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杜丽群:日子会流逝,仁心不会


□文/本刊记者 张瑶

杜丽群:女,壮族,1965年生,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31年,参与艾滋病护理10年,带领科室人员,共护理艾滋病患者10000多人次。2013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最高奖励——白求恩奖章;2015年荣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同年9月30日,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匆匆逝去的2015年,对杜丽群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南丁格尔”奖章和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两项荣誉,让她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一张名片。接受我采访时,杜丽群刚刚结束一整天的巡查病房和门诊的繁忙工作,略显疲惫。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2005年挂牌成立,对于从筹建初期就带领团队参与其中的杜丽群来说,它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艾滋病科如今包括3个病区和1个门诊,仅门诊就有5000名患者定期前来就诊。护理团队也从最初的10人扩展到现在的近60人。艾滋病的母婴阻断、外科手术、血液透析等医疗技术和日常咨询、治疗随访等服务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使艾滋病科成为医院的明星科室。

作为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用心呵护每位病人。她带领团队开展创建“温馨病房”和“红丝带中心”活动,想方设法让患者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团队每个月自费购买水果饮料,组织病人和家属一同座谈,帮助他们了解艾滋病知识和照顾患者所需的饮食营养常识。对于一些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护士们会亲手做蛋糕为他们庆祝生日,在节日送上水果等慰问品。

“我认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当看到艾滋病患者因为自己的照顾而减轻病痛,杜丽群都感到无比欣慰。有位患者曾向她表示感激,说自己本来已经准备好随时结束生命,是因为护士们耐心地讲解艾滋病知识、治疗前景,以及对待他不恐惧、不歧视的态度,让他重燃了生命的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给患者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使我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这份工作的意义。”“我是她们的支柱”

相对于医院的其他部门,艾滋病科是一个医疗风险较高的地方。每天,这里都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生死保卫战”,护士们不仅要服务形形色色的病人,还要面对种种突如其来、不期而至的危险——职业暴露。杜丽群也曾一度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

2006年春节期间,一名护士为艾滋病人抽血时,不小心被接触过病人血液的针头刺破指尖。杜丽群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回医院,不断安慰她,告诉她这种情况感染的机率只有千分之一。“我是护士长,我对她们负有责任。”杜丽群坦言,在治疗及等待结果的日子里,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很怕她感染上,但不能表现出来,因为我是她们的支柱。”她一边不断鼓励那位护士,一边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病情。令人欣慰的是,这名护士最终的HIV病毒检测呈阴性。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杜丽群带领护士们加强业务学习,最终确定了一整套规范护理操作方式,即“无论是在动手术还是在输液,左手必须永远在右手的后边,那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职业暴露”。现在科室所有护士都熟练掌握了静脉留置针技术,不少护士还学会了专业外科及麻醉科医生才掌握的颈部深静脉刺穿术,用于病情严重、血管堵塞严重的患者。“这对护士的解剖学理论及实践操作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杜丽群说。专业技术的普及给整个科室带来很大的安全感。

杜丽群还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在自治区卫生厅立项的科研课题《艾滋病抗病毒服药依从性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参与5项护理科研项目,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她的带动下,艾滋病科重视理论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氛围十分浓厚,护理科研也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医院的科研主要都是艾滋病课题,我们科还获得了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

“我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在担任艾滋病科护士长的第10个年头,杜丽群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南丁格尔”奖章和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两项荣誉,让她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我现在被许多广西人熟知,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相应的我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杜丽群表示,现在自己只有时间巡查大区病房和照顾部分危重病人,而无法像过去一样面面俱到,这让她觉得有些遗憾。所幸几个病区的年轻护士长都成长很快,已经能够独挡一面,这令杜丽群稍稍放下心来。

其实自2006年医院成为国家级艾滋病临床治疗培训基地后,杜丽群就已开始为各个市县二级以上医院培训专业人员,先后为来自区内外的学员授课100多学时,还多次应邀为省市级相关培训班授课。2013年以来,杜丽群又多次到广西各大高校和社区进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科普宣传讲座,为普通百姓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号召大众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并消除对病患的歧视。

谈起2015年最高兴的事,杜丽群说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终生难忘。由于2010年彭丽媛曾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看望慰问过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杜丽群还请总书记转达了对彭丽媛女士的问候。

“能帮就帮,马上就办,敢做善成”——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这是杜丽群一直践行的新南宁精神。去年,杜丽群带着全院职工的祝福和捐款,赶到河池市大化县七百弄乡看望了不幸患上肾衰竭的瑶山村医蒙超英。她还动员全院捐赠900多件衣物给百色片贫困山区,并将这项活动常态化。

2015年已经过去,对于未来杜丽群希望自己还能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我是自治区人大代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传染病防控和治疗方面为大众争取更多的福利。”

记者:您的梦想是什么?

杜丽群:我的梦想离不开我的专业。我希望艾滋病等传染病越来越少,人们都能够身体健康。人有梦想才有奋斗的方向,中国梦能够激发我们积极向上为之奋斗。

记者:民族这个身份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杜丽群:我生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人口大区,民族团结的氛围十分浓郁。我们尊重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共同庆祝民族传统节日,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去在意自己的民族身份,不管什么民族都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少数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够谋求真正的幸福。

记者:您眼中的家乡现状是怎样的?您期待着家乡怎样的变化?

杜丽群:我出生在南宁市郊县的农村,如今,“清洁乡村”等活动使家乡面貌发生很大改变。我每次回家乡都能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的新成果,看到乡亲们对生活的乐观向上。在医疗方面,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能够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新农合”的覆盖为农村就医提供了保障。我希望未来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文化教育方面也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我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影响力,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我已经在广西的高校和社区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教育,将来我希望这项工作能够拓展到乡村。如今村里群众外出打工现象普遍,为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普及一些医疗知识十分必要。我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更多人加入到这项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责编 增林)

 

大嘴姐旺姆—在昌都系列之二

幸福社区 幸福家园

柏林的伤痕

文化立宫 创新强宫 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 精细化 

寻梦中国 五位“中国梦”践行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