已经掌握了飞行技术,可以从空中指示线条的绘制呢?

美国人吉米·伍德曼决定验证这一大胆的猜想,他曾创办佛罗里达航空公司,也是国际探险家协会的成员,在一次前往纳斯卡的旅途中萌发了验证的想法。尽管秘鲁有据可查的第一次热气球飞行是在1840年,但伍德曼认为更原始的技术也能让载人气球升空。他让当地人按传统工艺织出棉布作为蒙皮,参照文物上的图案制作出一个倒金字塔式的四面体气囊,下方吊着的香蕉形船身是用湖边的芦苇编成的。到1975年11月,这个高26米、名为“秃鹰1号”的仿古气球准备就绪,通过土制燃烧坑道灌入热气。伍德曼找来一位英国热气球冠军帮忙操作,一起跨坐在船身上进行首次试飞。然而升空仅3分钟气球就不堪重负降回地面,两人下来后让气球自行离地,在半空飘出了好几千米才落下。而第二次的载人尝试也只持续了14分钟,显然还无法证明古人用同样的技术就能在空中“指点江山”,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好在现代航空技术为纳斯卡线条的研究和观赏提供了便利。如今每年有20多万人前往这片神秘之地游览,由于禁止步入保护区,大多数人只能登上特设的高台眺望一番。想一览无余就得来到纳斯卡的玛丽亚·赖歇机场,坐上飞机从空中俯瞰奇景。不过,这座小机场曾因安全问题一度恶名昭彰。据媒体报道,从2007年到2010年这里就曝出10次飞行事故,其中有3次坠机,共造成17人死亡,甚至还发生过劫机事件。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飞机老旧且维护不足,许多飞机的机龄超过30年,经营者为降低成本疏于管理,加上飞行员频繁起降也容易疲劳。经过秘鲁航空部门严加整顿后,只允许合资格的航空公司继续运营,建议旅客在网上查询相关的安全记录并提前预定机票。目前,用于纳斯卡空中观光的主要是6座的赛斯纳206和12座的赛斯纳208轻型飞机,单人票价从60至200多美元不等,相应的飞行时间为35至90分钟。另外要注意的是,为了让乘客看清地画,飞行员会不时进行侧转和盘旋。如果你容易晕机的话,记得登机前先别进餐哟。

 

看上去很美 ——再谈朝鲜新型弹道导弹

中国第一具载人热气球的诞生

想看纳斯卡?那就飞吧!

飞翔的墨西哥人

航空“食”鉴

让公众感受南航的脉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