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文史知识

沉鱼落雁花愁颤

作者:马瑞芳

撰文/马瑞芳

趣话美女(一)

编者按: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美人,比如溪边浣纱的西子,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远出边塞的昭君;同样地,也有许多与美人相关的典故,比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环肥燕瘦等。这些人物和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美”的倾向与追求,也给历史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本刊特邀马瑞芳老师撰写一系列有关中国古代美女的文章,希望能带给广大读者美的享受。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与文学描写中,美女如云。为什么人们对美女话题百说不厌?除了爱美是人之天性外,还因为“美人和江山”这个规律性问题,成为深刻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美女话题,不是世俗甚至庸俗的话题,也不单纯是女性话题,而是重要的文学话题、政治话题,是国粹,是传统文化。

那么,美女有没有标准?中国和外国的标准相同还是不同?

中国和外国对美女的标准有时候好像不同。1986年在哈尔滨国际红学会上,纽约大学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如果拿西方标准衡量《红楼梦》,十二金钗没有一个符合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西方讲究三围,要求胸围三十二英寸,腰围二十二英寸,臀围三十六英寸。拿这个标准来对照《红楼梦》里的人物,林黛玉肯定不够,晴雯也不够,薛宝钗可能还是不够,大概只有傻大姐够。当时我就反驳唐先生:傻大姐不可能够,因为傻大姐傻吃闷睡干粗活,她的腰像水桶,哪儿可能有玛丽莲·梦露那样的水蛇腰?这番“论争”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红学家都乐坏了。中国最美的小说《红楼梦》美女成群,但是拿西方观点衡量,一个美人儿都没有!岂不成了笑话了?

西方对美女要求是什么?“黄金分割”。要求身体各部位有固定比例:头部、颈部、肩部、胸部、手臂、手、腰、腹、臀、腿、脚,互相之间有非常严格的比例,不符合比例,就不能算美女。

其实,西方黄金分割的要求和中国古代对美人的要求一致。中国古代对美女形体要求达到两个字:“美钧”(即美均)。美要和谐匀称,恰到好处。

西方美女哪一位可以拿出来作为看得见的标准?维纳斯——西方公认的美神。

维纳斯在希腊神话中叫“阿佛洛狄特”。哪儿来的?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的。西方认为,神仙都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神谱》一一叙写这些神仙从哪儿来,他们之间的亲缘世系,长什么样儿、什么脾气、分管什么职责,如管智慧的智慧之神,管美丽和爱情的美神和爱神,管战争的战神。《神谱》这样写维纳斯的诞生:地神该亚和天神乌拉诺斯有很多子女。三个儿子威力无穷,他们长着一百只胳膊,五十个脑袋。儿子这么强势,父亲乌拉诺斯很嫉恨。儿子们一降生,父亲就把他们藏到大地深处,不见阳光。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鬼心眼儿多,想抢班夺权。他在母亲的帮助下准备了一把镰刀,埋伏起来。当父亲来时,克洛诺斯飞快地割下了父亲的男根,把这块肉扔进翻腾的大海。这块西方谓之“不朽的肉块”,在海上飘流很长时间。忽然,一簇白色浪花在肉块周围扩展,在浪花中诞生了一位绝美少女,她来到塞浦路斯,成了美丽可爱的美神。在她娇美的脚下,绿草成茵。因为维纳斯在浪花中诞生,希腊语浪花叫“阿佛洛斯”,所以希腊人把维纳斯叫“阿佛洛狄特”,意思是“在浪花中诞生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叫维纳斯。

维纳斯是美神,西方画家画她,雕刻家雕刻她。要想知道西方美女标准是什么?看维纳斯的画和塑像就成了。最著名的是大理石雕像《米罗岛的维纳斯》。19世纪20年代在爱琴海发现时,雕像已在海底沉睡两千多年。在发现过程中发生争夺,维纳斯的两只胳膊断掉了。雕像现存卢浮宫。她是座大理石雕像,看上去却好像有温度。看她就知道,西方美人美得如何和谐靓丽。

《米罗岛的维纳斯》少了两只胳膊。全世界很多画家、雕塑家就一个劲琢磨,能不能把它补上?有人想象,维纳斯的两手正往上举着梳妆;有人想象,维纳斯的手正和她的情人战神波塞冬的手拉在一起;还有人把维纳斯雕像和金苹果之争结合起来,说维纳斯一只手拿着那个引起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一只手提着裙裾……

维纳斯身边常有个小男孩,金发碧眼,长着一对小翅膀,手里拿着弓箭。这是维纳斯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被丘比特的神箭射中,就产生爱情。丘比特是西方美少年的标准。

西方社会对女性美讲究三围,说穿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丰乳肥臀和杨柳细腰结合。好莱坞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是三围标准的最著名代表。玛丽莲·梦露1961年参加美国总统肯尼迪四十五周岁生日宴会,高歌一曲,祝亲爱的总统生日快乐。她当时穿件透明长袍,只用些珍珠把敏感部位掩盖了,长袍把她美人鱼般的魔鬼身材完美表现出来。电视直播轰动了美国。玛丽莲·梦露当年穿的长袍在她去世后卖了75万英磅。玛丽莲·梦露是“性感”化身,不少美国影星而且不止美国影星、也不止是影星,跟她学,做手术,隆胸,吸脂,甚至切肋骨。据说玛丽莲·梦露为求“蜂腰”效果切掉两根肋骨。

西方对美女面部也要求黄金分割:额头、颧骨、下巴、眼睛、鼻子、嘴巴,有严格比例。据说韩国已出台美的标准,就是按照这种前额、颧骨、下巴比例设计。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号称世界第一美女。有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都是古罗马著名统帅,凯撒和安东尼,两个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先后拜倒在克里奥佩特拉的石榴裙下。克里奥佩特拉的美丽决定古埃及历史的走向,也决定古罗马的历史走向。所以,有人就说:如果克里奥佩特拉的鼻子再长一分,世界历史就要重写。那么克里奥佩特拉的鼻子到底什么样儿?罗马帝国废墟发掘出的钱币上雕刻了克里奥佩特拉的侧面雕像:她的鼻子挺拔,嘴的轮廓很美。

除了黄金分割这些要求之外,面容姣好是西方对美女更重要的要求。西方永恒的美女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迷倒了全世界。旅游者到法国,大多数都要亲眼看看这幅迷人的画像。有朋友说:我曾在蒙娜丽莎画像前来回走动,不管走到哪个角度,蒙娜丽莎的眼睛还是看着我,她的甜蜜微笑也随着我的角度变化。有人形容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三分柔情、七分迷离;远看觉得她在笑,近看又觉得她没笑;她的笑容是温柔的,舒畅的,还多少带点儿忧伤,微露一点儿像嘲弄什么人的神情。

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甚至全世界的医生都对蒙娜丽沙的神秘微笑研究、分析、推测。有的研究成果,一般人听了会笑掉牙,会说:这帮人,吃饱了撑的。

有位美国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之所以有那么一种怪怪的、近似于微笑的表情,只是因为,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有位法国脑外科专家认为,蒙娜丽莎并不是微笑,而是因为蒙娜丽莎刚刚中风了,她的半个脸肌肉松弛,因为她的脸在侧着,才显得像在微笑。

有位英国名医坚定地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她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她的皮肤鲜嫩,她的两只手交叉放在腹部,整个形象是一个幸福的孕妇。

对蒙娜丽沙微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这“情感识别软件”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联合开发。软件通过分析面部表情特征,如,嘴唇的弯曲度、眼部周围的皱纹等,评估人常有的六种情绪占什么比例。这六种情绪是:喜悦,悲伤,恐惧,愤怒,惊讶,厌恶。分析软件能把这六种情绪占的比例准确计算出来。用这个软件分析的结果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这些研究,实在太离奇也太离谱了。照我看来,根本就不必用什么英国博士、美国医生、荷兰情感分析软件。拿中国三千年前《诗经》两句话,完全可以把蒙娜丽莎的微笑分析得透透的。

哪两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什么意思?美人的轻巧的笑意飘逸在她嘴角,美人的黑白分明的美丽眼睛秋波流动。

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要身材和面部的黄金分割,要面容姣好。而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最高要求是什么?不是黄金分割,是他人对美人的感受,浓缩成八个字、四个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具体写美女怎么美,美女的眼睛什么样,鼻子什么样,身材什么样。而是写外界对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对美女的感受,这是拟人化描写。写的是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对美女的感受。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本来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象美女使它们产生羞愧之感,鱼儿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月亮羞愧地挡住了自己的光辉,花朵羞愧地凋谢了。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种广泛误解:很多书、很多辞典都解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个典故分别来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的典故来自西施:西施在水边浣纱的时候,水中鱼儿惊叹她的美丽,羞愧地沉到水里。

落雁的典故来自王昭君:昭君出塞,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美丽,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

闭月的典故来自貂蝉:貂蝉在月下祈祷,月亮看到她的美丽,偷偷地藏到云彩后边。还有种说法更夸张:月中嫦娥看到月下的貂蝉,觉得自己不如她美,就把月宫的门关起来。

羞花的典故来自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花园的花朵因为看到杨贵妃,羞愧地凋谢。

这样的说法很流行,书上网上铺天盖地。对不对?不对。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写女性美的经典词句,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美的标准。要知道词句的来龙去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最早的源头。就像长江和黄河,要找它的发源地,得一直往上走,找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这才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你不能说半路哪条河是它们的发源地。而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成分别来自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就好比把金沙江说成是长江的源头,把渭河是说成是黄河的源头。

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个典故从何而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在中国古代,被三流小说家、戏剧家用成套话,最早用这八个字形容美人的,却恰好是几个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庄子、曹植、李白。这四个典故和四大美女有没有关系?有一个典故和西施有关系,其他典故和四大美女毫无关系。具体地说:

“沉鱼落雁”典故是庄子创造的。《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什么意思?毛嫱和骊姬是人们公认的美女,水中的鱼儿看到毛嫱和骊姬,自愧不如,游到深水躲起来;天上的鸟儿看到毛嫱、骊姬,自愧不如,远远地飞走;麋鹿,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不像”,看到了这两个美女,赶快跑开。如果把庄子的话简单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毛嫱、骊姬这样公认的美女一露面,大自然的美丽动物都感到羞愧,鱼沉、雁飞、鹿奔。

毛嫱和骊姬何许人?她们是春秋前期的著名美女。骊姬,是晋献公宠爱的美人。毛嫱,古代学者注释为:古美人。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说毛嫱是“越王美姬”,没说是哪个越王哪个美姬。按一般习惯,古人提真实的历史人物,总是把时代早的放前边,时代晚的放后边。庄子既然把毛嫱放到骊姬前边,说明毛嫱比骊姬早,是真正的古美女。所以,庄子创造的“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也就是后来的“沉鱼落雁”,比西施至少早三百年,是用来形容春秋前期、公元前8世纪的美女毛嫱和骊姬,不是用来形容春秋后期、公元5前世纪的西施,更不可能是用来形容比西施晚几百年的王昭君。

“闭月”典故是曹植创造的。曹植《洛神赋》写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月。”洛神出来,月亮的光辉都被遮住了。所以“闭月”典故来自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不是来自貂蝉,貂蝉是元代末年才虚构出来的形象。那时“闭月”典故早就有了,是曹孟德那个才高八斗的儿子曹子建创造的,比貂蝉早一千多年。

“羞花”是大诗人李白创造的。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什么意思?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是苎萝山出来的,她的美丽穿越了古代到今天,她的美丽连荷花都因此而感到羞愧。按照李白的认识,吴国灭亡,西施有责任,所以李白后边还有这样的句子:“勾践征绝艳,扬眉入吴关。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也写过杨贵妃的美丽。唐明皇到御花园赏花,一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边是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杨贵妃,李白写“名花倾国两相欢”,用牡丹花与杨贵妃相比,人和花是对等的。但是“羞花”,人和花就不对等了,是花因为人的美而羞愧,而使得花羞愧的,是西施。看来李白认为西施比杨贵妃更美一些。

第一个用鲜花形容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传说,苏东坡曾给欧阳修念他的朋友文与可的诗句,说:您看,这两句诗写得多漂亮?“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什么意思?古代的婚礼,新妇得用扇子把脸挡起来,拜堂后移掉扇子,叫作却扇,新妇去了扇子,露出美貌的容颜,堂前鲜花一看,感到惭愧,凋谢了。苏东坡觉得,这写得多好哇。欧阳修很有学问,他说:这有什么好的?“羞花”哪儿是你的朋友创造的?早就有了,他那是拾人牙慧。

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一直到《水浒传》还有。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连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就是到这个戏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变成了“沉鱼落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此连起来,成了古代文人的口头禅了。

《洛神赋》不仅创造了“闭月”典故,曹植对洛神的具体描写,还应看作是对中国古代美女标准做“规范”。曹植写洛神出现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什么意思?洛神好像是扇动着美丽翅膀的小鸟儿,好像是游动在天空中活泼的龙,好像是秋天的雏菊一样辉煌,好像是春天的嫩松一样丰茂。这四句,没有具体描写洛神长什么样儿,都是比喻。接着,曹植写:洛神出来了,“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什么意思?远看这位美女,好像是太阳刚刚升起带来的一片彩霞,靠近前去看美人儿,好像是美丽的芙蓉花在碧波之上迎风摇摆。仍然没有具体描写,还是比喻。然后,曹植才具体写洛神到底什么样子:“秾纤得体,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什么意思?“秾纤得体”,就是不胖不瘦;“修短合度”,就是不高不矮;“肩若削成”,就是肩膀灵巧秀美;“腰如约素”,字面意思就是,洛神的腰像一束紧紧捆起来的白色绸缎,引申意思是:洛神杨柳细腰;“延颈秀项”,是洛神的脖子线条优美圆润细腻;“皓质呈露”是洛神的皮肤细嫩白皙,美玉一样。用现代汉语简单地说:洛神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削肩细腰,肤色如玉。美丽极了,和谐极了。你就是拿西方黄金分割要求,也找不出一点儿毛病。这样的美人一出来,月亮的光彩都就她遮住了。

多年来,很多学者探讨,洛水女神有原型吗?她是影射哪位美人儿?有人说,曹植写的是他的梦中情人,也是他哥哥的妻子甄氏。我觉得这说法不是很可靠。曹操攻克邺城,曹丕趁乱纳甄氏的时候,甄氏二十三岁,曹丕十八岁,曹植十三岁。不管甄氏怎样的国色天香,曹植这么个十三岁的娃娃,能不能和十八岁的哥哥去争夺一个美人?这很值得怀疑。二十多年前,我曾到曹植墓所在地山东东阿实地调查,听到这样的说法:曹丕去世之后,曹植做了东阿王,他住在鱼山上,每天晚上有个美丽的渔姑来陪伴他,《洛神赋》就是写这个渔姑的。也有人说,那渔姑并不是真正的渔姑,而是天上的神仙下来安慰不得志的才子。

曹植的《洛神赋》其实受到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影响。宋玉写了个非常美丽的美人儿,这个美人既符合中国“美钧”的要求,也符合西方“黄金分割”面目姣好的要求。宋玉怎么写呢?“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什么意思?这个美人儿身材恰到好处,加一分就高了,减一分就矮了,皮肤的颜色和嘴唇的颜色恰到好处,如果抹粉就太白,如果涂口红就太红。她的眉毛像翠鸟的羽毛美丽而有光泽,她的皮肤像白雪,杨柳细腰,嫣然一笑,露出牙齿,像小贝壳一样闪闪发光,笑容可以把几个城市迷倒。

《登徒子好色赋》与《洛神赋》的具体描绘,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美女标准就珠联璧合了。中国古代美男具体标准似乎不如美女详细。古代文人也喜欢对美男做拟人化描绘,如:挺立如岩上松,醉倒如玉山倾。古人也喜欢写他人对美男的感受。东晋作家潘岳(潘安)是美男子,他坐车外出,车子常被不同年龄的女人拦住细瞧他,把各种水果送到他的车上,成就了“掷果满车”的典故。

既然大自然的鱼,大自然的鸟儿,大自然的月亮,大自然的花,都被美女吸引住了,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能像潘安那样引发众人感受吗?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小姐赴水陆道场,就把这种感受写得像油画一般。

崔莺莺到寺院参加给父亲做佛事的水陆道场。她走到佛殿跟前,先遇到在寺院借住的张君瑞。佛殿相逢,张君瑞一看到崔莺莺,马上唱了一段:“颠不喇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庞儿真罕见,则着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向半天。”

美女使青年书生着迷,可以理解,最不可思议的是,崔莺莺让做佛事的高僧傻了眼:“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了,觑着法聪头做金磬敲。”德高望重的、老态龙钟的大师,不转眼珠地看着这个美女;著名的高僧,看崔莺莺看呆了,看迷了,明明是他的弟子法聪在他的跟前来回的晃,他竟然把弟子的脑袋当成金磬,“梆梆梆”敲起来了!一场庄严的佛门圣事就给美女搅黄了:“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老和尚,小和尚,聪明的和尚,笨和尚,都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只顾看美女,忘了做佛事,好像元宵观灯一样热闹。

本来应该六根清净的佛门子弟,都这样忘情,这样痴迷,我们还需要问:崔莺莺三围多少?面部够不够黄金分割?一概不用!王实甫通过写常人和僧人对美女的感受,把美女的千般袅娜、万种风流,写活了,写绝了,这才真是“沉鱼落雁花愁颤”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近思录》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意识

沉鱼落雁花愁颤

说“藞苴”

邮件社会学

“我与《文史知识》”征文启事

韩愈对儒学复兴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