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北京卓美教育集团首席运营官_张丹
合伙
很多年前,我还在一个软件公司做销售负责人。在一趟回乡的火车上,我认识了我后来的合伙人张勇,我回四川,他回重庆。当时我们聊了几句,得知他是我同事,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技术能力很强,拿到过很多项国外的专利。我们相谈甚欢,甚至开玩笑说没有工作了可以共同创业。
2004年,我从公司离职,既是想给自己放假,也想多陪陪儿子。闲了一段时间后,又想找点事做。思来想去,觉得可以利用自己在软件销售上的经验和资源,去卖软件,但是我并不想找个公司上班,而是想找个产品来代理销售。
期间找了一些人聊,张勇是其中一个。我跟他提了两个方案:一是他负责开发产品,我付钱买断产品版权;二是我们合伙,他做研发,我做销售,挣了钱共同分。他选择了方案二。他无条件的对我的接受,奠定了我们后续合作坚实的信任基础。就这样,我们在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始了合作。当时他研发的是一款针对企业级的数据备份及恢复软件,为很多大企业需要的产品。
产品销售出奇地顺利,当年销售额就做到3 0 0万元。到了2005年,我们正式成立公司,取名路模思。当年我27岁,张勇23岁,大家都非常年轻,既没有经营公司的经验,更没有合伙股份的概念,双方一人一半把股份分了,不设核心控制人。
由于天然的专业之别,从创业伊始,我们的分工非常明确,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市场销售。然而,一个公司不仅仅只需要这两种人,尤其是随着公司的扩大,在运营和管理上都需要投入。他对我有一种完全的信任,研发之外的所有事情,他都听我的。我每次跟他商量管理、市场等问题时,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听你的。久而久之,我也不问他了,我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强势。
现在回过头来想,公司在最关键的几年没能冲上一个新台阶,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研发和市场分居两地(2005年下半年,研发中心迁到重庆)。张勇是重庆人,家在重庆,他喜欢那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而我当时已在北京安家。
尽管我们都考虑到了分居两地可能对公司发展不利,但谁也不能说服谁。中途我们曾尝试过几次,他驻北京或者我驻重庆,力图去适应,但是不出两三个月,我们都受不了。后来我们又搞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也都不了了之。所以重庆研发中心基本是按照北京公司给出的产品需求来开发。
那几年软件行业市场火热,很多创业公司都能活得好好的,包括路模思。有很多问题,发展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至少营收数字很漂亮。
分手
当公司发展顺利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旦发展遇到问题,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我们之间一帆风顺的合作开始遇到挑战。我对他事事都由我做主的态度,开始有微词。
首先是在引进投资上。2008年,微软和英特尔均有意投资我们。由于利润很好,日子过得很舒服,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把公司做到多大的规模,所以对引进投资的态度不是很开放。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英特尔总裁问我是否有压力时,我回答没有,当他们跟我聊完投资时,我每天都睡不着觉,想着我拿你1块钱,怎样才能还你10块。我试图寻求张勇的帮忙,但结果并不理想。
其次,市场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却因为研发和市场的日渐脱节,产品从完全不愁市场到开始需要去寻找客户。我的市场销售压力越来越大,有一段时间,我时常通过邮件把这种压力转嫁到他的身上。从他的邮件回复“我懂,我改”中可以看出,他同样承受着压力。但我们并没有为这种压力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
2009年,为了加快公司发展以适应当时风云突变的市场环境,我引入英特尔的投资,对方持股5%,不干涉公司具体业务。次年,我又引进了一位自然人股东,具有跨国公司高管经验,精于管理和战略,不过是以顾问的身份,不负责具体业务。
公司的发展遇到了问题,尤其2009年金融危机后。我们都想过要退出,甚至考虑把公司卖掉。说实话,关掉公司,对我们没什么影响,但对于那些跟了我们好几年的员工,于心不忍。曾经有一次,我去重庆,准备裁员,有一位员工这么对我说:我们都是张勇在路上捡来的“小猫”、“小狗”,我们把这儿当成家。我到现在做公司都记得这句话。所以,我和张勇第二次做了共同决策,不关公司,也不卖,继续做。但是桌面软件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何让公司转型,是我们一直讨论的问题。张勇是产品方向的主导者,当整个公司的发展压在他肩上时,压力可想而知。
到了2011年,我的丈夫做了卓美教育——儿童英文戏剧培训学校。我经常带着孩子去上课,对卓美逐渐产生兴趣,以至于后来慢慢就想去参与管理,花在卓美的时间也随之增多。为了保证路模思的发展,我们商议之下决定引入职业经理人,而后我逐渐淡出,只有在谈重要客户时参与。
半年后,张勇提出退出公司,他通过MSN跟我说这件事,态度坚决。当时,我正在海南陪父母度假。后来我去重庆劝阻他,他也答应留下,但在2012年,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公司,没有保留股份。我想,他选择离开是由于责任和压力已经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我和张勇合作了8年,我相信我们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亲情的东西,以至于他离开公司后,我再也不用MSN。虽然公司分居两地,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信任危机,也没有因为财产问题引起争执。就个人而言,我和他都不是看重钱的人。我本不是家里的经济来源,财务压力较小;他又是一个对物质没有过多追求的人,创业很多年后,我甚至还能看到他穿着几年前的衣服。
但从商业的角度分析,过度信任和依赖,没有规范合伙人的责任和沟通规则,大家的压力没有出口发泄,是导致我们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
—整理/本刊记者徐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