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说起来非常好听,但实际上,过程中有非常多的艰难困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失败一定是多于成功的。我这个人特别迷信“二八定理”,就是说,不管你投多少公司,做多少事情,最后的结果永远是20%成功的公司,赚了80%的钱。失败是个大概率的事情,而成功永远是个小概率的事情,失败者一定是多数。
那么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实实在在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多年前我在美国采访的时候,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华人企业家王安博士。他一生有80多个专利,苹果手机上的“手写汉字”技术,就是他发明的。他对我说:“我觉得世界并不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这个世界。我们做的事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在国外看到的先进的东西,尽快拿过来,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本地化。”
于是,在1993年,我办了一份杂志叫《电子产品世界》,担任总编,写了一个发刊词,叫作《梦想成真》。文中我谈到了两个梦想:第一个,我想在中国出一系列专业杂志,把国外关于科技、市场的信息,介绍到国内来;第二个,建立一家风险基金,在未来我要投100家公司。
一年多以前,IDG基金成立20周年。那时候我就把这篇文章拿出来重新看了。刚开始,我有点小激动,也有点成就感,因为20年间,通过合作引进版权,我们一共在中国做了42家报纸杂志;当年想投100家公司,那时一看,已经投了300多家。
可在那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又感觉特别郁闷:当年做风险投资,是刚刚发现的一片蓝海,现在是红海一片。
下一步怎么走?进入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在座的“90后”特别有优势。“90后”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在一年多以前,就搞了一个“90后”基金,同时我们在全国开展校园比赛。
我发现“90后”的创业者特别可爱,极其聪明。很多想法我也看不太懂。怎么办呢?只能跟他们一起来学习。
我觉得,“90后”跟“50后”“60后”“70后”的一些成功企业家比,有几个特点,第一,他们太聪明了。可是,我见过一些太聪明的人,最后没有能够成功。为什么呢?太聪明的人比较容易改变主意。我们看到的成功企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非常执着地铆着劲儿做一件事情,很多年一直坚持做下去。
第二点是“90后”“听话”的能力不太好,他们太能说而不怎么会听。做一个成功的企业,第一你要听市场的,弄明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客户有什么样的要求。你在跟人家合作的时候,要能够听到合作伙伴的要求,甚至是抱怨。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不能光靠一个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个好士兵,我就不想给别人打工,就想自己做老板。如果你老是这种心理,我觉得你永远也不能成功。因为老板只有一个,但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合作,把每一个人的梦想融合在一块,才能形成一个很大的梦。
我们投一个公司的时候,永远都在考察这家公司能否做大,能不能够组建一个执行能力很强、应变能力很强的团队。这里面不仅有核心人物的人格魅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能不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立一个很好的制度。有一个好的格局,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大,这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现在要寻找下一代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要发现下一代的李彦宏、马云和马化腾这样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出现,我信你们“90后”!
(本文为2015年12月熊晓鸽在《开讲啦》的演讲,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