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音乐周刊

流行音乐的互联网之路缘何成了豆腐渣

作者:文/邢大军

文/邢大军

当传统媒体终于要以“互联网+”的名义迈向新媒体之路时,先行的流行音乐的互联网之路俨然已经成了“豆腐渣工程”,进退维谷、左右泥潭,至今找不到一条完全可行的盈利模式。

传统的流行音乐产业完全是被新媒介逼上了互联网之路,其遭遇的一些困境和问题或许对于如今的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之路有借鉴作用。

传统的流行音乐产业其实并非完全依附于唱片、磁带或CD的单一营销,其主题及品性通过电台排行榜、电视台 MTV 及平面媒体的文字介绍就已经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营造,但这一切均被互联网冲垮,而且是在受众的欣赏意识里瞬间崩塌。随着载体的更迭,迅捷和便宜不但让信息愈发廉价,而且也直接让传统流行音乐的产业链消融,其运作方式和规则逐渐遭到废弃,盈利问题和版权意识瞬间显现,而且是呈现反比,最终两空。版权付费在挣扎了多年后,始终无法赶上互联网技术的更迭及免费思维在受众消费意识里扎根的速度,同时互联网音乐概念沦为先免费后付费策略的牺牲品,互联网音乐也在资本运作游戏后成了烂尾楼。以上这些,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之路上一定还会碰到。

有人说传统的流行音乐产业向互联网音乐时代转换时,各自为战、缺乏标准及新机制建构的缺乏是其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这固然有道理,但却绝非整个流行音乐低迷的根本原因。

如今,流行音乐已经完全陷入概念先行的商业怪圈,或许该说是骗局。作为具有艺术创作属性的流行文化而言,形式大于内容、风格替代内涵才是其越发萎靡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流行音乐产业的互联网转变,资本运作替代了艺术创作,这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创作是心灵沟通,而非买卖勾兑,相比之下,这一点却不那么显而易见。

当从业者都在以“互联网+”的名义探讨互联网加什么、谁加谁、怎么加的时候,全民却在忘我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而且执迷于此,别无他求,这一点其实颇耐人寻味。

从创作角度来说,传统的流行音乐要么在状态上积极入世、姿态上出世,要么相反,《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堪称遗存。近些年来的流行音乐创作,要么在状态上积极入世、姿态上也积极入世,要么相反,状态上积极出世、姿态上也积极出世,更有甚者是状态和姿态在入世及出世问题上犹豫不决、随弯就倒,澡堂子里的拖鞋:一顺了!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穿着这样的拖鞋,之后再向互联网妥协,结果大家如今都看到了。

 

张博:我不怕被“戴帽子”

唱作新人的出路在于耐心造音乐?

“我们”

李荣浩首次办个唱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流行音乐的互联网之路缘何成了豆腐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