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讨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现状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华翔绿地、云霞绿地、生态防护林带为主的虹桥商务区区域绿地景观实例。从规划与设计、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阐述现代景观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建筑、水体、绿化等景观元素的协调共存关系。为满足多功能需求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提出的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结构布局、优化公共环境空间功能、完善生态防护内容等设计策略,为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空间、创造景观展示空间,构建绿色设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多功能主导;生态环境设计
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4-0045-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12-15; 修回日期:2016-01-06
Abstract: After examining the current Shanghai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and Commercial Zone, the author analyzed several green space cases in Hongqiao Business District, including Huaxiang Green Space, Yunxia Green Space and the shelter-greenbelt. The impact of modern landscape on reg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among landscape elements such as constructions, water and plants is explained from the view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the aspects of macro-perspective and micro-perspective. Aiming to fulfill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uthor proposed several design strategies including systematic structural eco-environmental layout, optimized functional public space and improved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measures which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eco-friendly infrastructures so as to create diversified eco-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exhibition spac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mmercial Zone and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multi-functionoriented; eco-environment design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航空、高铁、轨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交通枢纽,是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该项目的建成既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枢纽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又是上海联系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将有力促进整个长三角城市圈区域的发展。同时,依托枢纽交通的区位优势,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联动开发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达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以此带动大虹桥区域整体开发,促进资源空间的综合利用,提高土地开发的能级水平,打造“行、旅、业、商”的高品质商务区。生态基础设施本质上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1]。实现区域内生态网络、交通网络、户外步行网络一体化运作的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模式。
1 构筑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结构和布局
1.1 规划现状和问题分析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位于上海西部。面积约86km 2,其中主功能区面积为26.34km2。根据规划,主功能区被分为3部分,即东部以机场为主,中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西部主要为商务开发区。它是上海面向长三角城市圈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基于集约高效、活力宜人、环境友好、形象有力的规划理念,该区域规划的总体布局,形成“两轴、三核、五区”的空间结构。(“两轴”指虹桥枢纽东西向空间发展轴和南北向空间发展轴,为整个虹桥枢纽发展的基本构架。“三核”指由东西向空间发展轴串联的3个重要功能核心。“五区”指按照功能布局形成的核心区域、虹桥机场、北片区、南片区、东片区5个不同功能区块。)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内功能多元、土地分割、生境破碎。如何形成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各生态单元的有机联系(图1)。
1.2 对策研究
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联系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2]。多功能主导的生态环境建设策略既要有效提高资源空间的利用率,又要有机联系各功能分区,形成“多维,四核”的生态环境格局(图2)。
多维,指一环,二廊,三带。四核,指四大公共绿地。
一环——景观水环。指将区域内自然水系新角浦、规划一号河、张正浦等自然河道,经过梳理,使其贯通形成15km长的景观水环。打造生态景观基地,成为能反映本地区“江南水乡”特色的独特片区。
二廊——绿色廊道。指有机联系四大公共绿地和各个功能绿地。构建具有步行、游憩、健身功能的绿色廊道。
三带——防护林带。包含高铁防护林带、高架道路防护林带、外围防护林带。经过设计起到区域内生态隔离和防护功能的林带。
四园——公共绿地。指分布在西部商务区中的4块公共绿地。南片区的迎宾绿地与华翔绿地,北片区的天麓绿地与云霞绿地,营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绿地。
通过综合协调和统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促进交通与城市公共空间在战略层面上的协调。运用景观设计手法将交通基础设施嵌入到城市的肌理之中,把公共绿地空间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到一起,从而将单一功能的市政工程融入更加综合的城市公共体系之中[3]。
2.1 现状和问题分析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除水运之外的所有8种交通方式,设计日客流集散量可达110万~140万人次,每年超过4亿人集散。虹桥枢纽地区规划居住人口约7万人。随着西侧虹桥商务区的建成,加上各类管理办公人员及商务人士将超过50万人规模。商务办公区的景观设计主题,力求在基础交通设施完善的基础上,以人为本,通过多功能景观的引入,为居住和工作在此区域内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为主的活动场所,并赋予其景观的文化内涵[4]。
商务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为在商务区工作与生活的人群提供足够的公共绿色空间,提高各功能分区的识别性和服务设施的导向性,发挥其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功能。
2.2 对策研究: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空间
构建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性:一是生态保护功能;二是景观展示功能;三是游憩健身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强调生态效应,突出植物造景,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景观展示功能:突出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健身游憩功能:注重参与性,创造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场所和设施,营造生动的绿色活动空间。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26km2较为集中的公共绿地为北片区的云霞绿地(19.6hm2)、天麓绿地( 4 . 8 h m 2 )和南片区的华翔绿地(20.49hm2)、迎宾绿地(11.27hm2)(图3)。
2.2.1 生态保护功能——以云霞绿地设计为例
云霞绿地位于虹桥商务区的北面,总面积约19.6hm2,被河道与道路分割为7个地块。其中东面区域位置特殊,紧邻机场飞行跑道。主要观赏视点为飞机起飞时俯瞰视点,所以设计定位为大地艺术景观(图4)。以营造生态保护功能为目标,在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创造多样化的立体植物景观。营建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达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和谐、系统稳定、功能高效的目的。
布置自然的植物群落,乔、灌、地被结合起伏的地形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强调植物造景功能和适用功能,多选用色叶乔木,创造季相特征鲜明的植物群落。总体配置上把握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树相结合,植物配置把握总体规划特征,形成疏密相间的林相。
2.2.2 景观展示功能——以华翔绿地设计为例
华翔绿地①(图5)位于虹桥商务区的东南角,总面积约20.5hm 2。根据《虹桥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06),将华翔绿地划分为G1(公共绿地)与E1(水域)。G1面积为15.96hm2,E1面积为4.53hm2。其中E1具有防汛排涝、满足水资源调度的需求,完善区域防汛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
我们的城市应保护水资源,并尽可能使水的内在循环系统不受干扰[5]。设计因势利导,营造滨水景观与满足雨洪要求,改善水景观与商务区环境、增加滨水岸线景观,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虹桥商务区滨水景观。
1)水系与景观绿化互融的设计策略。
华翔绿地通过沿用江南水域的尺度和肌理,以水系为纽带,将大小组合的绿色空间、建筑和广场联系在同一体系中。水系间的长方形带状绿地由林荫道围合,构成多样功能的绿地,如体育活动、休闲聚会、水上活动以及生态型绿地等。
2)建筑与滨水景观绿化结合的设计策略。
商务建筑不仅建在绿地边,而且与周边的滨水环境空间相融合,彼此关系协调共生,形成绿水相依的现代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为工作和生活在此区域里的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极具活力的都市景观文化(图6、7)。
2.2.3 健身游憩功能——环区域休闲绿色廊道
虹桥商务区绿道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绿道由绿廊、慢行道等组成。其中绿廊起到保障绿道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景观环境(图8)。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绿道有2种形式。一是绿道结合景观水环的防汛通道及云霞绿地、天麓绿地、迎宾绿地、华翔绿地布置,将其连成滨水绿环线,供市民休闲、步行、游憩、骑车运动。二是在四大集中绿地内设置绿道,以可达性、舒适性为原则,在绿地步道、广场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形成环区域休闲绿道系统。
虹桥枢纽地区位于沪杭、沪宁、沪青平3条交通轴进入市区的枢纽性地区,南北向有外环线和嘉金高速沟通。并且,区域内有30股铁路用道,5条轨道交通线,近60条巴士线路及年处理3 000万人次和100万t货物的航路穿行其中。该区域的综合规划除了土建设施的一体化和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外,更重要的是实现景观环境和生态功能的一体化。
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交通枢纽基础设施与虹桥商务区的空间分割和生态屏障的有机结合(图9)。
3.2 对策研究
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景观功能的提升和环境维护的可持续性相协调。
防护功能主要指外围防护林带、高铁防护林带、道路防护林带。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围防护林带指北至北翟路,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至嘉闵高架,东至七莘路,总用地面积21.88hm2。高铁防护林带是指沿高铁两侧的林带。总用地面积1.58hm2。道路防护林带是指交通主干道两侧防护隔离林带,总用地面积26hm2。
外围防护林带将林网与基地内水网有机联系,做到绿水相依,使凌乱的河道贯通,形成15km长的滨水景观环,构建区域内绿色通道的基本框架。利用自然水系设计生态过程(如雨水收集、水质净化、调节旱涝等)打造生态景观基地[6]。
防护林带主要用来排除多种类型交通基础设施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高铁线路两侧设置高铁防护林阻隔高铁经过时的噪声,在主要高架道路两侧设置防护林阻隔汽车尾气和扬尘。
首先在设计改善“生态环境”的提升方面——通过防护林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起到改善环境质量、消除粉尘废气、阻隔噪声等防护作用,缓解大流量的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图10)。
其次,在优化“景观功能”的提升方面——通过防护林的建设,塑造富有天际线变化的林带景观,软化交通枢纽的硬质线条。运用植物种类混交、多品种搭配和地形塑造的手法,形成自然的、有节奏感、起伏变化的林冠线,增强交通枢纽范围内的景观层次感。
最后,在设计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提升方面——防护林的建设结合交通枢纽所提倡的先进、环保的理念,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城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高品质的商务区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和高效的服务。发挥多功能作用的生态环境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总体结构上,通过总体协调和统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在战略层面的协调,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将交通基础设施嵌入到城市肌理之中,把公共空间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到一起,从而将功能较为单一的市政工程融入更加综合的城市公共体系之中[3]。通过绿地系统的组织,充分利用基地内水系、防护林带、片林和绿地,构成基地内稳定的生态系统,发挥绿色空间的生态功能。在商务区,以人为本,通过多功能景观的引入,为居住工作在此区域内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为主的活动场所,并赋予景观文化内涵,达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实现区域内生态网络、交通网络与户外步行网络一体化运作的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模式。
注:上海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滨河及绿地景观——华翔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俞莉萍工作室绘制。
参考文献:
[1] 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规划,2005(9):69-75.
[2] 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Mossop E. Landscape of Infrastructure[M]// Waldheim C.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6: 171-175.
[4] 金英伟.专题·商务办公区景观设计[J].景观设计,2008(4):刊首语.
[5] (美)理查德·瑞吉斯特.生态城市[M].王如松,于占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翟俊.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景观城市:景观都市主义之路[J].景观设计学,2009(5):16-21.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俞莉萍/1969年生/女/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俞莉萍工作室(上海 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