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练功进入三调合一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身心状态都不一样。在此,针对三调合一的层次,试论自己的感悟。
笔者认为,三调合一可以分为“有、有、无”三个层次。有、有、无,是表示动作、呼吸、意念的训练也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渐进的过程,功夫的逐渐提升。三个层次中,“有”是“有为”,是低、中层次。在低、中层次中是三调合一渐现,是加强对形、息,意的操控。而高层次中的“无”是“无为”不强调对形、息,意的操控,是三调合一进入气功态的完全显现,是道法自然。
低层次的“有”:有心为学
有心为学,主要是指学健身气功功法动作,要夯实功法的“地基”。
1、认真学功法动作。
开始学功,先学会动作再规范。“学”和“练”要结合起来,把功法动作学准练规范。三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是阶段不同重点不同。在这里主要强调姿势,先不强调呼吸与意念。
2、重视预备势和收势的训练。
预备势是功前准备,不认真做好,就延缓进入气功态。收势重要程度如众知:三分练功七分收功,是功效显现,无功效是做操。同时在预备势和收势中提到许多基本功(一直出现在口令词中):诸如,“百会虚领,周身中正”,“双目内含,面带微笑”,“松肩虚腋”,“竖脊含胸”,“松腰敛臀”,“松静自然”,“松紧结合”,“气沉丹田”,“意守丹田”,马步桩等。要深入体会其内涵。现举两例说明:
“百会虚领,周身中正”,上身正直,使百会与会阴成一直线。健身气功中“百会虚领,周身中正”的姿势太多了,如,八段锦从预备势到收势的所有定势几乎是“百会虚领,周身中正”。
“双目内含,面带微笑”。它是在放松入静状态下达到的。眼是心灵的窗口,神不能外驰。静不静看眼神,不能“眼观六路”、瞪大眼。面带微笑眼睛就放松了。是我练功近十年来才真正做到和体会到“含”与“笑”之奥妙。
认真做好基本功和每一势。在低层次功法动作规范后,到无为时自然形正。低层次练功时间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
3、要认真读书,主要读健身气功原著,原著是规范动作的唯一标准。我是系统地读过两遍以上,随时查读则更多了。
中层次的“有”:有练为功
“练”是贯穿练功全过程的,包括调身、调息和调心。用心地练,才能出功夫。这个“有”,就是“加强”书中对意气形的要求和训练,加快促成大脑皮层中逐渐形成有序化。因练功者个体差异很大,“加强”对每个人的程度也不一样,按自身条件顺其自然。
1、加强练形就是把动作练熟,严格规范到位。
(1)严练站桩。八段锦中的预备势、收势和各势的定势都是桩。它的开步、立身姿势等都是典型的,我每次练功严格到位,毫不含糊。所以杨柏龙老师在教站桩时,我第一次站桩就能坚持40分钟。
(2)集中学练。2011年5月我参加学习“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后,每天单独练“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三致四遍,练两个月后按书中动作要求规范一次,四个月后对动作细节再查功一次,一直坚持练功六个月,达到姿势优美动作顺畅自如。以后每天只练一遍,仍然顺畅自如。后来学“大舞”也是如此。虽然这两个功法是后学的,但比前四个功法进步还快。2003年、2004年四种功法是刚学会就编入每天集体练功的程序中,表面上每天都练一次,实际上哪种功法也未练透,在大脑中形成有序化太慢。所以学功、练功要集中时间把一种功法学透、练透,达到形、息、意,融合在一起的三调合一的状态,是最佳办法。
2、调息是关键。调息“就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虽调身是基础,调心是核心,但若没有呼吸的配合是无作为的,只要呼吸到位三调合一自然成。
(1)加强对呼吸基本功训练。中层次调息是要加强基本呼吸:要配合动作做到升吸降呼、开吸合乎、蓄吸发呼、向外呼,向内吸、提肛呼吸的训练。但还是不能强吸强呼,呼吸留有余地。
(2)加速“动息相随”的训练。呼吸要和动作、意念配合起来,难在呼吸。一般动快息慢。随着功夫的加深,呼吸越来越馒。为了使动息配合得好,练功时必须有意识的松沉其心放慢动速,息未到动不进(缓慢是练出来的,练中慢,慢中练)。慢来自二方面:动作主体、动作转换。动作主体是匀缓。慢很大一部分来自转换时间。如“两手托天理三焦”两臂下落时,慢其松腰、松上身、慢其落臂、臂平下落时慢其松肩、慢其腹前捧。只有大量练功才能水到渠成。只有做到动息相随时,才真正进入三调合一的境界。易筋经的“出爪亮翅势”和“掉尾势”动作就馒,大舞也慢,慢感真好、舒畅、慢中得气。
(3)用好“屏气(闭气)”。“调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即“屏气”。“屏气”是练功时有意识地控制呼吸,使气内不出,外不入,保持相对稳定。凡是动作松紧转换处之间的停顿时间,都是屏气时间。由于动作结构不同其需屏气时间也不同,可自然调节。我在六字诀“吹”字诀中插入屏气更顺畅。书中78页:“两掌向后收回、横摩至腰时以鼻吸气”。“其中把“横摩至腰时以鼻吸气”,变为“轻轻的屏气”。因横摩时间长,屏气甚感舒服。屏气时间的长短,可反映出你练功状态。当你练功动作缓慢时,呼吸也缓慢,转换时屏气的时间也就长。我做功动作缓慢,深感屏气的良好作用。
3、动态意守。中层次的调心主要是动态意守,有的意守丹田,有的意守穴位。目的是用来疏通经络穴位及排除杂念,诱导入静。众知:意念宜轻不宜重,古人又云:“不可用意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守则着相,无意求则落空,有意无意真功夫。”但如何具体操作?怎么掌握用意这个“度”?不好说清楚。这里不提“轻”与“重”,只提“加强”,减少误会。加强意念有二点,第一点是,只要用意后不上头,头不晕,不难受,身心正常,就坚持练下去。否则就是意念重了。例如易筋经的“摘星换斗势”每次练功都意念“目视掌心,意注命门”,也很快就打开劳宫穴和命门穴。久练之后自然形成有序化,不加而自加,无为而有为。第二点是:除意守丹田外,在练功过程中有的是意念穴位。那么首先要记住书中提到那些穴位,四种功法书中共提到51个穴位(具体见书)。
在中层次是“以形导气,意随形动”其主线仍是以动作为先导。
要做到放松、入静、呼吸匀细深长等。这个中层次要练很长时间,时间长短决定于练功频率和每次练功时间,可能需几年或更长时间。“练”,始终是练功者的根本与核心。
高层次的“无”:“道法自然”
“无”是不再有意强调身、息、意,而是在前两个“有为”的学练基础上进入三调合一的“无为”气功态。从“有为”进入“无为”是无界线的,是自动进入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以下表述是在练功过程中自然的、必然出现的动作、呼吸和用意的“无为”气功态。
1、快速进入三调合一状态。因为在“有为”过程中已形成为有序化。一进入练功场就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开始练功就全身放松,心就马上静下来,目内含,面微笑。开步始,匀缓柔。动作匀速、缓馒、连贯、柔和,一直持续到练功结束的三调合一状态。
2、几个自然的关键动作:(1)开步重心右移,必然缓慢,提脚、落脚、身正是一息,我开步的时间约为10秒。此开步极重要,它在练功全过程中定功速、定息速、定匀速、定架势(近两年来我的练功架势自然在降低);(2)眼是心灵的窗口,双目自然内含、轻垂帘,似瞇眼,似凝视,眨眼少。若瞪眼,老眨眼,心未静;(3)只有动作缓、柔、园活才能与呼吸紧密配合达气功态。匀缓连,似蝉吐丝连绵不断,此时每个动作的转折清析明确。例如,八段锦中的“攒拳怒目增气力”,臂缓慢前冲渐内旋、四指缓慢松开拳变掌,掌缓慢匀速缠绕和手指缓慢用力握固;(4)每个动作的转换自然地无意识地会出现松与紧。松时自然跟随呼气。外在表现在颈、肩、肘、腕、腰、胯、膝、足全都放松。松与紧在整个练功中占主导地位。又如,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是个典型的全身松与紧的动作;(5)凡是两臂上举,肩先沉,然后上举时吸气身微起微前倾(身仍正直)。当落臂时自然是先松肩,呼气,身正微屈膝;(6)当两掌前推,身自然微微后坐。以上功法动作和身心状态都是自然所为,是遵循自身与功法规律自然运行而顺畅。(7)也要指出,因为每个人的动作速度不一致,练功最好用背景音乐。若用口令只能当做美妙的诗朗诵,随韵而走。完全跟口令影响进入三调合一的状态。
3、息不调而自调。调息,当我们练功进入松静柔和缓慢连贯的“无为”状态时,匀、细、深、长的呼吸就自然紧密配合,愉悦舒畅。此状态似乎吸与呼界限不明显,轻轻的吸、轻轻的呼,似睡觉快睡着前时的感觉。小腹一直收缩微微的动,似乎“感觉”不到腹部是鼓胀还是在收缩。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不一样,不可能匀、细、深、长的呼吸一个样,但都是呼吸与动作配合自如。我深深的感受到动息相随时更加舒畅。当呼吸与动作配合自如时,则就步入息不调而自调的“无为”而“有为”状态。
4、无意胜有意。调心就是对意识和思维的调整,具体讲就是对意念的运用。练功到“无为”阶段,调心不可能单独存在,与呼吸、动作完全融合在一起,动作“随意”,呼吸“自由”,因前阶段已加强了对动作的规范和呼吸的调控,不会偏离功法要求。在三调之间完全相互依存,在整个练功过程中都是意识在先,动作紧跟,即“意动形随”,最后又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神与形合,气寓其中”。似乎注意动作,又似乎注意呼吸,又似乎什么也未注意,又似乎脑中空空,似乎无意。也许是“不可用意守,不可无意求,有意无意真功夫”。每一次锻练的过程都是身、形、意的结合和身心放松进入安静状态的入静的过程。由于我在功中的高度入静和身心的完全放松,再加上柔缓的动作以及深长的绵绵呼吸感觉状态非常好,那就是《道德经》上说的“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的状态,我在每天早上一个半小时的练功中一直保持三调合一的气功状态。在我做完八段锦收势时,有两次我就一直保持收势状态约有十分钟,这种状态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练健身气功者,只要坚持练功並经过长期功夫的积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都能自然进入三调合一的气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