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百练不如一站”的说法。在众多的健身方法中,桩功可以说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方法。在站桩的过程中,由紧入松,调和人体阴阳,补益元气。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桩功的健身作用。
桩功的“三调”
1、调身
两脚同肩宽,脚尖向前,自然站立;两膝微曲,身体正直:胸微内含,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腹前,手指微张,相距约10~20厘米,距腹约20~25厘米,环抱成椭圆形,要保持头正颈直、虚领顶劲、舌顶上腭、沉肩坠肘、虚腋、展腕舒指、含胸拔背、竖脊沉胯、敛臀,两眼平视前方(或垂帘)。
2、调息
以鼻自然呼吸为主,逐渐加大呼吸的深度,向腹式呼吸过渡。
3、调心
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先注意头部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轻轻意守一下,然后注意离开这一部位,再注意下一个部位,再默念“松”,循序而下。
从头到脚放松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脐,轻轻地意守该处,保持安静状态3-4分钟。在默念“松”的时候,如感到某一部位没有松的感觉,或松的体会不太明显时,不必急躁,要顺其自然,按着次序,继续逐个部位的放下去并默念“松”字,适当地掌握快慢轻重,不要用意太快太重。
桩功的松静作用
松静自然是各种健身气功功法练习的基本要领和准则,只有真正做到身心放松、心神安宁,才能进入恬淡虚无、天人合一的高境界。而松又是入静的前提,入静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放松。
1、桩功对放松的作用。桩功练习开始阶段,因为骨骼、肌肉要支撑、平衡身体,处于紧张状态,但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骨骼肌肉的力量增强,肌肉也就能逐渐放松下来,心身也就能逐渐地安静、放松,从而减少神经系统和心脏的负担。肌肉放松也使其自身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肌肉放松更促进全身血液的循环,气血在体内畅通无阻,可以较小的能量消耗完成较大的工作量。
检验肌肉放松的标准有以下几点:站桩过程中个体感觉自然舒适、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发热、发胀、发麻的自我感觉良好;自觉肌肉下塌,又如搓拧的麻绳有回劲一般。
怎样才能做到肌肉放松呢?思想放松是一大关键。应重视桩功锻炼,把它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在练功时又要若无其事,权当休息。其次是立意(内视),应先定神,后立意,慢慢地把两手抬起来,同时不要耸肩、动肩;摆好桩功姿势后,自我检查全身肌肉是否放松,如果没放松,可以按从头到脚放松的顺序来操作,直至放松为止。只有当大脑中枢神经接受了愉快的信号刺激时,主管颜面表情的肌肉才会松开。面部肌肉放松了,其它肌肉才能相继放松;练功过程中自觉肌肉紧张,可以使身体微动一会儿,如左右转体、上下起落,也可以将两手轻轻放下,放松一会。
2、桩功对入静的作用。静和动是生命运动的两个方面,人们平时只注意动的一面,而忽视相对静止的一面。静能放松思想的紧张状态,减轻心身的负担。在桩功锻炼的全过程中要求“三静”:
①环境安静:练功一般要在环境安静的地方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该做到闹中求静,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②思想安静:在练桩功初期,注意力不易集中,思想开小差,此时不必着急,可以在意识到时及时加以收回,进行自我控制,不急不躁,心平气和。
③形体安静:形体相对稳定,才能静静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形体不稳定,就必然影响思想入静的程度。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只有形正体松,才能达到气定神敛。
“万动不如一静,百练不如一站”。要达到形体安静,要求练功时形体不要乱动,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前后左右晃动,做到“立如松”。形体相对稳定,才能静静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心静才能体松。常言道:“形静则神聚,聚神生气,气行血动,养气蓄精,周身无病。形动则神散,神散则耗气、损精而内亏。”
3、桩功对增强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的作用。现代信息社会各种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忙忙碌碌静不下来,不能正常地休息起居,从而破坏了我们自身生命运动的正常规律,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导致疾病的产生。
形体相对安静,是为了使形体得到较合理的休息,更好、更快地恢复精力和体力。“桩功是休息中的锻炼,是锻炼中的休息”。因此,静练是祛病健身、养心修性之道。
静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实践证明,人们和外界环境的接触越频繁,神经系统的功能越差;相反,神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稳定的程度越好,其功能也就越正常。人们的思想、精神经常保持相对清静、无负担,就能培养出元气,并积蓄起来,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要做到元气不外泄,不无谓地消耗,必须要形体相对稳定,才有利于“精神内守”,才不会得病,在此基础上继续静练下去,就可达到健身养生的作用。
4、桩功对调整呼吸的作用。桩功练习因为能静下来,所以就能更好地调整我们的呼吸(调息),使呼吸进入若有若无、绵绵若存的程度。呼吸时有四种情况: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呼吸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均匀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就是说,练功中鼻呼吸有声音的为风相;呼吸虽无声音,但出入结滞不通为喘相;呼吸出入不细不匀是气相;呼吸时不知不觉、姿神安稳为息相。经过长期练功能达到呼吸舒服愉快,即为我们所需要的息相。桩功只采用自然呼吸法即可(“气直养而无害”),这种自然呼吸法能随着练功的深入慢慢地形成深、细、匀的腹式呼吸,它能帮助我们入静并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并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也可以增加横膈膜的运动,从而增加内脏的运动,使内脏功能得到极大的加强。
古人认为气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物质由气构成,各种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亦即气是构成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动力,人离开了气,生命就要停止。《难经·八难》中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具体地说,气在人体中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作用。常言道:气血畅通,百病不生,气滞血瘀,产生疾病。通过练功可以体察到暖流感、电麻感、热胀感、皮下蚁行感等等。
气血循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起着营养和滋补的作用,缺少了气血,人的生命也将停止,许多疾病都由神经、气血失调所致。除药物等治疗手段外,人还可以通过意识对神经的激发,神经对气血的支配,辅助达到平衡阴阳、消除疾病的目的。尽管各种功法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运用意识对神经、神经对气血的支配,达到整个机体的平衡。
要达到意识对神经的激发、神经对气血的支配这种境界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主要看练功者对功理功法的认识、理解程度及悟性。再者,练功时间的多少对这一过程的长短亦有直接的影响。一次性练功时间长,一天内练功累计时间多,可明显缩短这一过程。练功时间的多少,表示一定的运动量,量变可引起质变,渐变可引起突变。
意识对神经的激发,神经对气血的支配是先局部后整体,由一部到全部逐步过渡发展。一般发麻、发热、发胀感从手部起,再顺上肢往肩部、背部……“麻、热、胀”及其运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气机运行。气机运行可以在意识诱导下进行,运意就是运气,运气就是运力。
意识、神经、气血是相互关联的。体弱多病的人必然气血双亏,需要养气练神,慢慢培育元气。元气充实,身体必然健康。
通过桩功的锻炼,调养了我们的精、气、神,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体内气机顺达、松静自然,做到“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如此各种疾病也就自然消失于无形,从而取得健身养生锻炼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