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岁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寒潮。皑皑白雪中,终于迎来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暂时远离书山题海的我,从县城回到寨子里的家中,独坐吊脚楼,捧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本地茶,静品香茗,享受片刻难得的闲暇。
白色的暖杯中,碧绿的茶叶缓缓舒展,薄薄的茶雾袅袅升腾。恍惚间,家乡伍家台贡茶的今昔,如影像一般展现在我的眼前:
相传,200多年前,在我的家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有个因伍氏人居住此地而得名的山寨伍家台。伍氏祖籍湖南长沙府,迁来宣恩已有两百多个春夏秋冬。其家族之中的伍昌臣,即是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
起初,伍昌臣家境贫寒,在屋边开了六丘田,靠种植蓝靛出售度日。他种蓝靛的地方,原是一片茶栎树山,垦荒时发现有几十棵野生茶苗,伍昌臣如获至宝,便将这些野生茶苗培育起来。再以后,便成就了伍家台茶园。
有故事的是,这片茶园产出的茶,可非同一般喔。按照如今茶人们的说法,真正是味甘,汤色清绿明亮,像极了炒熟的板栗香。我在县里大大小小茶叶企业开办的微信平台上,总会看到对伍家台所产茶叶这样的推介: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据说此茶若密封在陶坛里,第二年饮用,不仅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醇香,故留下了“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一时间,伍家台的茶名声远扬,引得各方人士争相求购。
很快,伍家台茶叶便有了一次“高大上”的机遇。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山东昌乐举人刘澍不远千里来到武陵山中的宣恩任知县。素来好茶的刘澍,初尝伍家台茶后就喜不自禁,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施南知府迁毓。这个迁毓,也是“茶叶党”,觉得此茶水色清冽,芳香四溢,就贡奉给了同样喜茶的乾隆帝。没想到,乾隆皇帝喝后感觉甚好,甚至乘兴泼墨挥毫写下“皇恩宠锡”。于是,御笔被制成金匾,地方官员敲锣打鼓地把它送到伍昌臣家中。接下来,每逢清明前后新茶上市,必选伍家台茶之精品献于朝廷。这番金口玉言和金匾,无异于“风行天下”的金字招牌。圣荫之下,栽茶、采茶、制茶代代相传,尤其伍家台茶以“碧翠争毫,献宫廷御案而得宠”更显贵重,成为名副其实的“贡茶”。
俗话说“一叶知秋”,而在我们宣恩,因为伍家台贡茶,古有“一叶动天下”,今有“一叶成产业”,不少父老乡亲靠着它脱贫致富奔小康。宣恩人,享受到了这“一叶”的多少恩惠啊!从小学到高中,我有一些同学就是地道的“茶叶世家”出身。
家人告诉我,宣恩茶自古至今的最大变迁,在于从原始栽种到茶园有机。县里将茶叶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把茶叶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变冬季开发为常年开发,下大力气创建伍家台贡茶专业村,加快打造产业带和产业片,基本形成以万寨伍家台、马鞍山,椒园水田坝、老寨溪等40个村为核心的8个伍家台贡茶板块基地。在政府引导下,老乡们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种苗,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优良茶叶品种面积达到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每个茶农都清楚得很,要茶叶销路好,质量关一定要把牢。宣恩的大小茶园,总会见到一块块黄色粘虫板点缀着翠绿的茶园,算得上别样的风景。这就是新型的物理杀虫装置,非常环保。正是因为狠抓有机茶园管理,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宣恩走出了一条茶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谁说山里人只会小打小闹?借助“皇恩宠锡”,宣恩人大力整合资源,正在抱团做大“伍家台贡茶”品牌。推行的是标准化、规范化,主打的是“富硒”、“有机”,实现的是茶叶产业升级换代、提质增效。至今,茶叶基地如滚雪球般,全县种植茶叶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2.15万亩,年产茶叶1.48万吨,农民实现收入7.5亿元。用县领导在微信里的话说,就是:贡茶已成为造福宣恩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南果、北茶、高山药”的三足之一。
我注意到,这个微信上还有如下很重要的内容:茶叶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带动了农民致富,还催生茶叶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目前,全县已有伍家台贡茶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3家,省、州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19家企业获得QS认证,5家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更让宣恩人“爽”的是,除国内畅销以外,早已走出山门的伍家台贡茶还出口到了日本、欧盟、中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然了,诸如湖北省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啊,诸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特色硒产品、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业基地县,诸如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名茶,诸如欧盟有机食品、美国有机食品认证……等等,这些曾经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荣耀,已经被宣恩人实实在在地拥有了。
“鄂西宣恩有贡茶,茶叶之宝甲天下;当年捧茶献天子,‘皇恩宠锡’传佳话。如今茶香飘四海,色香味浓谁不夸;远方的朋友亲爱的客,请喝一杯宣恩茶。”这是上世纪90年代歌唱家蒋大为到伍家台游历观光后,唱的一首《请喝一杯宣恩茶》。那时候,我大概还没有出生吧!如今的宣恩,毫无疑问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贡茶文化的推广弘扬。
短暂的那几天暑假,我抽空去过被宣恩人津津乐道的伍家台贡茶园,包括茶园展示区和科技产业园。茶园展示区的半山腰处,有尊大型石刻,原石的一面刻有“皇恩宠锡”四个大字,另一面是乾隆皇帝的雕像,庄重而威严。两三株遒劲的茶王树挺立山头,贡茶创始人伍昌臣墓静卧山脚。飞檐翘角的凉亭,最适合观景休闲了,而一行行依山随势的茶田则由淡黄色的木质游步道相连。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那么和谐自然。科技产业园最有看头。贡茶文化、贡茶产业历史在贡茶文化广场和多功能展示厅里,通过雕像、实物、影视资料等方式得以再现,抚今思昔令人感慨。
围绕传承弘扬贡茶文化,宣恩人写诗作词、制作音乐电视等,甚至还赶时髦拍摄了微电影。以伍家台贡茶为题材的音乐电视《追寻》、微电影《茶山里的舞者》和《回家的路有多远》等,我在网络上就看过。古老而传奇的伍家台贡茶,借助文化传播特别是新媒体之力而香飘万家。
这些年,即使一天到晚闭门读书的我等备考学子都知道,县里隔三岔五地举办清明茶开园节、茶产业高峰论坛、手工制茶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销贡茶产品,推介贡茶文化,很有些热闹。我觉得最应该算得上新闻的,当属以伍家台村为基地的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贡茶的根,在伍家台村。
隆冬时节,我也曾漫步伍家台,驻足茶园中的风雨亭眺望。滴翠的茶园间,点缀着一幢幢青瓦白墙、木门木窗的土家吊脚楼。楼前,竖着或土得掉渣或洋气得让人发笑的“农家乐”牌子。
伴随产业的大发展,文化底蕴深厚的茶园当仁不让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茶园变景区,吸引来了远远近近的游客。乡村旅游业不仅带动大量“农家乐”兴起,而且不断推进村民发展立体种养、绿色农业等,村民就在自家的茶园里就业创业,挣钱发家。
美丽的茶山,幸福的茶农。这不就是父老乡亲的“中国梦”吗!
此刻,我再次端起茶杯,嗅着淡淡的茶香,细品一口新绿,仿佛尝到了父老乡亲小康生活的无尽甘甜。
(责编 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