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民族

看,这一方民族团结的沃土


□文/陈文

在中国雄鸡版图最绚丽的尾翎上,在亚欧大陆中心的神奇沃土上,塔城,这个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地区,正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翻开崭新的一页!千年跨越,丝绸之路辉煌重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塔城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富有生机。

塔城地区是一片民族团结的沃土,100万塔城各族人民沐浴在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绚烂包容的氛围里。

民族团结 汇聚强大正能量

在塔城地区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墩买里村有3条巷道,从春天开始,这3条巷道就被浓密的葡萄藤包围,村民夏天享受葡萄长廊的清凉,秋天收获葡萄的甜蜜。这3条巷道分别叫“感恩巷”、“和谐巷”和“天山巷”。“感恩巷”寓意铭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感谢人民子
弟兵的大力支持;“和谐巷”寓意全村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幸福生活和谐美满;“天山巷”寓意“葡萄长廊”像巍巍天山,给村民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墩买里村居住了几十年的维吾尔族退休教师古丽百克兰姆•阿不都克里木说:“现在我们村成了生态农业观光村,村民年收入都有好几万元。生活在这里,比在城里还舒心呢!”

墩买里村就是塔城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细胞工程之一。2015年以来,地区有序开展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乡(镇)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七进”活动,加快实施“细胞工程”。

在塔城,全区上下坚持把开展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贯彻“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方略的重大举措来抓,突出“七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巩固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形成了人人参与、携手共创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加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县市“七进”示范点320个、教育基地185个、创业就业基地173个、幸福家园1200个,县级达标率90%以上。命名地区级民族团结示范点、教育基地、创业就业基地、幸福家园,兵地、军地共建一条街共计198个。受国家、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38个、模范个人84个,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545个;塔城市、额敏县、沙湾县、托里县已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是塔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强大后盾和核心力量。“无论哪一任领导班子,对民族团结的重视都始终如一。在塔城,民族团结工作从未受到其他力量的干扰,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础重心之一。”塔城地委委员、统战部长努尔居玛•加海说。

民族团结好 有“容”才有“融”

人们都说,塔城是新疆民族风情的博物馆,是新疆民俗的博览馆。在塔城,由于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逐渐做到了语言互通、饮食互通、歌舞互融,因此往往是一个少数民族同志会说好几种民族的语言,会唱好几种民族的歌,会跳好几种民族的舞。

数百座面包坊散落在塔城市的大街小巷,这座城市因此而浸润在面包的香气之中。面包和糕点,是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的传统美食。这些面包坊里,则摆放着几乎是当地所有民族的美食:列巴、巴哈利、塔尔米、馓子……任何一个久居新疆的人都很清楚这些词汇的含义,不用翻译。这些美食的种类远超出了店主们自己的民族饮食范畴,但每一种都做得如此地道,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些店里分别雇了俄罗斯、塔塔尔、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各个民族的糕点师。



生活在塔城地区的塔塔尔族 贺振平/摄

可实际上,塔城几乎所有的面包坊,人员均不过三四人而已。屋里忙碌的女店员们,无一例外掌握着本地其他民族餐桌上的秘密。游客们并不能从面包坊的招牌上看出店主的民族身份,后者也无意在此处烙上鲜明的印记。相比之下,她们更愿意游客们回家后这样评价:“塔城的糕点太好吃了!”

“包容文化是塔城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原塔城地委党史办副编审蔺茂奎如是说。这位汉族学者丝毫不掩饰对这一文化判断的坚信。在他看来,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共同构建了塔城地区独特的包容文化。

因为包容所以相识,因为理解所以接纳,因为接纳所以尊重。无数的爱情就在这一逻辑下萌生、开花、结果。维吾尔族作曲家那吉丁•阿布列孜和蒙古族歌唱家妻子恰格德尔•苏生就是其中的一对。1995年他们结婚以来,在艺术道路上互帮互助,那吉丁•阿布列孜擅长冬不拉、都塔尔、手风琴等乐器的弹奏,除了会本民族的语言之外,他还会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工作以来,他已创作100多首歌曲。而恰格德尔•苏生是国家一级演员,长于演唱多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多次到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访问演出,先后出版7张个人专辑。

至今,塔城地区的27万个家庭中,由两个以上民族构成的占7.5%。在塔城市,这一比例高达20%以上。近10年来,塔城市民政部门,每个工作日至少为两对不同民族的情侣登记结婚。当这些幸福的人将爱人带回家时,得到的是双方家人满满的祝福。

无数极具包容性的家庭构成了塔城社会的基本单元,成就了塔城强大的民族团结的现实基础。“每年从春节到妇女节这段时间,人们的文化生活都非常丰富,尤其是女同胞们,几乎天天都有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生活得可潇洒了。她们的老公也很疼爱她们,争着比谁更疼媳妇。”塔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董德传笑着说。

董德传至今保持着他对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群众的敬意,那是他工作多年的地方。在他眼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优点可不止一个。“每家的院子都很漂亮,非常用心地去收拾。达斡尔族群众的房子每年至少粉刷两次,他们能歌善舞,孝敬父母。不光是达斡尔族,在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里,老人都生活得很惬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再屯娜也对当年自己得到的帮助记忆犹新。如今担任塔塔尔族文化协会会长的再屯娜,自家的农家乐也开得有声有色,小院里来往的客人有着不同的民族。“我小时候父母就都不在了,但我们兄弟姊妹6个从小到大都没缺少过爱。小时候我的棉袄就是隔壁的一个广东人家给我做的,后来哥哥们长大,4个嫂子分别是4个民族,我们相处得特别融洽。1985年,我工作的幼儿园开办了新疆最早的双语班,班里孩子各个民族都有,但你知道他们都说自己属于什么民族吗? 鲜花族,因为每天大家都笑得跟花儿一样。”

“民族团结像阳光、空气一样离不开。”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塔城各民族文化聚同存异融合发展,形成了“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良好民族关系。

多元文化让生活更和谐更幸福

从2015年5月开始,在塔城市最热闹的文化广场,每逢周末傍晚,“塔尔巴哈台之夜•塔城手风琴角”都会准时开始。由本土手风琴艺人领衔演奏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歌曲和舞曲勾起了塔城人的回忆,一曲演罢一曲又起,各民族男女老幼载歌载舞,如痴如醉,掌声和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塔尔巴哈台之夜•塔城手风琴角”既是塔城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民族风情的集中体现,更是塔城地区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缩影。

多年来,塔城地区坚持现代文化引领促进民族团结。在政府的推动下,塔城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都得到了有效及时的整理和保护。在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达斡尔族民俗博物馆藏品丰富,设施齐全,正是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的结果。

为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塔城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和布克赛尔自治县、托里县、裕民县相继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沙湾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积极推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全地区有双语教学班1955个,少数民族教师占总数的46.7%,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普及率达88.98%。

塔城市第六小学幼儿部的马欣月,是个漂亮的回族小姑娘。5岁半的她刚刚和全班小朋友一起演唱了达斡尔族的歌曲《瓜尔本社》,又用哈萨克语向记者问了好。在第六小学,每到一个民族的节日,这个民族的老师就会用一周的时间来讲解自己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等知识,因此孩子们很多都是民俗小专家了。

“每个民族都有突出的优点,能够互相吸收优点是幸福的。”塔城市第六小学德育主任鲁红说。这位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俄罗斯族老师,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帮助了无数的孩子。学校操场上,千余名孩子正在跳糅合了多种民族舞蹈元素的校园集体舞。“塔城的孩子将来走出去,跳舞唱歌可难不倒他们。”对此,鲁红十分欣慰。

在兴边富民项目的支持下,塔城地区各民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2015年农闲时节,塔城市齐巴尔吉迭新区美热阿斯哈萨克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机绣车间里一片繁忙。当年新区政府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为合作社购进手工艺品刺绣机40台,为30户定居牧民提供就业岗位12个。50岁的定居牧民阿丽玛古丽就是其中一位。 她到合作社上班,每个月至少可以挣到1500块钱。

让各族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两年,地区财政民生支出均在100亿元以上,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以上。围绕扩大就业,鼓励支持企业吸纳当地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0%以上。

(责编 吴迪 图片由塔城地委宣传部提供)

 

大嘴姐旺姆—在昌都系列之二

幸福社区 幸福家园

柏林的伤痕

文化立宫 创新强宫 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 精细化 

寻梦中国 五位“中国梦”践行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