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读书文摘·经典

古老中国的新经典

作者:王子烨、许佳 / 文

王子烨、许佳 / 文

马可带来「奢侈的清贫」、蒋琼耳展现「中国传统美学」、邱昊把玩「东西结合游戏」,还有那一群以「中式」为设计元素的年轻设计师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淡化表面的中国元素,强调文人精神的「新中式」风格渐成一派。

奢侈的清贫

2006 年,马可带着纯粹艺术化的系列“土地”,在巴黎时装周期间做了展示。这个“不为平常穿着”创作的系列,在西方世界受到了瞩目,被伦敦 V&A 博物馆收藏。2008 年,作为第一个进入巴黎高定日程的中国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织布机、纺纱女和一个静谧古老的中国,站到世界面前。这场发布的名字,叫做“奢侈的清贫”。

五个字,道尽了马可的价值观,又像是马可这几年来的生活写照:她最常接触的不是同行,而是贫困山区的民间手工艺人,她研究他们的物品和技艺,也跟他们一起烧柴做饭。从他们的身上,她不但找到了安稳的精神状态,还确立了自己未来的工作目标:帮助更多在贫困山区的普通人,让即将失传的民间手工艺术得以发展。同时,她也希望带给都市人一些关于回归本质的思考。

法国时尚顾问马丁·勒何波尔曾经这么评价马可:“与其说马可在做一个服装品牌,不如说她在做一个道德项目,为这个国家输入她自己认为是正能量的价值观。”谈起能代表中国的价值观,马可说,那是她从小在书中所游历的一个君子世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大丈夫也。”

「 上下」弃其形,取其神

在马可带着“奢侈的清贫”亮相巴黎的同一年,设计师蒋琼耳与历史悠久的法国奢侈品品牌爱马仕开始了一场慎重的、史无前例的合作。两年之后的九月,「上下」的第一家店铺在上海开幕。如果说马可的作品有古代歌行的浑厚古朴,那么「上下」就有骈四俪六的精美繁华。仿佛回到马可·波罗时代,它让西方人发出惊叹。不过说到底,真正能够理解这个世界的,只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蒋琼耳将传统美学用当代的方式演绎出来。将「上下」的设计重点确立在“手工艺”上。每个系列的产品,都以一种民间手工艺为基础,糅合简约、隽永的设计风格,加上对现代生活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最终成型。

两棵三十岁的黑檀木一年间结的果实,三十天日复一日的浸染晾晒,成就二十米闪烁着漆器般温润光泽的丝料。特殊的处理方法,赋予正反两面不一样的光泽:一面光润,一面清拙。每年只有区区二十米,成就了「上下」的“漆韵”系列。见到它,买到它,都是一种缘分。

在「上下」的产品开发团队找到这家制作大漆真丝的家庭作坊时,世上仅存的懂得这门手艺的工匠,已经不打算再继续做下去了。在工业发达的现代社会,这种工艺复杂、产量极其稀少的面料无用武之地。「上下」让它在服装上焕发出新生。简单地扫一眼、摸一下,任何人都会为大漆真丝的质地感到惊艳。

出身艺术世家的蒋琼耳,外祖父蒋玄佁是最早留学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也是最早把西方油画艺术引入中国的艺术家之一,父亲邢同和是著名建筑师,参与建造了上海美术馆。蒋琼耳自幼跟随大师学艺,国画师从程十发,书法师从韩天衡。对她而言,中国的传统审美,是泉水般熟极而流的情怀。“我们传承的不是传统中国‘元素’,而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弃其形,取其神’。”她承认,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件式样繁复的古典家具也许不适合当代的家居风格。“但灵感的来源是永恒的,比如器形的比例、神韵、气质、情感,这些才是需要传承的。”

喬·JOQIAODING:轻中式

设计师丁又乔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异国他乡。“2011 年,在圣马丁读书期间和朋友去 V&A 博物馆看展,偶然看到一个名为‘来自紫禁城的龙袍’的展览,在欧式的建筑中看到这样的中式美学精品,非常震撼。”她这样回忆当时的心情。

那次展览展出了从顺治到溥仪年间的 50 多件华贵服饰、20 件首饰细软以及 15 件丝质衣料,很多服饰均是首次在欧洲展出。“那一刻我想起了日本人对他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要说传承,可能连了解都算不上。”丁又乔说。不过,这种焦虑并不完全是坏事。相反,它让设计师跟自身的文化土壤拉开一段距离,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定位。在丁又乔看来,“新中式”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再发现。

“对‘中式’的追溯是一个比较奇妙的过程,我在这个事件中一直是比较中立的状态,甚至像个‘混血儿’。”一直在西方文化环境中生活学习的丁又乔,逐渐发现东方文化的美。“在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求学的过程中,我的很多视角和概念被不断地解构和扩大。”因此,她坚持将自己的品牌 “JOQIAODING” 的风格定义为“轻中式”。

“所谓‘轻’,就是年轻、轻松和松弛,我觉得这样的状态和我感受中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它不张扬、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这样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很难得。”丁又乔希望把西方服装结构中利于人体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优点保留下来,与最传统、最明媚的中式服饰文化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在我看来也是最易为现代人接受的形态。”

QEELIN:瑞兽的新生

在 2004 年戛纳红毯上,张曼玉以一身纯黑晚礼服亮相,简洁的装扮衬托出胸前那条 Qeelin 葫芦(Wulu)项链。中国传统的葫芦造型,通过线条比例设计,变身现代感十足的珠宝,也一跃成为法国潮流名店 Colette 中最具中国味的热卖单品。从那时候起,Qeelin(麒麟)这个名字印入大家心中。

这个名字与中国的神兽麒麟发音一样。“麒”、“麟”代表着男性和女性,在中国文化中是幸运和财富的象征。品牌的创立,源于 Qeelin 共同创始人、主席、创作总监 Dennis Chan 在中国的一段丝绸之路探索。敦煌的“千佛洞”激发他创立一个独一无二的珠宝品牌的念头:“用现代的手法呈现中国的元素。”2004 年,Qeelin 诞生。

作为一名华裔设计师,Dennis 热爱中国文化,喜欢收藏古董相机和镜头。小时候妈妈给的铃铛、在香港市场买到的机器人玩具等,都是他内心的创作动力。最新推出的 Mogaoku 高级珠宝系列,启发就来自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中的壁画。他设计的“Tien(天)”、“Di(地)”、“Ren(人)”三件珠宝,代表组成宇宙万物最重要的三大要素,组合在一起,既具抽象美感,又具有禅意。

葫芦、熊猫、狮子、竹子等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文化符号常出现在 Dennis 的设计中。对他来讲,挑选一个元素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无论在工艺还是设计上,都要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创新”。“在Wulu 系列中,我采用镂空设计,只保留线条,化繁为简。XiXi 的喜狮造型,可开合的嘴部和可舞动的四肢融入工业设计的技术。BoBo 熊猫造型将“友谊大使”和“和平大使”相结合,以泰迪熊的躯干造型结合熊猫的头部。”Dennis 希望赋予中国元素新的精神、细节和突破,一切都朝着他心中的“新中式”风格珠宝努力着:“以现代的手法去表现中式元素。”

看着电视吃饺子的中国人

毕业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的设计师邱昊认为,要找到中国风格,要先认识现代中国人。而穿西服、喝咖啡、开跑车的当代中国,已经失去了找回古老生活方式的环境。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品着茶,闻着香,同时在 iPad 上追美剧。这些追逐国学的活动,“跟买一个奢侈品手袋一样,是一种消费文化。”

邱昊的观点,透露出一个成熟的时装设计师对市场的看法。“没有人希望用服装来把自己边缘化。如果你真的穿长袍马褂,穿传统中式,怎么融入现代社会呢?已经没有文化背景了。”如果了解一下独立家具品牌“梵几”的销量,你会发现这个圈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小,并且潜力十分惊人。这个由设计师古奇高一力创建的品牌,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独立家具品牌之一,甚至带动了一股设计制作实木家具的风潮。古奇的设计有北欧和日式家具的简约朴素,也有中式的淡淡禅意。圈椅、竹椅、禅椅以及罗汉床,都透出浓浓的中国风,但其改良设计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也能与现代公寓的装潢相得益彰。

提起“新中式”风格的兴起,古奇表示:“我不希望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一种‘风’,任何因为风气被淘汰的设计师都很可惜。我希望各种风格能并存,人们通过尝试,沉淀出最真实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坦言,自己的家也需要磨合。之前,受到身为国画家的岳父的影响,他也曾将家布置成纯粹的中式风格。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现在的家又渐渐变回了“中西杂糅”的样子。“生活方式最终要面对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西方人养大的孩子,还是私塾出来的秀才?都不是,我是个看着电视吃饺子的当下中国人。”


 

古老中国的新经典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害处

揭秘日籍“中共谍报团”

健身馆出“巧克力宣传单”

唐玄宗以饼试太子

你未必是人好,你只是没机会放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