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技师转行做贸易
在走访“指数信息采集企业”时,我们走进了欧志纺织的店面,经典黑色调装潢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坐在椅子上的一个中年男人正拿着放大镜神情专注地端详着一块面料。看到大家走进店面,他和善地取过名片递给我们,原来他就是欧志纺织的创始人——鲍丰。
鲍丰的手上是一块亮晶晶的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它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一闪一闪发着光。这种亮闪闪的面料在中国轻纺城内很是流行,许多潮流服饰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为了了解这种奇特的织物风格是如何产生的,大家便和鲍丰交谈了起来。一谈起自己熟悉的面料,鲍丰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
据鲍丰介绍,这是一块客户送来的面料,要求原布打样。经过对样品的简单分析,鲍丰确认这是一块涤纶面料,但该面料经纬两向的丝线有着细微的差别。“经线是‘三角截面’反光较亮的涤纶丝,纬线则为‘圆截面’反光较为柔和的涤纶丝,反光度不同的经纬丝线相互交织便形成了这种‘繁星闪烁’的风格。”鲍丰一边说,一边仔细地指给我们看。
鲍丰的这一番讲解,犹如魔术揭秘般三言两语说破了“罩门”所在。虽然这听起来十分简单,但得到结论的过程却并不容易。“除了对织物进行细致彻底的分析,它还要求分析者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鲍丰解释道。
作为一个贸易商能有这样不俗的“内功”着实不易,一番追问之下鲍丰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原来他曾是国企中的一名纺机技师。在国企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每天调试纺机、检验布料,多年的埋头苦干让鲍丰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深谙纺织面料的原理和变化。正是由于其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在企业安排来到销售部之后,鲍丰也依然游刃有余。其间,鲍丰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帮助客户分析解决了很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客户的广泛信赖。
亲力亲为带头搞研发
如今鲍丰的欧志纺织以其独特的贸易模式率先在转型升级的潮头站稳了脚跟。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为后盾的研发型贸易模式是欧志纺织的最大竞争力。
欧志纺织以“涤、锦、棉”为基础原料开发了许多风格迥异、个性时尚的面料。回忆起成立初期的那段时光,鲍丰感概良多。他表示,其实面料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尤其是染整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涤纶的吃色温度是130℃,而锦纶则是110℃。涤锦复合面料的染色就需要格外留意,温度到达130℃后锦纶丝很容易在高温条件下断裂,所以需要将染整温度保持在110℃,但同时又要使涤纶充分染色。这是很不容易的,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延长染色时间。
据鲍丰介绍,自己早年在一次染整涤锦复合面料时就发生过问题。“当时我以为染厂的师傅年纪挺大的应该很有经验,所以有些掉以轻心直接就去休息了,3000米布由于染色温度没有控制好,稍稍一拉,布料里的锦纶丝全部断裂了,只能马上再调来坯布重新进行染整,直接损失几万块。”鲍丰说。从那以后每次坯布进染缸他都会亲自监督,一段一段检验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再继续进行,发现问题立即调整工艺。这个习惯鲍丰一直坚持至今。
此外,作为欧志纺织的创始人,鲍丰也经常培训提点自己的业务员:“工具由人来操纵,工艺由人来操控,产品质量关键取决于人。”在他的长期培训下,欧志纺织的业务员也都精通纺织染整各个环节的技术,而且做到关键环节必到现场,严格保证质量过关。
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转型
谈及纺织产业的现状,鲍丰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纺织产业的发展轨迹就像心电图,有波峰就有波谷,2006年到2008年走下坡路,2009年市场氛围一跃而起直到现在2015年一直平缓下行,当它触底的时候一定又会跃起,这是市场规律也是纺织产业的生命周期。
谈起转型升级,鲍丰说:“这是企业在成长路上的必然选择。每个企业都会经历创业、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处于创业期和衰退期的企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有与市场共同进步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当今市场环境需要研发型企业,企业就必然转型为研发型企业,否则就会在这场优胜劣汰的震荡中被淘汰。”
鲍丰表示,目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主要趋于两个方向:一是小而精的特种企业,二是大体量能产生规模效应的企业。欧志纺织恰恰选择了小而精的模式,所做的产品也都是特种产品。而对于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鲍丰也有自己的想法。
一直以来,鲍丰都十分关注国际流行趋势,他认为大部分流行面料其实是新瓶装老酒。当纺织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使面料能够批量进入市场时,它就具备了流行的潜在条件,在合适的契机下就会流行起来。去年大热的提花面料就是如此。
“目前,韩国、日本乃至一些欧洲国家,经常选择在中国采购坯布并进行染整及后整理加工,赋予织物更多的变化和内涵,可以说时尚流行与后整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丰说,“这也是中国面料行业与国外的最大差别,在后整理之前的每道工序我们丝毫不落后于任何国家,而在后整理这里却是一道分水岭。后整理技术五花八门,但同时它也使面料拥有了巨大的附加值,欧志纺织未来也将集中力量研发后整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