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纺织服装周刊

东盟成棉纺织产业新“栖息地”

作者:本刊记者_刘勤

东盟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均重点辐射的区域,同时也是棉纺织企业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受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棉花供求关系紊乱、人口红利释放殆尽、环境承载力饱和等多重压力,棉纺织企业向东盟国家转移产业的步伐越来越快。对此,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近期先后深入到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就棉纺织产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调研。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供稿


在新常态下,东盟国家是发展纺织产业和承接纺织产能转移的最佳选择之一。


天虹集团位于越南的生产车间。

三大优势迎机遇

对于东南亚的纺织新兴国家而言,在中国纺织工业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当前是发展纺织产业和承接纺织产能转移的最佳时期,无论从宏观或是微观角度看,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东南亚新兴国家的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环境宽松、出口关税较低

与中国纺织品在主要的出口市场中遭遇各类贸易壁垒不同的是,东盟国家的纺织品出口贸易显得十分宽松。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正式成立,东盟国家出口中国的纺织品无市场壁垒,实行零关税制度,这使得东盟纺织企业在与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相同层面。近期,随着越韩自贸谈判的结束,越-韩自贸协定也正式生效,越南纺织品对韩国出口关税将由原来的8%~13%调整为零关税。此外,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议(简称TPP)、越欧自贸协议、10+6自贸区(简称RCEP)等一系列仍在进行中的合作协议,若达成后还将持续给以越南为首的东盟国家带来巨大商机。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TPP协议规定中,企业必须保证纱线、纺织、印染整个环节都在TPP成员国内进行,方可享受零关税待遇,这对于TPP成员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可以预见,TPP必将加速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纱线、面料和服装产业的大量投资,必将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形成,我国纺织企业或许不得不继续顺势而为。

人口红利释放期、纺企用工有保障

随着纺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以及企业管理精细化的不断提高,棉纺织行业的万锭用工人数近年来逐年减少,棉纺织行业虽已不再是往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就业选择日趋多元化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纺织企业招工难现象愈发严重。反观东南亚诸国,人口合计约6亿,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以越南为例,目前越南人口总数接近1亿人,其中劳动人口约占2/3,处于人口红利释放前期的越南与20年前的中国较为相似,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社会抚养比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调研中还得知,越南人民在生活理念上也与中国比较相似,勤劳致富的观念强烈,有效保障了纺企稳定的用工需求。

成本低、政策惠、位置佳

东南亚纺织新兴国家之所以吸引外资投资的另一大优势就是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优惠的各项政策。低廉的成本几乎涵盖了棉纺织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调研中了解到,越南纺企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折人民币大约为1600元/月左右,不到国内的2/3,柬埔寨员工月工资更是不过千元人民币,仅为国内的1/3的水平。而占棉纺织总生产成本7成左右的棉花成本在东盟国家更是优势尽显,由于东盟国家允许企业零关税并可自由购买国际市场上的棉花,东盟纺企棉花的采购成本比进口配额受到严格控制的国内纺企低了3000元/吨左右,在前三年收储时期更是一度低了5000~6000元/吨。

除上述外,土地使用成本、能源成本、贷款融资成本较国内也具有明显优势,此次走访的越南的一些省份中,有些地区土地价格折合人民币不到10万元/亩,工业用电价格基本都在0.4元/千瓦时左右。企业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目前在境外投资的棉纺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以美元为主,回款比例大大高于国内销售。

调研得知,越南盾一年来仅贬值1%,柬埔寨结算均为美元,向员工支付工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此外,境外投资寻得境外的银行贷款的包括利息、时间、效率等综合成本大大低于国内。企业所得税方面,在“5·13”反华事件后,政府为稳定外资企业,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由“两免四减半”升级为“四免九减半”,再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不稳定因素令人忧

虽然国内一些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有所收获,但近几年集中投资和快速扩张后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令企业担忧。

政治风险成不确定因素

随着近几年中国南海的领土争议不断,各类反华运动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时有发生,尤其是受越南针对外国投资商的暴力事件影响,东南亚地区的经商环境蒙上了阴影。其中包括影响极其恶劣的越南5·13反华打砸中资企业事件,坊间还盛传越政府默许暴民发泄三天,不少在越投资的中资企业受到损失。

此外,由于越南曾是法国殖民地,工会的存在十分流行,而势力亦相当强。对于很多国内老板来说,可能从未应付过工会谈判,各类集体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有一些有投资想法的企业老板望而却步。

据柬埔寨制衣企业介绍,其国家工会组织多达3000多个,每位员工交纳工会会费0.5美元,各工会则经常以不同的理由组织员工罢工,制衣企业为应付这一情况,将车间划成不同的单元,以降低罢工的连锁影响。除了政治不稳定因素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基本面也很容易波动。如2013 年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爆发的汇率危机,以及2014年1月越南爆发的汇率危机,都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对政策、投资环境“消化”时间过长

早期“走出去”的许多纺织制衣企业均以单个企业海外投资的模式,进行企业建设期和运转期的所有事项,包括处理土地整理、人口迁移、与当地政府沟通、基础设施配套、招工、税务等工作均靠自己单打独斗,困难重重。

红豆集团是在2008年明确成为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的项目的主体投资方,并负责项目运营、建设及招商活动。7年过去了,项目仍在进行中。对此大家纷纷反映,“走出去”投资的优势和劣势并存,前期工作非常重要,除了解清楚政策、法律等情况外,现场的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合作伙伴的选择均需亲自一一调研。不仅如此,计划 “走出去”的企业还要上下游联动,共同进入某个工业园,抱团取暖,避免对海外区域政策、投资环境的“消化”不良。

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配套待完善

调研组看到,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链不衔接是东盟国家纺织发展中的一大劣势,在许多方面与国内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如:交通不畅,因没有高速公路,设备机器维修周期长;辅料及维修器材严重依赖进口,用电供应不稳定,导致企业时常停产,重要的订单不能安排于此;部分地区严重缺电的问题暂时还无法解决。

原料严重依赖进口

由于气候原因,东盟绝大多数国家不适宜棉花种植,其纺织用棉必须全部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市场(主要是中国)的纱线需求旺盛,东盟新兴国家棉花对外的依赖程度还在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越南棉花进口量达75.78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为主要来源国。

除棉花外,由于东盟国家织造、印染等纺织中端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织物、染化料等制衣原料也严重依赖进口,其主要来源国为中国。

出口导向型、本土消费市场小

由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在出口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彼此的竞争关系更加紧张。除了原料对外进口依赖较大以外,由于本土气候原因、消费理念等因素,市场容量有限,东盟国家的许多产品出口与中国相似,依赖性也同样较大。数据显示,2014年越南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纱线出口85.8万吨,约占越南纱线总生产量的65%。

人才紧缺、人工成本上升过快

据企业反映,虽然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充足,但这些国家纺织基础普遍较弱,在专业技术工人和操作熟练工人等相关人才上十分紧缺。另外语言不通,基础知识相对不足,人才的培训难度也大于国内,培训过程中,许多工种还需将员工带至国内培训完3个月左右后再送回工厂上班,对于企业来说,是个相当费时、费钱、费力的过程。

令企业可喜的是,当地政府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扩大高校纺织专业,并组织高校与企业人才输送的直接对接。然而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挖员工的事情时常发生,导致产业集中的地方工资上涨过快。近年来,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上调本国工人的最低工资。有统计数字显示,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柬埔寨等国2015年法定的最低月工资比2014年上涨20% 30%。在部分国家,最低工资将达到中国一些城市的80% 90%的水平。

东盟纺织崛起带来挑战

宏观上看,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环境下,全球纺织品消费市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纺织产业的发展注定是此消彼长的,有人欢喜就一定有人忧,东盟国家纺织产业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对我国纺织产业还是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首先是出口市场的威胁,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品种和国别市场与我国多数重叠,出口优势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和产品价低量大,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模式类似,东盟国家在出口上与我国是直接竞争关系。因此,东盟国家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同类产品的出口势必产生削弱的作用,出口受阻必定转为内销,将使中小企业的压力增大。据中棉行协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间,约有近1000多万锭的棉纺产能受各纺织新兴国家挤占而关停,纺纱行业从业人数直接减少约10万人。

其次人才的威胁,在国内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过程中,企业获得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自由的贸易环境,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受其惠必受其累”,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为提高产品品质、完善产业链,将培育人才的重心也移置到了海外,人才作为产业创新驱动最重要的推动力,近年来的不断流失,致使我国纺织人才的断层现象与新兴国家纺织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和不断壮大形成鲜明对比,未来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是产业链转移带来的威胁,中国纺织产业的优势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越南发展的势头看,5年之内其完整的产业链将形成,目前的纺纱水平已经大幅提升,广东织布企业已经认准我国纺纱企业生产的带“V”(越南生产)字纱线,即使价高也势在必得,不仅因其棉花原料质量得以保证,而且为我国优势纺纱企业生产,何乐不为?今后,织布和染整水平如同纺纱一样迅速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对越南的出口不仅会迅速减小,而且订单外移的比重会加速增长。

尽管东盟国家的产业转移充满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但是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走出去”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并且棉纺织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势头正在加快,未来中国纺织产能输出将成常态。

需要提醒的是,在近几年集中投资背景下,东南亚纺织企业的员工工资上涨速度很快,东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未来会逐渐消失,中国纺织企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紧密结合产业升级,掌握核心技术,走品牌化、高端化路线,这才是中国纺织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冷景钢)

 

坚持走研发型贸易之路

东盟成棉纺织产业新“栖息地”

是谁?荣登江苏行业重磅榜单

与面料展开的肌肤之语

共建大家居 走向新生活

私人定制时代的营销变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