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电子商务

让电子商务在农村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文/林芳旭 段元萍

摘要:电子商务作为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发展却是不平衡的,体现在东西部不平衡、城乡也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不利于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的缩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电子商务在农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农村电商发展必须先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进而才能促进他们的消费。农村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农村电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物流

引言

2015年6月10日,马云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演讲中说到“在美国,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而在中国,电子商务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在美国出现的时候,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各种便利的生活设施都已经非常完善,因此电子商务对人民的生活只是一种补充,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体验,而在中国,电子商务出现注定不可能只是一种补充和体验,它要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一种能够使得经济平衡发展和全中国人民共享经济成果的方式。

1、电商发展的现状

1.1 城市电商红海与农村电商蓝海对比上反差明显

红海是指电子商务在大城市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大小小的平台,各种模式都有,以上海为例,其规模和增速仍然遥遥领先,传统的电商模式B2B、B2C发展已经非常成熟,O2O模式、跨境通及各种社区电商正在异军突起,人民生活正在被电商化。相比农村,最早的农村电商刚刚开始从1.0模式向2.0模式转型,西部和许多农村地区电商是没有涉及的。因此对于电商企业,如果需要持续发展和竞争,必须要开辟新的市场,拥有8亿农民的农村,无疑将成为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

在城乡方面,就网购而言,农村消费的占比只为8%-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不考虑流动人口,农村人口对电子商务的贡献只有9%,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严重不平衡的。就电子商务模式而言,在城市,电子商务的模式可谓全面开花,包括ABC、B2B、B2C、C2C、B2G、O2O、P2P等。而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多停留在网购,且只是一种小众的购物方式。

1.2 各大巨头争夺农村市场

农村电商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得农民和电商企业达到共赢。

早在2009年,淘宝就开始实施“淘宝村”“淘宝县”计划,是最早的农村电子商务。随后,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就开始在农村崛起。目前,农村电商形成了“两巨多强无数小”的局面,“两巨”是阿里巴巴和京东,“多强”包括了苏宁、国美、一号店、当当等,“无数小”则是地区性的小平台。表1体现了几大巨头争夺农村市场的现状以及各自的优势:


图1:电商巨头下乡现状及优势资料来源:根据网络数据整理而成。

1.3 电商发展呈现区域梯度化

与经济发展类似,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距。2013年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前十的省份(含直辖市)分别是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福建、四川、湖南。2014年全国淘宝村数量达到211个,集中在10个省份,分别是福建、广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四川、天津、浙江。其中东部地区(福建,广东,河北,江苏,山东,天津,浙江)就占了207个,中部地区(河南,湖北)2个,西部地区(四川)2个。2013年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城市上榜城市分布也呈现了梯度化。前二十名基本上都属于东部地区城市,大多集中在浙江、广东两省。所示,进入榜单的城市中,位于东部地区的共64个(含台湾地区),中部地区17个,西部地区19个。从指数值上看,东部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比中西部城市大的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区域和贫富差距。因此,缩小贫富差距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要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落后的农村和中西部城市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来加快经济的发展;此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便利的消费方式,广大农民应该利用这个方式来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电商不仅是一种商务模式,同时也是分配的手段,通过电子商务能够更快更有效的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真正实现让所有人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2、电商下乡的可行性

2.1 移动端购物的兴起

得益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农村的互联网接入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网络硬件更是趋于完备。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截止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名规模达1.78亿,占全国网民比例27.5%,2015年上半年新增网民1894万人,其中农村网民占48.0%,比整体网民中农村人口的占比(27.9%)高出20个百分点。而且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率达到69.2%,手机上网的普及使得在农村也能接通互联网。

而且,手机移动端购物的占比在不断的增加,如表1,2015年双“十一”全天电商数据显示,各大平台的移动端贡献率很大,占比接近70%。2013年移动端购物的占比才是10%,2014移动端占比达到40%,而2015年双“十一”的数据显示,移动购物占比超过PC端,移动端购物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趋势更是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表1:2015年双“十一”全天部分电商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站

2.2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从网购方面来说:对于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城市竞争激烈并几近饱和,农村才是蓝海,农村潜在市场巨大,农民的购买力不断上升,阿里研究院发布《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2014)》显示,农村居民对网购的接受率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额在500-2000元人民币左右。2014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县域网购消费额增速比城市快18个百分点,2014年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同比增加了2229万,预计到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可能突破4600亿元;于农村消费者而言,网购不仅是一种节约金钱的购物方式,还是一种节约时间和精力的购物方式,同时加大了购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从网商方面来说,电子商务平台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成本小,风险就小,但却能够快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农村网民们很愿意尝试做网商;农村电商的普及能够扩充平台上的商品的多样性,以及地区性和特色性,例如农村能够向城市供应有机的新鲜蔬菜水果。而且现在农村网商竞争力较小,只要产品有特色,城市里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3、电商下乡发展要点

3.1 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电商企业和农民之间存在一个需求矛盾,企业想通过平台让消费品下乡,而农民希望通过平台实现农产品进城。这样发展下去,农村电商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功。扩大农村消费力,必须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因此,电商企业想要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商的消费,必先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是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进城重要的手段。各大电商巨头在对接农产品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加速跟当地的电商企业合作,这样能够低成本地整合农产品进城的路径,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另一个方面,为了争夺农村市场占有率,搭建自己的农村电商系统,前文中提到的淘宝县域服务中心和京东帮等,这样的站点布局要继续扩散。同时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站点要充分利用,形成农产品收购点、新型农民培养点、消费品销售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站点。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并不等于鼓励农民开店,而是准确的人才配置,专人专用,而不是“赶鸭子上架”式的教农民开网店。

电商下乡一定要注重顺序,若要取之于民,必先助力于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自然会随着提高。

3.2 完善物流系统

80年代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同理,电商的发展也要先解决物流的问题,物流就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路。

农产品进城,电商发展的趋势是简化农民的工作,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不是加大农民的生产销售难度。在这样的前提下,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村物流需要克服比其他产品更多的技术难题,物流设备也需要改进和提高,来帮助农产品进程的“最初一公里”问题。物流行业的手需要伸到田埂上,指导农民按照符合运输的标准包装进行包装。使得农民能够实现在田间完成“产销收”,简化传统的农产品从采摘到变现的过程。

对于消费品下乡,物流业最大的难题就是“最后一公里”。如何能快速有效,并且低成本的完成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所有物流企业夺取农村市场的关键。物流快递业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小卖部的代收代发功能。这是双赢的过程,随着农民网购消费方式的不断发展,便利店和小卖部等实体零售店的收入必然会缩水,转型迫在眉睫。承接快递收发业务有助于提高人流量,拉动店面二次消费,在赚取佣金的同时还能增加客流量。对于快递配送员来说,与便利店或者小卖部的合作能够实现集中送货,消除多次无效送货,减轻负担。这种“网上下单,便利店取货”的模式节省了时间,复制简单,应该大力推广,形成线上支付,线下取货的下乡模式。

构建和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两条线的物流通道,形成闭合的物流闭环系统,将农村纳入到电子商务的系统中去。电商下乡是电商企业未来的趋势,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通过电子商务,盘活三农经济,让电子商务在农村流行起来,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电商巨头打响“农村争夺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5(01):48.

[2]罗文丽.打通电商下乡通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07):37-39.

[3]龙朝晖.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浅析[J].农业经济,2014(08):105-107.

[4] 焦瑞,余晓琼.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202-13204.

[5] 阿里研究院.“2013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R].2014:25-27.作者简介:林芳旭,上海理工大学2014级国际商务研究生;

通讯作者:

段元萍,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所长,国际贸易学硕士点导师,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及其研究。

 

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化技术探析

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现状及创新途径分析

旅游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途径

让电子商务在农村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