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文史知识

竞渡与秋千

作者:撰文/孙虹 陈蓉

撰文/孙虹 陈蓉

正如晚宋词论家张炎所说,北宋前中期节序词质量较低,直到北宋后期周邦彦、南宋中期史达祖才有所改观:“昔人咏节序,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作。……岂如美成《解语花 》咏元夕、史邦卿《东风第一枝 》赋立春,不独措辞精粹,又且见时节风物之盛。”(张炎《词源》,曹炳曾校刊《山中白云词·附录》,城书室康熙六十一年刊本,4页)宋季著名词人吴文英(号梦窗)的节序词也能与周、史媲美。梦窗词集中节序词很多,涉及春节、元夕、立春、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九、冬至等各种节日或节气,本文专门讨论梦窗寒食清明节序词。

寒食、清明相距仅两天,时在暮春三月。《荆楚岁时记 》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历合在清明节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宗懔撰、宋金龙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33-34页)传说寒食源起于春秋时期晋国介之推忌日禁火冷食的约定俗成,至清明日再出新火,所以禁烟、新烟、新火等都代指寒食清明。寒食清明词虽然不乏祭扫坟茔、寄托哀思的内容,但更多的却是写竞渡、荡秋千两种节序风俗,最为著名的表述是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梦窗寒食清明词中观竞渡、荡秋千的节序风俗也写得灿然可观。

一 龙舟竞渡

南方特别是江浙水乡的竞渡是由来已久的节序活动,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同上,48-49页)宋人葛立方曾考证寒食有五月、三月之别,是因为周历与夏历不同造成的:“盖当时五月五日,以周正言之尔。今用夏正,乃三月也。屈原以五月五日死,而佺期、王绩以元巳为招魂之节者,亦岂是耶?”(葛立方《韵语阳秋》,中华书局,1985,155 页)正因为如此,宋朝延续了唐朝五月竞渡与三月竞渡并行的习俗,而三月元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定为三月初三)的竞渡招魂,北宋又逐渐固定为寒食水嬉。

至晚宋时,都城临安西湖寒食竞渡蔚成风气。周密《武林旧事》卷三:“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龙舟十馀,彩旗叠鼓,交舞曼衍,粲如织锦。内有曾经宣唤者,则锦衣花帽,以自别于众。京尹为立赏格,竞渡争标。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西湖书社,1981,38页)吴梦窗《扫花游·西湖寒食》“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记载的情景正相仿佛。更值得注意的是,梦窗《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详尽描绘了湖州(治所吴兴,有六属县,本文涉及乌程、长兴、德清三县;其中德清因临馀不溪,曾名临溪县,详见《元和郡县志》卷二六)德清县的民间竞渡活动,与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相印证,表明浙江一带的竞渡、观渡从寒食延续到清明。德清的清明竞渡与京城临安一样,既有选手参赛,又有官民观战,是万人空巷、激越飞扬的公众狂欢。录词如下: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嫩。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此词除以“桃花”暗写暮春三月外,又以“簪柳门”三句坐实了寒食清明节序特征。《武林旧事》卷三载:“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40页)《梦粱录》卷二:“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吴自牧撰,符均、张社国校注,三秦出版社,2004,21页)与梦窗同时的词人李莱老《小重山》亦曰:“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近清明。”又从清明折柳簪檐联想到玉龙笛曲《折杨柳》。《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4页)引词末三句关合笛曲,并且由此及彼地设想重云阁雨之后将要出现雨中柳色清新的情景。“斗春”二句,明确清明竞渡之俗失去了五月端午用以拯救投江屈原的原意。怀沙人,代指屈原。《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

此词写于湖州府德清县。词中“大溪”并非泛指,而是吴兴苕溪、霅溪、馀不溪等水流的合称。《元和郡县志》卷二六载:“霅溪水,一名大溪水,一名苕溪水。西南自长城、安吉两县,东北流至州南,与馀不溪水、苎溪水合,又流入于太湖。在州北三十五里。”①桃花三十六陂”也实写吴兴西塞山前桃花坞及星罗棋布的水湾钓矶。姜夔《过湘阴寄千岩》描写苕溪曰:“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张志和《渔父歌 》也有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 生处”既化用宋玉《风赋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 之末。”也略及吴兴本地风光。南朝柳恽为吴兴太守时,所作《江南曲》有警句“汀洲采白 ,日落江南春”,霅溪东南有白 洲。

前引《武林旧事 》描述了临安西湖龙舟竞渡场景:“京尹为立赏格,竞渡争标。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南宋高斯得《西湖竞渡游人有蹂践之厄 》可以互证 :“行都士女出如云,骅骝塞路车联辖。龙舟竞渡数千艘,红旗绿棹纷相戛。有似昆明水战时,石鲸秋风动鳞甲。抽钗脱钏解佩环,匝岸游人争赏设。平章家住葛山下,丽服明妆四罗列。唤船催入里湖来,金钱百万标竿揭。”梦窗所写德清竞渡也不逊色。词中描写竞渡船只像锦梭在宛若白练的水中穿行,雕刻成鸟形的船头上彩色油漆青红犹湿。船头鼓声、观者助威声如娇雷千转,似乎搅动了深渊龙窟,以至傍晚竞渡结束后,空气中还弥漫着睡龙腾跃时掀带的腥气。苕、霅诸溪水域宽广,为便于近距离观赏,看客船舫“连棹东西岸 ”,水中倒影出船舫栏干边的“千红妆靥”,空气中弥漫着“铅香”,描绘出仕女骈集、笑看水嬉的热闹景象。据宋代德清县地图,馀不溪穿城而过,并汇众水网状分布,溪旁山峦起伏连绵,如重重叠叠的翠屏,簇拥山峰秀色。词中“半开 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 ”三句,写出清明时节翠绿山坡上一片醉红花朵与水中盛装丽人相互辉映的景象,可谓花团锦簇。

①长城,唐代县名,即宋代长兴县,属湖州府。《太平寰宇记》卷九四载苕溪又名“大溪”,苕溪、霅溪、馀不溪是汇入其中的最大水流:“苕溪,在县南五十步,大溪是也。西从浮玉山,东至兴国寺,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曰苕溪。……霅溪,在县东南一里,凡四水合为一溪,自浮玉山曰苕溪,自铜岘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馀不溪,自德清县前北流至州南兴国寺前曰霅溪,东北流四十里合太湖。”(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第4册,中华书局,2007,1884页)。

二 荡秋千

荡秋千原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男子用于体能锻炼的项目,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为女子寒食清明时节的户外活动,秋千绳索最先有了适合女性的装饰变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 》卷八:“北方戎狄至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趫。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立其上,推引之,谓之秋千。”(祝穆《古今事文类聚》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1页)《事物纪原》卷八:“《古今艺术图》曰:北方戎狄爱习轻趫之能,每至寒食为之。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树立架,谓之秋千。”(高承撰,李果订,金圆、许沛藻点校,中华书局,1989,432页)汉代秋千已是宫廷之戏,唐朝文献记载了这一寒食时节的宫廷娱乐,宫女们在秋千架上体态轻盈,看起来飘飘欲仙。《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中华书局,1985,18页)唐朝人家巷陌、民间园林也有秋千活动。王建《寒食》:“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韦应物《寒食》:“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宋朝延续了这一节序民俗。有的秋千是户外的公共设施,潘阆有“乱拖游女上秋千”之句;富贵人家高墙内也有自设的秋千架,所以此时节常见隐现于短墙的女性轻倩身姿。晏几道《上杯行》:“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苏轼《南柯子》:“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通过吴梦窗寒食清明秋千词,还会对宋代此项活动有特殊的观感。首先,南宋临安寒食前后游春踏青,荡秋千以户外活动为主,西湖苏堤筑有秋千架。梦窗《西平乐慢·过西湖先贤堂 》有:“红索新晴,翠阴寒食,天涯倦客重归。”先贤堂由临安府尹袁韶创建,在苏堤六桥之一映波桥偏西处。临安城外丰乐楼游赏处也有秋千架。《醉桃源·会饮丰乐楼》:“风絮晚,醉魂迷。隔城闻马嘶。落红微沁绣鸳泥。秋千教放低。”丰乐楼在临安城外,游人繁盛、花木密植,筑立秋千梭门。《咸淳临安志》卷三二:“(丰乐楼)在丰豫门外,旧名耸翠楼。楼据西湖之会。”(潜说友原纂修、汪远孙校补,成文出版社,1970,330页)《武林旧事》卷五:“又甃月池,立秋千梭门,植花木,构数亭,春时游人繁盛。”(67页)《醉桃源 》写雨后初晴,柳絮飘绵,城门将钥,游人有的匆匆归马城中,有的仍然兴致盎然不肯离开。路边秋千因彩绳放得过低,踏板擦地而过,女子绣花鞋上沾惹了落花香泥。荡秋千还是踏青女子们的集体活动。《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闲看燕紫莺黄。”化用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 》诗意:“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表明这是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子,在粉墙边秋千旁,莺声燕语、笑闹争抢。夜里或雨天秋千活动会暂时休歇。《望江南》:“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朝中措》:“踏青人散,遗钿满路,雨打秋千。”

其次,无论院内户外,筑立的秋千架寒食过后都会拆除。柳永《斗百花 》:“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晏几道《浣溪沙》:“已拆秋千不奈闲。却随胡蝶到花间。旋寻双叶插云鬟。”据此才能真正理解梦窗《丁香结·赋小春海棠 》的词意。小春,即小阳春。《岁时广记 》:“《初学记 》云: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商务印书馆,1939,403页)《五杂俎·天部二》:“十月有阳月之称,即天地之气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谢肇淛撰、傅成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6页)《丁香结》所写为十月小阳春时,海棠再度开放,花朵面对寒食时曾立秋千的空地,怀想彩绳上翩翩若仙的丽人:“帘外寒挂澹月,向立秋千地。”(详见拙著《吴梦窗研究》第四章“扬州、杭州、苏州情事考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26-351页)如果寒食期间富家女眷离开时间较长,院里筑竖秋千上的彩绳也会高高悬起。《宴清都·饯嗣荣王仲亨还京》:“尘街堕珥,瑶扉乍钥,彩绳双罥。新烟暗叶成阴,效颦妩、西陵送远。”吴梦窗晚年曾入嗣荣王赵与芮(字仲亨)幕中,嗣荣王是理宗之弟,度宗生父。绍兴荣邸有琼圃园、瑶沼池。据吴熊和《梦窗词补笺》,度宗景定五年(1264)十月继位,十二月诏以生日为乾会节。翌年咸淳元年(1265),乾会节庆寿。度宗生日在四月初九,嗣荣王在寒食新烟时节阖府经过萧山西兴渡前往京城临安庆贺,四月初九以后才能回到绍兴,所以深深庭院落锁,秋千彩绳罥挂。

荡秋千是女子游戏,为避免写得香艳低俗,唐诗宋词都捕捉到了情窦未开的少女秋千倦怠、青梅嗅香的娇羞浅笑。韩偓《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梦窗秋千词多为苏州营妓而作。他少年游幕杭京时与这位歌妓相识,二人先后相游于杭州、苏州;梦窗尚在苏幕时,此歌妓再次流落杭州,不久亡故。在杭州西湖、苏州西园两处秋千架上,都留下了伊人芳泽,梦窗旧地重寻,不能置怀。《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

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风入松》:“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之后,梦窗得知苏妓亡故的消息,又以《青玉案 》悼亡,寒食时节,载酒江村,遥奠香魂:“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在她曾游的秋千旧地,浮现出绮旎的画面:“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红索倦将春去后。”

本文为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吴梦窗词及生平事迹考论》(项目编号:10YJA75106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