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航空知识

为了纪念的忘却

作者:王亚男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曾用这样一句话教育皇子:你就是宁可忘记自己的岁数,也要记住敌人的岁数。言外之意,要求皇子们深刻认识国家的敌人。这每每让我联想起时下那些被呼为“神剧”的抗战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中描述的鬼子,大多有弱智的嫌疑,每每必中我军算计;除了弱智,鬼子的身体也不大好,羸弱到能被侠客义士们轻易撕成两半,如手撕鸡般轻松;抗日义士飞檐走壁,刀枪不入,凭借飞刀或神掌匹敌步枪,无往不胜。这些自然不是真的,恐怕大多数观众都会明白,这不过是戏剧的艺术加工和娱乐化要求,但这种现象仍然让人揪心。

有人告诉我,法国喜剧影片《虎口脱险》也是滑稽剧,美国影片《无耻混蛋》更是夸张。实际上这些剧和我们的“神剧”仍然不同。且不说西方文化中幽默戏谑元素本就较东方文化丰富,但就表现对象的处理方式,人家做得显然更地道。《虎口脱险》中,法国平民、英国飞行员、德国兵被公平地置于一个幽默大氛围中,谁也不比谁更睿智多少,没有谁永远不会做傻事,运气更不会只眷顾“正面人物”。《无耻混蛋》剧情尽管夸张加臆造,但表现对象的属性没有变:党卫军的狡诈冷血、法国人的浪漫气质、美国人的临机应变、GI心底的复仇怒火……看过了,都能记住,大形没跑样儿。与之相比,抗战神剧实行的是单向“艺术加工”或矢量程式化“夸张”,无限贬抑鬼子同时无限夸大正面人物,强烈到无限的反差让戏剧彻底走了形。

如果仅仅是为了娱悦自己,神剧也无可厚非,毕竟无厘头的花样俯仰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以过分娱乐和夸张的心态观赏这些神剧时,我们可能会不经意间忘记,70年前战争中与中国军队对阵沙场的日军真正面貌:他们作战意志顽强、战术素养高超、武器装备精良,指挥体系完备。即便在最绝望的境地,三五个日军士兵仍能形成相互协同的作战单元;他们精准的射术,让缺乏经验的中国士兵乃至基层指挥官频频“触霉头”;他们有计划地执行最血腥的杀戮命令,而丝毫不考虑命令本身是否悖逆人道;他们任意奴役侮辱沦陷区中国军民,认为这是胜利者的“天赋权利”。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敌人,真正的敌人。这些神剧带来的感官刺激,同样可能冲淡70年前那场战争胜利的意义:那不是唾手可得的胜利,不是冥冥上苍的恩赐,不是简单的得道多助,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果。艰难的战争中,中华民族以幅员换时间,以时间图恢复,以恢复补牺牲,以牺牲图相持,以相持求胜利。令人窒息的忍耐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战胜强大的对手取得胜利。只有这样的胜利,才真正令人骄傲,值得自豪。足以传之后世而不朽。

为了纪念历史,我们只能忘却神剧。


1937年在上海作战的侵华日军步兵。他们在街巷中构筑了简易工事,许多士兵背后还设置了低于炮弹破片的沙袋,机枪射手则巧妙地利用贴地射孔提供火力支援。当时的日军中优等射手占到一线部队士兵的三分之一。这,才是我们当时真正的敌人。

2015年9月1日

 

澳洲“堪培拉”在越南

1932上海有位义士叫肖特

为了纪念的忘却

洛马并购西科斯基

飞到天上去摘星

大国仪仗:以最强阵容走过天安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