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蔡世杰(1956),男,高级经济师,生肖研究会3941号会员.
摘要:“死戳”为邮政术语,是指贴在信封、明信片或包裹单上的邮票,销印邮戳只盖在邮票或边饰上,而没有盖销到信封与贴邮票的骑缝处。“死戳”实寄封在集邮参展评审过程中就会降低得分,甚至于扣分。在收藏界“死戳”实寄封均视作赝品,其收藏价值等同于盖销邮票或信销邮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收藏价值。“死戳”的形成是完全可以避免和补救的。
关键词:“死戳”;实寄封;邮戳;形成;避免;补救措施。
引言:笔者于2016年1月5日,早早起床,兴高采烈地带着3枚珍藏多年的著名邮票雕刻家、设计师姜伟杰先生和著名邮票设计家、书法家张石奇先生亲笔手绘的猴图(字)空白封,从江苏南通市赶赴苏州市图书馆的《丙申年》邮票首发现场,特意制作实寄封,以作个人收藏和今后编组专题邮集参加邮展之需。
到达目的地已是上午8时许,此时的古苏城还在飘着细雨。《丙申年》邮票首发现场大多是购买2016-1《丙申年》邮票的集邮爱好者。有的集邮爱好者从半夜开始冒雨排队,到此时已经排起了“长龙”。
笔者生怕排队时间过长,延误加盖纪念戳,错过邮寄时间,就从其他已得到《丙申年》邮票的朋友手中转让部份邮票,尽快制成了实寄封。于是排着长队加盖纪念邮戳后,再到邮票首发现场临时邮局排着长队等候挂号邮寄江苏省南通市本人收。临时邮局工作人员收件后,贴上挂号条码,并给了挂号收据,这就算完成了我的邮寄旅程,带着成功的喜悦离开了首发现场,回家等候回收佳作。
次日下午,笔者便收到了从苏州寄来的所有邮件。一见邮件,大失所望!笔者除制作了姜伟杰和张石奇先生3枚手绘封外,还另外制作了其他实寄封共计22个信封,其中制作的12枚四方连挂号实寄封上的销戳全部盖在邮票中央,邮票与信封封皮骑缝处无任何邮戳,成为当今少见的“死戳”封(见图1)。在当今特别是在这么一个隆重而有意义的邮票首发现场(苏州临时邮局)出现此类情况不应该,真令人遗憾和失望。非常遗憾的是,笔者高价获得珍藏了多年由著名邮票雕刻家姜伟杰和著名邮票设计家张石奇先生的3枚猴图(字)手绘封也遇如此命运。十二年等一回的期望,即造成终身遗憾。这次不知有多少集邮爱好者的邮件被同样处理,不得而知。
1 何为“死戳”实寄封?“死戳”为邮政术语,是指贴在信封、明信片或包裹单上的邮票,销印邮戳只盖在邮票或边饰上,而没有盖销到信封(或其他纸件)与贴邮票的骑缝处,从而使人误以为是将盖销的邮票贴在信封上或从其他信封上揭下移位再贴,成为臆造封,无实寄封意义,真实的实寄封就这样变成了造假实寄封。
2“死戳”实寄封的意义和价值。“死戳”实寄封在集邮参展评审过程中就会降低得分,甚至于扣分。在收藏界“死戳”实寄封均视作赝品,其收藏价值等同于盖销邮票或信销邮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收藏价值。
3“死戳”实寄封的成因:一是集邮爱好者在制作四方连、小型张、大小版票、小本票等实寄封时,往往保留邮票的边饰一起贴寄,在实寄封上尽量多的展示邮票边饰上的版铭、色标、编号以及其他更有丰富的专题图文信息,增强研究价值。这样做的同时也占用了信封的面积,从而减少了盖戳的位置,致使邮局工作人员在销戳时很难找到合适的销戳部位,只能盖在邮票中央,从而形成了“死戳”。二是邮局工作人员邮识欠缺或不负责任人为造成。
4“死戳”实寄封的实例研究。笔者从《丙申年》邮票首发现场制作收到的12枚“死戳”实寄封,从中选择2枚(见图2)来剖析。笔者在贴邮票时,均已考虑了贴挂号条码和销邮戳的位置,但信封上销票的邮戳还是全部盖在四方联邮票的中央。邮票中心的邮戳为首发现场的临时点邮戳“江苏苏州图书馆(临)1”,邮票与信封的骑缝处并无邮戳盖连,成为少见的“死戳”封。另在封的其他处又盖了“江苏苏州三多桥3”邮戳,应该是收寄局邮戳,但这个邮戳应该盖在邮票与信封的骑缝处,这样就使“死戳”封又“起死回生”了,但还是盖在了信封的其他部位,以邮票粘不上边。虽然盖了,笔者认为,此类封仍然属于名符其实的“死戳”封。
5 避免“死戳”实寄封形成的办法:一是在制作实寄封前,要选择尺寸合适的邮品材料,这些邮品材料一般都要通过挂号邮寄,贴票时首先要在信封贴票处上方留有挂号条码位置(目前好多邮品不按规定,随意乱贴)贴票,贴邮票时也要留有适当的销戳位置。二是邮局工作人员在销戳时,遇到多枚邮票集中贴在一起,只好盖在邮票中央时,必须要考虑戳与票及封之间的三者衔接,票与票,票与封要有连贯性戳记,确保每枚邮票盖到邮戳,邮票与封(或其他纸质)的骑缝处要有戳印(见图2)。
6 探讨“死戳”实寄封补救办法:“死戳”问题出现在收寄局,如果在到达局采取补救措施,仍然可以将“死戳”“起死回生”。按照原地局漏销处理,到达局进行加戳补盖,采用“戳边滚销”或补盖到达邮戳方式进行邮路证实,就能挽救“死戳”的问题,解决了集邮者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集邮活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