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梦想源自高远的志向。姜妍在大学课堂上,每当听到国际上的先进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时,心里就不是滋味。她立志将来一定加倍努力,让自己的祖国也能成为核心技术输出国。
创新征途:为乙烯工业安装“中国心”
提到乙烯压缩机,业内人士会给出两个字的概括—心脏。这是对乙烯压缩机在乙烯工业中的作用最形象的概括。因此有了“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的说法。
然而,大型乙烯压缩机设计制造技术长期被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垄断的事实却令国人尴尬,对代表石化装备最高水平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更是触不可及。如何能打破国外垄断局面?这是摆在中国石化装备领域的难题。
“看到中国常常受制于国外的先进技术,甚至受到别人的轻蔑,自己很受触动。虽然他们发展比中国早100年,但现在,我相信中国有些技术超过或者赶上了国外的技术,部分技术和国外只有10年的差距。” 姜妍坦言。
姜妍的同事介绍说,自己和姜妍在意大利新比隆工厂(现已被GE收购)参观时,对方不但严禁他们拍照,还派人像防贼一样地看守他们。这次经历,让姜妍下定决心:定要在技术上超越对手,赢回属于国家的尊重!
创新路途,崎岖不平!姜妍在追求产品创新这条征途上所付出的辛苦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在研制乙烯压缩机的那段日子里,国外对乙烯压缩机技术的封锁异常严密,相关资料更是极度匮乏。怎么办?有一段时间姜妍就如同“飞人”,从抚顺到福建,从茂名到大庆,中国版图的对角线被她飞了几个来回。她穿梭于国内各大炼化厂之间,几度爬上各个炼化厂几十米高的进口乙烯装置工作台,只为看一看同类产品的外观结构和运行情况。她走访国内各大科研院所,了解相关技术,通过互联网搜寻极为有限的信息,后来又直接去啃厚厚的外文原版资料。白天,为了节省时间,她就在办公室对付一顿;晚上,挑灯夜战查阅相关文献,积累了上千页的技术资料。就这样,在完成乙烯压缩机的技术储备后,姜妍便开始着手设计工作。
设计失败,修改设计,再失败,再修改设计,经过3年多的不懈攻关,2010年1月8日,姜妍设计的乙烯压缩机在华锦集团一次运转成功,实现了我国乙烯压缩机领域零的突破。
2012年8月29日,由姜妍主导设计的中国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在沈鼓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可以自主生产目前世界上所有级别的乙烯压缩机,而且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历史。
如今,依靠姜妍的创新成果,沈鼓集团已陆续签下了大型乙烯装置机组、大型天然气液化等几十个重大项目,合同总额近30亿元,使沈鼓集团能够完成多个领域压缩机的成套供货,这样不仅挡住了大量进口,为国家节省外汇50多亿元,更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重点突破、跨越发展。正如中石化前总裁王基铭院士所说,有了沈鼓,我们就有了顶门杠,我们就敢于和老外说不;没有沈鼓,我们只有伸着脖子,任人宰割。
姜妍所取得的成功,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给予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人员以鼓舞,更给予了我国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以启示和信心,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创新的路上,姜妍不断地为国家超越对手,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这些突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天道酬勤:为“国家砝码”增光添彩
在我国石化等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 沈鼓集团一直被看做一张王牌, 并被誉为“国家砝码”。
“在沈鼓工作,压力很大,但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一想到能为企业、为国家实现重大突破,作出巨大贡献、我就会非常自豪。”姜妍告诉记者。
“产业报国、技术强国”的梦想早在姜妍大学时代就扎下了根,这个梦想一直伴随她来到沈鼓集团并在这里开花结果。
姜妍大学所学专业是化工机械,进入沈鼓后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工作。那些换热计算、设备参数、介质物理特性等等,对于有多年经验的工程师都感到眼花缭乱,这个刚毕业的年轻姑娘硬是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给一一消化了。利用别人的休息时间,她独自伏案琢磨,并整理记录出一套涵盖各种各种公式、参数和体会的日记,这些都是她日后工作的“宝典”。
一次偶然机会,姜妍接触到了一份来自瑞士卡拉瑞弗的有关容器热力性能详细的技术分析计算报告,报告令她震撼不已,更让她深感我国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从那以后,她工作更加勤奋。
正所谓天道酬勤。刚工作仅一年,姜妍就提出了好几个科研课题;五年后就研发出了直径近3米、长度达11米的沈鼓历史上最大的冷却器;之后,她又主导开发了公司首台低温容器和首台双管板换热器,填补了沈鼓集团的技术空白。
时任沈鼓集团设计部部长的迟占达曾是姜妍的老领导,他评价姜妍道:“这个小姑娘平时不声不响,但是很有想法,她在几年内取得的成绩对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短短几年内,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领导决定对姜妍压担子,把她调到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从事离心压缩机的设计工作。
作为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沈鼓集团拥有一大批业内顶尖人才,集团设计院更是“高手如云”。面对集团16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非专业又是新人的姜妍并没有被这种落差感打败,为了梦想,她继续重拾书本。
自从进入设计院,姜妍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那段日子,她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以书为伴,不仅找来压缩机设计专业的书籍研习,还阅读了上千篇专业论文。为系统了解压缩机设计专业理论,姜妍报考了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读研四年,几乎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她都在学校和图书馆度过。毕业答辩时,她的导师感慨道:“我的学生里,姜妍可能不是理论功底最强的一个,但却是学习态度最好的一个,她求知若渴的劲头,谁都比不上。”
姜妍从一名辅机设计人员的小角色,逐渐成为主机设计的骨干工程师,并成长为集团设计院设计三室的主任,这个过程她用了13年的时间。要问姜妍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其实就是那股不服输的钻劲儿!多年的努力拼搏和刻苦钻研,让姜妍不断超越自己,逐渐成为了沈鼓技术创新发展的“国宝”。她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国家砝码”上!
“国宝”的光芒不仅体现在她的能力上,更体现在她对企业的忠诚上。国内外知名企业想尽办法花重金挖她,但她并不为所动,而是继续扎根沈鼓,并且扎得更深。
目前,姜妍和她的团队正在为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成功研制而努力冲刺着。比照百万吨乙烯压缩机,120万吨乙烯压缩机不仅仅是在乙烯产量上的一个改变,在技术水平上更是一次升级和飞跃。沈鼓集团决心将该产品打造成比国外机组操作更加便捷的工业艺术品。这位中国石化装备领域的创新女杰仍在为企业和国家创造着惊喜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