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生活文摘·养生杂志

亲爱的,没有人可以给你安慰

作者:口 文/王猛

口 文/王猛

自古女人发泄情绪就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法,但也常有人“不吃这一套”,

尤其是女人的老公。所以,套用一部电影名来说,即“撒娇女人最好命”。

在我还在为了未来努力拼搏的时候,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都已结婚生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她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每次聚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个女人扎堆儿讨论自己的孩子。突然有一天,QQ的对话框一闪,孩子已经三岁大的小文(化名)给我发了一个哭泣的表情。我心里一紧,无事不登三宝殿,该不会发生什么事儿了吧?


李德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

在家庭里迷路的女人

我等了半天,小文依旧没有回复,我心里打起了鼓。无论是婚前婚后,她总是以阳光活泼的形象示人,而且家庭关系和睦,照理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才对。又过了一会,小文才发消息说,孩子跟着公公婆婆回老家念幼儿园了,然后还加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这下,我算是松了一口气,她只是舍不得孩子。没过一会,我电话响了。她酝酿了一下说:“在孩子离开以后,我最开始的感觉是兴奋,因为又可以和老公过二人世界了,还可以和闺蜜出去走走。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悲催的发现老公每天都很忙,闺蜜们都在照顾孩子。整个人好像被这个世界孤立了,我该怎么办?”

我迅速的在头脑里整理了她的信息。她在婚后朋友圈就开始变窄。在有了孩子以后,她的QQ空间、微信和微博上晒的都是孩子的照片,关注点全部在孩子身上。她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话题总是离不开孩子,但是她的朋友关注点并不在孩子身上,于是共同话题也少了。

我正在想怎么安慰小文,她突然有点激动的说:“我们办公室有个姐姐每天都在抱怨,说为了女儿、公婆和老公操劳了一辈子,结果他们现在都不管她。她总是像个怨妇一样不断抱怨,我不会也变成这种女人吧?”自从我做了心理类栏目,朋友的电话就突然多了很多。我在安慰了她以后,立刻就请教了青岛新阳光心理研究所有着丰富婚恋情感咨询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德鲜老师。

心理咨询师的心灵解疑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当一个女孩变成女人、成为母亲,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变”,只要变就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需要认可女人婚前婚后的变化,这表明她在积极适应环境;其次,孩子的离开让她产生了恐惧感。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恐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当孩子离开妈妈的怀抱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出于保护的本能,妈妈会体验到恐惧,随着危险信号的排除,妈妈的恐惧自然会下降或者消失。当然上述两点有个前提,即这个妈妈的心理是高度健康的。如果心理健康水平很低或者不健康,那她的高度恐惧感就另当别论。从小文的情况来看,她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过一段时间,她开始接触到新的事情和体验,恐惧感应该就会自然降低或消退。

关于传统家庭里“主妇”的抱怨式总结。印象中曾被一个男人的回复震撼:“你嫁给别的男人,也要生儿育女,操劳一生,结果都是一样。”在临床咨询中,如果一个女人这么描述后,我常会问她一个问题:“多年的操劳你要回报了吗?”

她会不假思索的回复:“我任劳任怨,当然不求回报,不求……”我会再反问:“真的不求回报?”她会有点不耐烦:“当然是真的!不然我怎么会这么难过。”认真回味,她真的是不求回报而难过吗?恰恰相反,正因为“求回报”而不得,才难过。因为,当她在任劳任怨时,无意识地有个声音在向家人诉说:“你看,我这么辛苦为你们,你们应该多爱我、关心我,即使做不到最爱,也不能一点都不爱。”

当她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是“有求”的奉献时,以往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会瞬间恢复平衡,心结也就不复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把自己的诉求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满足自己“有求”的需要,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婚后,小心别变成怨妇

在孩子离开以后,家里就只剩下小文和老公,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刚刚结婚的时候,但好像又有什么地方不对。

她在电话里抱怨说,“老公在设计公司经常加班,每天都是我把饭做好了等在家,以前孩子在家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无聊的都快发狂了。”

我想了想说:“你以前不是一直说想要写一本爱情小说么,现在没有人再打扰你,正是文大作家一展身手的时候啦。”

她顿了顿说:“哪有那个心情啊,根本静不下来,写出来就是怨妇的故事,怎么会有人喜欢看呢。”

我笑了笑,调侃道:“你再这么下去,小心变成灭绝师太。”

她在电话那头,好像叹了一口气,才声音低低的说:“他每天回家,我本来想和他好好聊聊天、说说话,但不知怎么的,一开口就变成了发脾气。其实,我也想平静下来。现在闹得,我不开心,他也以为我是一个怨妇。”情况一下变得严重了,李德鲜老师的回答很有意思。


相比男性来说,女人的情绪发泄渠道似乎更多、更原始。自古就有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法,当然啦,学会前两条就可以了。

当你的注意力都在家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只有家里的方寸之地。当你的注意力扩大到家人以外的事物时,你的世界就会变得广阔无边。

咨询师支招:撒娇女人最好命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有了需要后,就会在动机的驱使下,采取某种行为、活动来满足需要。为了挽回在家庭中的关注,女性往往会释放一些信号,比如闷闷不乐的躲在一边、容易对身边的人发火和自暴自弃等。这些信号,并非女人特有,只是在女性群体里出现的几率更高。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一般情况下,正因为这些信号会满足女人的需要(即获得关注),这样的行为才一再上演。就像襁褓中的婴儿,

如果一哭就有奶吃,那她饿了肯定就会哭;如果某个婴儿一蹬腿儿就有奶吃,不蹬腿儿没奶吃,那她饿了肯定就会蹬腿儿。从心理层面讲,行为本身并无对错,都是为了满足内在的需要。但若家人厌恶这样的行为,那当然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一定影响。这时,俗话所说的“察言、观色、会意”就起作用了,心理健康的人,会根据面对的人的反应调整行为,自然不会产生消极影响。小文的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想吸引关注,另一方面情绪也需要释放,都是正常的。


发泄情绪要有度,别伤及无辜

当然,相比男性来说,女人的情绪发泄渠道似乎更多、更原始。自古就有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法,当然啦,哭哭闹闹可以,可别真上吊。在之前,我们发现吵架的夫妻更长久,到了现在闪结闪离的其实很多。就这些更原始的发泄渠道来说,时常碰到的问题是别人“不吃这一套”,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公。所以,套用一部电影名来说,即“撒娇女人最好命”。用更柔和的方式,会更能让人接受,也不会伤害夫妻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有效的培养亲密关系。

另外,当人的情绪不好时,人的发泄方式可归为三类。第一种是指向外的:比如你打了我,我很生气,我就打你;如果我打不过你,我就画个圈诅咒你。总之,怒气要撒出去,同时不伤人,就是健康的方式。第二种是指向内的,你打了我,我又打不过你,我也不会画圈,那我就自伤——即把怒气发泄到自己身上。这种方式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法,比如运动、唱歌、看书等,气消了又不伤自己就是健康的。第三种是混合型的,指向自己和外在的途径都有。情绪发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途径,因为正确与错误,健康与不健康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像小文这样结婚生子后的女人,通常世界会变小,不仅是活动的范围,更指注意力的缩小。一心只关注老公和孩子,当老公孩子不在时,才发现自己离周边世界越来越远,无法融入,陷入孤独。这时候如果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就开始抱怨和伤心。但是亲爱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给你安慰,能安慰你的,是精彩的世界,而你需要做的,是重新唤起自己对外界的兴趣。当你的注意力都在家人身上时,你的世界只有家里的方寸之地,当你的注意力扩大到家人以外的事物时,你的世界就会变得广阔无边。


抱怨不如撒娇


 

科学荟

杜甫何叹“古来稀”

焦永福:企业因酵素而改变

好心态来自“3 个快乐”

运动康复

聚焦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