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马上过去了,“十二五”再过几天就收官,2016年“十三五”就要开启,在这个节点上,我想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单通报一下今年行业经济运行的大体情况;二是围绕“十三五”的制订,行业要把握的问题。
第一方面:2015年行业经济运行的大体情况
经济运行情况依然看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2401.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1.1%,虽然仅有1.1%的小幅增长,但一举扭转了前9个月持续下滑的态势。预计全年电动车产量仍然可以达到320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一直在正增长,1-10月份688亿元,如果加上最后的一个季度,规模以上企业1000亿元是没问题的,再加上规模以下企业预计1500亿元是可以达到的。利润35亿元。出口的势头更好,1-10月份电动车出口了115万辆,同比增长了25%,出口额4.4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0%,这在我们轻工业的其他行业中也是不多见的。
上周我们刚刚在越南召开了亚洲自行车产业联盟首届年会。选择在越南召开首届年会有几个原因,因为从去年开始,越南已经成为我们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们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今年1-7月份对越南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15%,1-10月份的涨幅为60%,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亚洲自行车产业联盟国家的出口,表现也很出色。数据显示,出口亚洲的电动自行车同比增长了31%,这说明出口市场是我们行业和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新亮点。
把行业的规划落实在国家的总体布局之中
这段时间,举国都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各地、各业重中之重是落实制订好本地本业的发展规划。如何把自行车电动车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制订好,关键是紧紧地抓住五中全会的主线,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要把行业的规划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之中,要真正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掌握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开篇布局,修订、制订、完善好行业“十三五”规划,是行业的重大责任和历时使命。
习总书记对“十三五”规划的制订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耳目一新、管用实用”,我们也要按照以上几点来办,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要充分总结好我们行业“十二五”发展的成绩和取得的进步,因为“十三五”是沿袭 “十二五”的;第二,要清醒认识行业“十三五”发展面临的短板和问题;第三,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上这些是行业规划制订必须的。
行业“十二五”发展的成就,体现了十个“首次”
一是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产值,首次超过了1500亿,相比“十一五”翻了一番。二是电动自行车年产量首次翻番,加上电三达到了4500万辆以上,是“十一五”的两倍。三是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首次超过两亿辆,今年将接近2.2亿辆,是“十一五”的翻倍;我们实现了产值、产量和社会保有量三个翻番。四是电动自行车的出口首次超过100万辆,今年有望达到150万辆;出口占比从2.5%提升到5%。五是电动自行车动力锂电的份额首次接近总量的10%,超过300万辆;锂电化进程加快,智能化提前到来。六是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修订首次出台 “十三稿”,行业达成共识(上报主管部门待批)。七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首次从2600家下降,品牌浓缩到100家以内;行业洗牌和行业整合重组,提高了入行的门槛。八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高电动自行车出口退税率,获国家层面首次认可,走出去进程加快。九是鼓励自行车绿色出行,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一个行业的产品使用功能首次列入党中央的文件,低碳环保的属性进一步放大。十是电动自行车首次“+”,或“被+”互联网,跨界混搭,共生共荣,行业进入了变革的深邃期。
这些都充分说明和彰显了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十二五”期间长足发展、大踏步前进,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个“首次”是标志性的成就,具有发展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对此充满自豪和自信,可喜可贺。在此,我要对行业全体同仁表示敬意和感激之情,谢谢大家。
第二方面:行业 “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问题
归纳四个方面,用四个“低”来表述。
一是市场仍低迷。社会保有量超过两亿辆,传统市场基本饱和,产品缺乏消费的兴奋点,市场活力明显不足,消费升级尚未形成。
二是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缺乏技术含量和亮点,先进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创新成果的转化代价很高。
三是产品品质低。企业数量偏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结构失衡,行业洗牌、优胜劣汰加剧。行业一定数量的垄断企业尚未形成。
四是产业效能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很薄,企业经营困难,囊中羞涩,研发投入资金缺乏,恶性循环,整个产业链价值不高,亟待改变。
以上应该是行业的痛点和我们发展的软肋、问题和短板。
“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十三五”是行业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把握好新常态下的五个变局:
一是超高速增长终结,发展回归理性,迈向中高端,消费必然升级。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行业会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量”,发展呈中低速,会有小幅上下波动。
二是高成本时代来临,无限劳动力一去不复返。2014年(16-59岁)劳动人口已降至9.1亿,和2010年相比,减少了2500万人,人口红利消失加速。珠三角用工成本(不计五险一金)已达4000元人民币,是印度的三至四倍,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社保、电力、财务、物流等成本也会不断地攀升。
三是智能化意外提前,企业跨界,行业混搭,业态边界越来越模糊。2014年移动互联网人数达到7.3亿,增长了11.8%,市场规模13437亿,增长了184%。这将深深地改变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格局。
四是城镇主导社会成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使三亿群体受益。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善,以及居住地、工作地、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将令更多人享受城市文明,出行方式必然改变,消费潜力巨大。
五是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行业的绿色、低碳社会属性会进一步放大,产业和社会的联动关系会持续紧密。新一代消费群体将成为低碳、绿色消费的主体,他们更关注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永无止境,对个性需求、体验需求日益旺盛。这将会弥补行业下行压力的加大,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可期,发展势头进一步被带动。
面对行业新常态的五大变局,我希望大家围绕“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创业初衷、牢记使命责任、创新提质增效、提升产业价值、转型智能高端”等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重视四件事:行业新定位、优胜劣汰、更新换代、互联网转型
一是行业新定位。我们在新常态下行业到底如何定位,关系到行业发展。电动车产业走向更宽广的未来应该有新的定位诠释,那就是除了传统自行车以外,我们行业应该囊括一轮、两轮、三轮、四轮,统称新能源交通车辆。这个思路与今天会议的主题——多元融合可谓是高度一致。什么叫多元融合?行业里的企业可以专注两轮、三轮,也可以发展四轮的,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十三五”排兵布阵,共谋发展,对行业的定位要开阔一些。
二是促优胜劣汰。我多次提过,企业数量偏多,现在仍偏多,整个行业不要超过80家至100家,最好是维持在50家左右,现在规模以上仍有400多家。数量偏多必然是价格战盛行,行业过于分散,效益就不会高。一个企业只有在行业下行的时候才能看到它的好和差,因为行业高增长时期是谁也看不出来的。行业只有进一步的集中,让过剩、低端产能的继续退出,整个产业链的效益才能提高。希望以“四大家族”(爱玛、雅迪、、新日、绿源)为首的龙头企业能加快整合重组的步伐,推进行业优胜劣汰,推动洗牌的进程。在“十三五”期间,行业真正的骨干龙头企业可能会保持10家左右。而中间层面的企业,无法对抗龙头企业。特别小的企业找到差异化之后有可能存活下来。如果特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两部分相加,我看3000万辆的年产量有50家企业就足够了。
三是推更新换代。所谓更新换代,就是创新。企业家核心的功能就是创新。创新做得好的企业有持续的动力,我们行业“二次创业”也就是创新之后行业的提质增效,有些企业已经做到,而有些企业则根本做不到。所以,“二次创业”必须解决潜在消费,加强核心技术,围绕市场提高技术含量,有需求的导向,创新才有生命力。
四是互联网转型。互联网为企业带来效益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这个概念我觉得应该是今后我们行业发展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风口。马云说过: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资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很有道理。未来20年,包括“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和我们传统行业的结合是必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要跳出企业看行业,跳出现在找未来。如果一再错失机会,或者错上加错,那么企业只会离冬天更近,永远没有春天。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我们的企业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企业的内外部,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内部的所有流程,用信息化的手段再造与消费者的关系。现在,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成功的企业说明过去,时代的企业能代表未来。
我们即将进入“十三五”发展的新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行业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沉下心来认真思索今后的路怎么走,五中全会的精神怎么落实,行业的中国“智造”怎么推进,高端突破口怎么找等等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