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特鲁德·泰斯克与霍利霍克别墅合成在一起的影像,洛杉矶好莱坞,1974年。选自《太平洋标准时间:1945-1980洛杉矶艺术》展览。 摄影:艾德蒙·泰斯克 (© Edmund Teske Archives/Laurence Bump and Nils Vidstrand,2001)三、洛杉矶星罗棋布的画廊和蓬勃发展的艺术区
大家都知道洛杉矶有海滩胜地,也有白雪皑皑,可见摩天大厦,也有荒僻原野。但大部分外国游客并不知道的是,洛杉矶也如同东岸纽约一样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过去几年,国际先锋艺术家以及顶级画廊、博物馆的陆续落地,使得洛杉矶成为西海岸线上的艺术新战线。洛杉矶市中心(Downtown Los Angeles)的高楼丛林,现在被当地人称为DTLA。美国人说纽约有SOHO(South of Houston),旧金山有SOMA(South of Market),洛杉矶则有DTLA。(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9月5日20版《洛杉矶,西海岸艺术新战线》,作者:李茜)
洛杉矶的大都会地理,很难向没有体验过她的人做出贴切描述。无论现在的北京和上海多么像纽约,但是她们都不像洛杉矶。网上一篇发布于2016年7月的文章《艺术新前沿洛杉矶:画廊以游牧式的风范运营着》作如是说:
洛杉矶,这座西海岸的阳光之城,时来运转了。人们议论纷纷,为她能否胜过纽约,成为下一个世界艺术之都而争辩。不过,拿洛杉矶和纽约,或北京,或伦敦相比较,都是一个错误,因为洛杉矶拥有的是这些城市所没有的,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
1.与纽约及北京的高昂物价、稠密人口、窒息节奏和凡事向钱看的态度相比,洛杉矶是个实惠、舒坦、平和的地方。城市的宏大规模为艺术家和画廊主提供了性价比颇高、采光又好的空间,使他们能放开手脚,创作各种作品,举办各种展览,而不必担心陷入经费短缺的泥潭。他们可以独立思考,不受打扰地实验,或者开几分钟车,就近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洛杉矶生机勃发的艺坛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在巨型影业和明星文化之侧,艺术团体保持着自己固有的氛围。洛杉矶一直是一个艺术家的城市,但和柏林不同,洛杉矶拥有一支庞大的藏家队伍,而且他们的收藏风格极其非传统。他们可以毫不在意地开车前往破败的地方以拜访艺术家或者寻访画廊。正如《洛杉矶周刊》的凯瑟琳·韦格利(Catherine Wagley)所观察到的,这里的艺坛“既无中心也无规则—而这不失为一件好事”。
2.除去西岸的固有特色之外,洛杉矶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通向好莱坞、制片公司、高科技公司、情色产业、艺术院校的通道,这成为了新美国艺坛的驱动引擎。另外,这里还有世界顶尖艺术研究机构:盖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如今大家涌向洛杉矶,实在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在过去的两年中,超过五十家新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在此涌现,这说明一个崭新的未来已然诞生。
进入21世纪,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但在世界艺术市场普遍萎缩的形势下,洛杉矶的艺术活动反而开始活跃。2011-2012年,由盖蒂基金会(Getty Foundation)投巨资、花10年时间策划的南加利福尼亚州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展览《太平洋标准时间:1945-1980洛杉矶艺术》(Pacific Standard Time: Art in L.A. 19451980),呈现了洛杉矶地区从二战之后至1980年代的艺术全貌,被誉为“美国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最有企图心的、规模最大的展览”。由此形成了西部洛杉矶与东部纽约对峙的美国艺术格局。尤其在当代文化进入娱乐时代的影响下,洛杉矶挟好莱坞世界电影之都和加州多元文化的在地优势,俨然成为21世纪世界艺术重镇。
上世纪末的一种文化形态说认为:20世纪的美国是纽约时代,其移民特征是各个族裔文化融汇之“大熔炉”;而21世纪的美国是洛杉矶时代,其移民特征是各个族裔文化多元并存的“沙拉碗”。进入2010年代,洛杉矶人口中来自世界各地各人种的百分比,已然超越白人占据半数。因而形成的多元文化特征,塑造着洛杉矶错综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面貌。
对于洛杉矶,还是当过十来年洛杉矶居民的中国作家阿城说的有那么点意思:“洛杉矶看上去不像城市,却又有城市的功能。”组成洛杉矶下属的“市”级行政区有300多个,艺术画廊在其间星罗棋布,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散漫无际。根据我个人十多年的实地拜访体验,将其主要分布地段总结如下:
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s)商业主街坐落着世界画廊大鳄高古轩(Gagosian Gallery),以及几间与名牌商店衔接开设的高档画廊,蔚为“上流社会”的奢侈风景线。好莱坞(Hollywood)有此地最大的摄影器材商店、最专业的影像制作公司,也有世界顶级的费伊/克莱恩画廊(Fahey/Klein Gallery)。走在好莱坞的几条主干街区,时不时就会遇见一家艺术画廊,或者含有艺术品成分的古董店和旧货店。
海滨城市圣塔莫妮卡(Santa Monica)是洛杉矶的传统艺术区,其主街的科罗拉多大道是上世纪洛杉矶最著名的画廊区。1994年,位于26街与密西根大道的物流仓库被改造为“伯格玛艺术中心”(Bergamot Station Arts Center)。洛杉矶的地大物“薄”,体现在旧房改造的新型画廊都有敞亮的空间,在这样的“艺术基地”,遍布着“玩观念”的所谓“后现代艺术”。帕萨迪纳(Pasadena)是洛杉矶最早形成的城市,每年元旦举行蜚声世界的“玫瑰花车游行”,“玫瑰碗”体育场举行全美职业球赛,也是世界最大跳蚤市场所在地,少不了高雅的艺术画廊。洛杉矶伯格玛画廊区,2004年。
盖蒂博物馆特展《超速—洛杉矶构造未来 1940-1990》,2010年。
洛杉矶艺术画廊博览会(LA Art Show),2017年。洛杉矶的画廊风行,也蔓延进了唐人街,位于牌楼和孙中山像后面的一条中国工艺品商铺街,在新世纪逐步演变成了“洋人画廊街”,举目所见都是后现代西洋画。
临近洛杉矶市中心东南方的废弃工业区,一如当年纽约苏荷区被穷艺术家进驻而起死回生。被市政府规划为“艺术区”后,2015年大约有20个画廊入驻,餐馆、酒吧和商店也随之而来。定期举办的都市艺术步行活动(Downtown Art Walks),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艺术家和画廊经理人的工作场所。这里已成为新世纪洛杉矶艺术画廊区。
既然业界公认“美国依然是当下最大、最富有以及最稳定的艺术品市场”,美国理所当然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国度。除纽约之外,艺术氛围蒸蒸日上的洛杉矶,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除了前文提到的《太平洋标准时间:1945-1980洛杉矶艺术》,洛杉矶还举办了各种国际艺术博览会: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博览会(Photo LA)、洛杉矶典藏照片交易雅集(Classic Photographs LA)、巴黎国际照片展销博览会洛杉矶分会(Paris Photo LA),以及包含影像作品的洛杉矶艺术画廊博览会(LA Art Show)。
据最新消息,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宣布将于2019年举办其在洛杉矶的首秀,洛杉矶也因此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后博览会进驻的第三座城市。2003年,英国《弗里兹》杂志(Frieze)创始人阿曼达 · 夏普(Amanda Sharp)和马修 · 斯洛托夫(Matthew Slotover)在伦敦举办了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大型博览会(Frieze London),此后十年间其规模扩大了一倍,成为业界盛会。2014年此组织在中国推出第一届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2016年 在 美国举办第一届旧金山国际照片交易会(Photo San Francisco)。洛杉矶高古轩画廊坐落在世界闻名的比佛利山庄,2010年。洛杉矶的高古轩画廊
拉里 · 高古轩(Larry Gagosian)是全球画廊界的标杆人物,1945年出生在洛杉矶一个亚美尼亚裔移民家庭,1963-1969年考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文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79年高古轩在洛杉矶创办了第一家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画廊,1985年在苏荷区开设了第二家画廊。此后高古轩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瑞士日内瓦和中国香港等地,共开设分支画廊15处之多,2016年重返美国西海岸另一座重要城市旧金山,开设第16家高古轩画廊。现今高古轩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几乎囊括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所有世界顶级艺术家。
洛杉矶的高古轩画廊坐落在比佛利山庄的高档商业街头,这座于1995年扩建的新高古轩画廊,由曾经设计过盖蒂博物馆的美国金牌建筑师理查德 · 迈耶尔(Richard Meier)设计。画廊扩建后举办过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Pablo Picasso)、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个展,以及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群展等;还举办过南 · 戈尔丁(Nan Goldin)、杰夫 · 孔斯(Jeff Koons)、理查德 · 普林斯(Richard Prince)等摄影师个展,包括首创“百万美元照片”的德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 · 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
2013年《艺术银行》杂志发表了一篇曹冰沁撰写的文章《从高古轩画廊看美国画廊帝国的兴衰史》,如此讲述高古轩画廊的商业模式:
高古轩堪称画廊业传奇,但在业内许多藏家与同行画廊主眼中,高古轩却近乎臭名昭著:他挖角成熟艺术家、无底线哄抬当代艺术品价格、屡次将收藏家无意转手的艺术作品率先许给买家的行为,违反了传统画廊生意对买家卖家的诚信义务。即使在申请加入权威的美国画廊协会10年以后,高古轩仍未收到协会的准入邀请成为会员。尽管业内争议不断,但高古轩展览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传统大牌画廊,如同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馆长埃里克·辛纳(Eric Shiner)所说:“在众多层面上,一位艺术家得到在高古轩画廊的展览机会,就同能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或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办展一样。”
……对于高古轩的商业模式,艺术圈广为熟知的基本策略包括以下几点:从来没有兴趣挖掘培养年轻的未成名艺术家,善于发现挖角已有稳定事业根基的事业中期艺术家(midcareer artists)、成熟艺术家(established artists)与最具市场潜力的艺术家(most marketable artists),与他们合作、强力宣传并竭尽所能快速将作品价格推抬到最高。当然,在世界主要艺术市场广开分画廊也是该画廊的重要商业策略之一……这种商业策略到底能再走多远仍不清晰。然而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高古轩的崛起和这种画廊模式与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特征和艺术市场大环境是具有必然联系的。
在高古轩所处的当下,随着全球化越来越彻底,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形势下,文化产品与艺术品的交易与流向也更自由。高古轩或许是第一个看到这种全球艺术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赢利潜能的画廊了。伴随着这种全球艺术市场的结构变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社会及艺术收藏风潮还呈现了如下几个完全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现象:首先,全球非欧美地区新贵收藏力量的涌现(例如俄国、中国、中东等);其次,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如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使得各个主流艺术市场(如纽约、伦敦或香港)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代艺术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世界范围内财富阶层追逐的时尚崇拜,大牌客户争相购买被大牌画廊代理的甚至是从其他画廊挖来的大牌艺术家变得日益普遍。拳击,2011年,选自洛杉矶高古轩画廊展览《回声》(Echoes)。摄影:杰夫·沃尔(© Jeff Wall)《秃鹰》杂志(Vulture)在今年1月做了一篇关于高古轩的深入报道,这篇报道详细记录了在苏富比伦敦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前犹太裔大藏家阿尔伯多·穆格拉比(Alberto Mugrabi)与拉里·高古轩对于共同协作、策略性地防止两幅即将拍卖的沃霍尔作品流拍的电话交流过程……高古轩与穆格拉比家族收藏了一部分相同的艺术家作品,有时甚至一起购买;双方虽然在资产投入上不一定完全对等,但这变成了确保他们在相同艺术家上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的一种象征。因此,当他们投资的艺术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会有被拍卖行买进的风险时,为了保证这些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总体稳定和各自资产的稳步上升,他们便会用策略性购买与抬高价格的方法“管理”和影响市场。在高古轩崛起的过去25年里,艺术市场的变化受到了华尔街资本迅速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也造就了一部分高古轩的客户藏家与上述穆格拉比家族相似的艺术与对冲基金双螺旋型的思维方式。无论他们作为文化赞助者的慈心到底如何,总之他们是决不会允许自己购买投资失败的艺术品的。这种藏家中群体性的思维变化和他们与高古轩本人商业思维的相似性也是造就高古轩画廊帝国的原因之一。
在艺术家与画廊的关系方面,高古轩最近更成了话题中心:在长期合作的国际超级大牌艺术家赫斯特与草间弥生相继与高古轩解约后,汤姆·弗里德曼(Tom Friedman)与菲利普·塔菲(Philip Taaffe)也随赫斯特离开高古轩寻找了新的代理画廊……现在他们要的不一样了:赫斯特想要放慢自己创作的速度,也厌倦了高古轩式无穷无尽的艺术买卖,而高古轩却控制欲过强、过于注重牟利……而草间弥生显然对与高古轩之间的合作关系积压了多年不满。在她身边工作的人曾经在私下抱怨高古轩有意对草间隐瞒多个重要决定,例如她的作品将被如何展览、哪些作品会被展出,以及在她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抬高作品销售价格。
十分明显的是,李欧··卡斯特里(Leo Castelli,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奇画廊主—编者注)与高古轩对艺术家代理和培养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卡斯特里虽然深深地相信并支持与他合作的艺术家,但通常他并不被视作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坚信代理艺术家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与其他画廊业同行分享这些艺术家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将他的艺术家呈现给原先接触不到的新市场。然而对高古轩来说,他在新市场实现最大扩张和最大利益的方法是联合其他资本、操控市场与将他的画廊帝国连锁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域。
一位同时认识卡斯特里与高古轩的业内人士说:“李欧要是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并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经纪人,因为金钱实在太诱惑了,而拉里如果处在卡斯特里的年代也并不会成功。”对于今天我们国内的画廊业来说,僵化拷贝某一个所谓传奇画廊的商业模式或试图在过去的经验中寻找最佳运营方法并不能对本土画廊业未来发展带来任何保证。因为艺术市场与艺术经纪这个职业都是在永恒变化中的,只有深切理解它们这种充满活力且不停变革的本质才能给国内画廊业带来具有无限潜力的未来。
洛杉矶高古轩画廊的古尔斯基展览,2010年。
费伊/克莱恩摄影画廊展厅,2009年。 费伊/克莱恩摄影画廊业主办公室,2009年。 费伊/克莱恩摄影画廊
位于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的费伊/克莱恩画廊的主题作品展厅、经销照片展室、业主办公室、雇员工作室和装帧作坊,都具备世界顶级的专业规模。尤其是迈进那一大间经销照片展室兼接待室,环顾满布四周墙面的名家名作,目睹世界摄影史的若干经典真迹,怎不令人望而惊叹。
1987年5月,大卫·费伊(David Fahey)与兰迪 · 克莱恩 · 德夫林(Randee Klein Devlin)联手创建了费伊/克莱恩画廊,营销艺术照片、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品;自1990年7月以来,侧重于展销珍稀、经典和当代摄影照片,并以其专业性成为当今世界一流的摄影画廊。
费伊/克莱恩画廊代理的摄影师阵容卓越:欧文 · 佩恩(Irving Penn)、霍斯特 ·霍斯特(Horst P. Horst)、彼得 ·比尔德(Peter Beard)、曼 ·瑞(Man Ray)、亨利 ·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玛丽 ·艾伦 ·马克(Mary Ellen Mark)、威廉 ·克莱因(William Klein)、 布 鲁 斯 · 韦 伯(Bruce Weber)、艾伦 · 金斯堡(Allen Ginsberg)、蒂娜 ·玛多蒂(Tina Modotti)和爱德华 · 韦斯顿(Edward Weston)等。
画廊现收存8000多幅艺术照片,包括肖像、裸体、风景、静物、纪实摄影和当代摄影等所有流派的作品。画廊宗旨为“致力于通过展销20世纪和当代艺术照片,提升公众欣赏摄影媒介的能力。”为此,在其3800平方英尺的画廊主题展厅,每五周定期推出两场单独的个人作品展览或者联展。其中许多展览都有罕见的精彩叠现,例如黛安 · 阿勃丝(Diane Arbus)的个展,呈现的是由其家族提供原底所制作的中幅黑白照片,截然有别于她生前的小幅原作。2013年5月-7月的主题展《承受:与中国体操运动员的亲密之旅》,展出了有史以来唯一被官方授权可自由拍摄中国体操运动员训练景象的两位英国摄影师乔纳森 · 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和埃德温 · 劳(Edwin Low)的作品。展览通过表现运动员的训练情景,揭示了运动员的理想和对人体限制之间的紧张关系。
费伊/克莱恩画廊的业务并不局限于艺术照片展销,还包括为摄影师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画廊策划举办展览,平均每年举办10场展览。同时为配合展览,还编辑出版摄影专著图录等印刷品。
作为画廊总监和策展人,大卫 · 费伊在将画廊打造成业界翘楚的过程中居功至伟。《美国摄影》杂志于1994年和2005年,两度将大卫 · 费伊列入“世界最重要的百名摄影人”排行榜。入选理由是“自1987年以来一直在其位于洛杉矶的画廊展示摄影师的优秀作品,大卫·费伊还把摄影师赫伯·瑞兹(Herb Ritts)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画廊展出。事实上,他的画廊已成为摄影艺术作品的主要供应商,他巧妙地将好莱坞的魅力与照相机的智慧结合起来。”
在摄影作品已然成为重大收藏门类的当今社会,创纪录的照片拍卖价格将继续提升,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纷纷建立并扩大其摄影部门,费伊/克莱恩画廊作为中间运行环节的二级市场机构,为传播和繁荣摄影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操馆,选自费伊/克莱恩摄影画廊展览《承受:与中国体操运动员的亲密之旅》。摄影:乔纳森·安德森 埃德温·劳(© Anderson & Low)
平衡木训练,选自费伊/克莱恩摄影画廊展览《承受:与中国体操运动员的亲密之旅》。摄影:乔纳森·安德森 埃德温·劳(© Anderson & Low)
史蒂芬·科恩画廊举办的曾广智摄影作品展,2005年。
史蒂芬·科恩画廊内景,2010年。史蒂芬·科恩画廊
史蒂芬·科恩(Stephen Cohen)在1979年进入洛杉矶画廊界,起初是作为“照相机影像”艺术家协会的执行指导,参与策划了一个摄影展览。1981年他以私人经纪人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生意。“1985年,我首次周游美国,专门走访各个博物馆和各种收藏机构。在1991年秋天策划组织首届洛杉矶照片展销会之前,我每年都有两次离开洛杉矶,总共花上六七个月的时间外出做商业旅行。”
科恩的照片买卖生意做开之余,他觉得拎着大包照片东奔西跑太疲累,于是想出了举办照片展销会的主意。1991年,他策划了第一届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会(Photo LA),预计能来300人,结果涌来1400多人,交易额达到50万美元。之后他相继创立了旧金山照片展销会(Photo SF)、纽约照片展销会(Photo NY),以及迈阿密照片展销会(Photo Miami)。这一系列照片展销会,于每年年初、年中和年末,分别在美国几个大都市举办,日益受到全球摄影界关注,影响力越来越大。
1994年,科恩在洛杉矶的好莱坞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史蒂芬 · 科恩画廊(The Stephen Cohen Gallery)。一方面他以画廊为依托,维持和拓展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会的事务;一方面在照片展销会的其余时间里,做画廊的日常经营业务,主要是举办个人摄影展览,以及经销珍稀和现代摄影作品。史蒂芬 · 科恩画廊的经销策略是兼收并蓄,既展销名家名作如加拿大籍华裔艺术家曾广智的摄影作品、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的黑白照片等;同时将民间艺术家的各种自摄影创作纳入展销范围,充分体现出“美国的风格就是无风格”之文化精神。
2016年因年迈和健康原因,科恩关闭了他在洛杉矶好莱坞的画廊,并出售了他一手打造的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会品牌。从业界退休后的科恩,仅以个体照片经纪人的身份继续其照片生意和参展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会。洛杉矶的徕卡画廊外景,2016年。
洛杉矶的徕卡画廊摄影图书陈列柜,2016年。徕卡画廊
洛杉矶的徕卡画廊(Leica Store and Gallery Los Angeles)始于2013年,位于西好莱坞的设计区,在全球开设的诸多徕卡画廊中较为年轻。画廊和徕卡专卖店共用8000平方英尺的空间。一楼设有徕卡经典相机和光学产品展示柜、精选摄影画册书橱、图印服务、贵宾休息室和咖啡吧。二楼为环绕式摄影画廊,展示专题影展和珍稀照片,其中大都是用徕卡相机拍摄的各类照片,徕卡图书馆收藏罕见的珍藏版和签名本摄影书籍。
第一家徕卡画廊于1976年成立于徕卡相机公司总部所在地德国“光学之城”威兹勒(Wetzlar),这座曾经孕育了歌德经典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古老而浪漫的小城,也诞生了德国经典徕卡相机。德国的另一家徕卡画廊位于法兰克福市中心的歌德故居附近,2004年由徕卡公司与其合作伙伴Rahn公司开设,展览囊括从纪实摄影到艺术摄影等各类题材。捷克布拉格的徕卡画廊坐落在布拉格市中心,是布拉格唯一的摄影画廊,因而成为摄影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聚会场所。除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展览,画廊还侧重于展示当代捷克和斯洛伐克摄影师的作品。意大利米兰的徕卡画廊在迷人的大教堂广场,画廊展出过去和现在最重要的摄影师作品,并定期举行讲座,画廊商店提供意大利和国际摄影师的最佳照片和图书。波兰华沙的徕卡画廊开设于2010年,着眼于多样化的当代摄影作品,同时关注记录类摄影。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徕卡画廊于2008年开放,画廊的重点是追求多样性:既有过去的,也有当下的;既有知名的,也有未成名的。
南美第一家徕卡画廊开设在巴西圣保罗,是一座1930年代装饰风格的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画廊的目标是支持艺术家,开展学术研讨,使摄影、旅游及展陈联系紧密。
新加坡的徕卡画廊坐落于标志性的莱佛士酒店,画廊宗旨是通过影展分享摄影的乐趣及对摄影的热爱,让观众可以直观感受摄影作品丰富的情感。日本京都的徕卡画廊,位于知名观光景点“祇园”的花见小路,这里曾经是京都艺伎最兴盛的地区。徕卡公司将这座大约100年历史的茶室翻修装潢,完整保留了日本古典建筑的和式风貌,并赋予它全新的生命。东京的徕卡画廊开设于2006年,坐落在徕卡银座专卖店二楼。画廊每年举办四次展览,还提供专业图片输出服务,并设图书馆收藏摄影图书。
将徕卡标志跟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大概是徕卡公司最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在洛杉矶徕卡画廊的最大收获是在摄影书架上首次遇到亨利 · 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ier-Bresson)的英文版著作《决定性瞬间》,书里登载他于1948-1949年拍摄的中国影像,其中大多数在其他图书里从未见过。我不禁感叹,布勒松那年和后来在中国拍摄了多少照片!此外,一直有评论说某某的哪本影集是“摄影的圣经”,在此书尾页,我第一次见到其英文措词:A BIBLE FOR PHOTOGRAPHERS。dnj摄影画廊举办的展览《来自中国的当代摄影》,2008年。
创办洛杉矶dnj摄影画廊的勋伯格夫妇,2008年。dnj摄影画廊
dnj摄影画廊(dnj gallery)于2008年在好莱坞紧邻费伊/克莱恩画廊开设。画廊的业务宗旨是:“艺术是创新和思考的出路,画廊致力于发现探索型的艺术家,介绍新兴和成熟的艺术家的当代作品,同时展示广泛的创作主题和个性化的表达技艺。画廊每天都会带来新想法和看待周围世界的新方式。”在朋友的引荐下,我策划了画廊其中一个开幕展—《来自中国的当代摄影》(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From China),展出了姜健、王福春、宋朝、高鸿勋、王彤、雷本本、陈晓玲和裴学红8位中国摄影师的作品。1980年代以前,摄影在中国主要作为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摄影逐渐作为一门艺术获得发展。1990年代中期,中国的“实验摄影”成为“前卫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的当代艺术被频繁引介进美国纽约、芝加哥等文化重镇。dnj画廊举办的《来自中国的当代摄影》,则是在洛杉矶主流文化界首次推出中国摄影师的专题影展。2010年画廊迁到圣塔莫妮卡的伯格玛画廊区,拥有了更大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dnj画廊几乎不展出名家名作,而注重具有实验和探索精神的创意之作。其策展方针契合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资深策展人菲利普斯的观念:当下世界各国优秀摄影艺术家层出不穷,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对策展人提出了更多挑战,需要他们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定期参观一些有潜力艺术家的工作室,以此考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新作品的动向,并从中发掘真正成熟的作品。
皮特·费特曼(Peter Fetterman)出生于英国伦敦,起初是电影制片人和照片收藏家。1990年代初,他在伦敦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皮特 · 费特曼摄影画廊(Peter Fetterman Gallery)。1994年伯格玛艺术中心建成后,皮特·费特曼摄影画廊率先进驻,而且是当时唯一的摄影画廊。
皮特·费特曼画廊的照片经营侧重于“人文摄影”(Humanist Photography),名家作品包括亨利 · 卡蒂埃-布勒松、塞巴斯提奥 · 萨尔加多(Srbastiao Salgado)、史蒂文 · 麦凯瑞(Steven McCurry)、安塞尔 · 亚当斯(Ansel Adams)、保罗 · 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威利 · 罗尼(Willy Ronis)、安德烈 · 柯特兹(Andre Kertesz)、曼努埃尔 · 阿瓦雷兹 · 布拉沃(Mannuel Alvarez Bravo)、莉莲 · 巴斯曼(Lillian Bassman)、潘提 · 萨玛拉提(Pentti Sammallahti)、史蒂芬 · 威克斯(Stephen Wikes)、杰弗瑞 · 康雷(Jeffrey Conley)等。
走进皮特 · 费特曼画廊,俨然进入一座摄影艺术博物馆。宽敞的主展厅定时更换的主题展览,总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还有一间展示萨尔加多作品和豪华版巨型画册的展厅,其精美之致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我见过的最讲究画廊环境设计的摄影画廊,真正体现了其广告词“费特曼和他的团队致力于在亲密友好的沙龙环境中,提升公众和客户对摄影这种最强大媒体的认识和欣赏。”
皮特 · 费特曼画廊的一大名家摄影作品收藏是布勒松的中幅黑白银盐照片。2011年初,画廊在先后举行的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会和洛杉矶艺术展销会上,以自家存货富裕的照片艺术市场硬通货—布勒松和萨尔加多的大量原作照片,在经济低迷期里收获颇丰。
皮特 · 费特曼画廊是国际级照片交易会场的必到之客。2014年画廊参加了首届中国上海艺术影像展,那是费特曼先生从未见过的大阵仗,但也是他唯一在生意上颗粒无收的遭际—没完没了的人流,不停地拍照,可是谁都不买。 皮特·费特曼摄影画廊,2013年。
皮特·费特曼摄影画廊的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珍品照片参展洛杉矶艺术展销会,2011年。
罗斯画廊举办的马丁·帕尔影像作品展,2011年。
帐篷相机摄影:欧洲山毛榉,英国伦敦北部汉普斯特荒野,2017年。摄影:阿贝拉多·莫瑞尔(© Abelardo Morell)罗斯画廊
由罗斯·索萨纳(Rose Shoshana)以自己名字创建于1991年的罗斯画廊(Rose Gallery),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伯格玛艺术中心,是国际公认的经营20、21世纪纸上艺术作品,并侧重于摄影照片的画廊。除了每六个月更换的展览之外,罗斯画廊还参展美国和国际重要艺术博览会。罗斯画廊代理的现当代摄影艺术家包括:多萝西娅 · 兰格(Dorothea Lange)、威廉 · 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葛拉希拉 · 伊图碧德(Gracicla Itubide)、马丁 · 帕尔(Martin Parr)等。
我印象最深的罗斯画廊摄影展览,一是2011年1月的马丁 · 帕尔影像作品展,展出了一批利用照片制作的相当于“装置艺术”的小型立体作品,为烘托展场的整体意趣,特别在展墙上敷印了三个巨幅的马丁 · 帕尔半身像,其中之一为黑白负像。这是独具匠心的展览设计,凸显了罗斯画廊的专业素质。
二是2018年1月古巴裔美国摄影师阿贝拉多 · 莫瑞尔(Abelardo Morell)的新作展览。莫瑞尔以“相机暗箱”(Camera Obscura)系列黑白照片奠定了他在当代摄影艺术史上的地位,他把世界摄影史开篇的“小孔成像”原理,古为今用拍出富有当代精神的艺术影像。这个在观念上相当于折返摄影史原点的拍摄效果,令他欣喜不已:“第一张照片曝光了8个小时,照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是摄影术的发明者,激动极了,并且这个成像的全部过程和它的结果都是自然的,所以我非常喜欢它。”此次在罗斯画廊的展览是莫瑞尔在英格兰原野,利用帐篷顶部的一个小孔将周围的景观投射到土地上的作品,彩色照片效果宛若19世纪浪漫主义画家约翰 · 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的风景油画。
罗斯画廊致力于艺术品收藏的持续发展,虽然策展项目大多以摄影作品为主,但近年来经营品种已经扩展到设计、书籍制作和雕塑等媒介的艺术家。三、其他地区的特色画廊自然影像画廊外景,2010年。
自然影像画廊内部,2010年。自然影像画廊
拉荷亚(La Jolla)是美国加州最南部跟墨西哥接壤的圣迭戈市(San Diego)的一个海滨地区。拉荷亚市中心分布着精品商店、露天咖啡馆、艺术博物馆和古老的教堂,当然也有众多艺术画廊。在市中心主干道上,除了几家经营工艺美术制品和绘画雕塑品的画廊外,还有一间专门经销私人摄影照片的自然影像画廊(Images of Nature Gallery),这是被誉为“传奇自然摄影师”的托马斯 · 曼格尔森(Thomas D mangelsen)开设的连锁摄影画廊之一。
“作为这个时代最多产的自然摄影师之一,托马斯 · 曼格尔森是一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也是一位摄影艺术家。” 他被《户外摄影》杂志评为“40位最具影响力的自然摄影师”之一。1978年曼格尔森在怀俄明州杰克逊开设了第一家自然影像画廊,随后,他又陆续在美国多地开设了连锁画廊。
像曼格尔森这种私人画廊,一般都连锁化地开设在美国艺术重镇和旅游胜地的繁华商业区,属于拍摄和经营双丰收的画廊之列。其成功之道,除了自然摄影的高成本和拍摄难度之外,还有美国社会对野生动物题材的普遍喜爱。在美国,户外摄影(Outdoor Phtography)极具群众基础,就像中国的风光摄影。户外摄影照片大都用于家庭客厅及机构办公室的室内装饰,因此具有广泛的销售市场。美国的摄影市场分类精细,可以说,每一类题材都有其生存空间。卡梅尔小镇街头的韦斯顿摄影画廊,2008年。
韦斯顿摄影画廊展销的安塞尔 · 亚当斯照片,2005年。韦斯顿摄影画廊
距离旧金山不远的卡梅尔(Carmel)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海滨小镇。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掩映其中的是一家家艺术画廊。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曾于1969年迁居于此,为其宅邸命名“可以居”。卡梅尔的早期居民大都是自由艺术家,世界摄影史上f/64摄影群体代表人物安塞尔 · 亚当斯和爱德华 · 韦斯顿(Edward Weston)等人,曾将此地作为实践“纯影派”摄影艺术的根据地,而且都在此安家落户。
卡梅尔后来确实因为有了亚当斯和韦斯顿这样的居民而名声远扬,许多世界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便拍摄于此地并在他们的工作室里诞生。1984年4月22日亚当斯在卡梅尔逝世。而今名家已远,作品永存史册。韦斯顿的后人仍然居住在卡梅尔小镇,开设了这家摄影画廊,主打亚当斯和韦斯顿留下的那些经典之作。
进入韦斯顿摄影画廊,本以为在自家经营的画廊里面,韦斯顿的作品一定很多。其实不然,画廊主只是在正门入口处陈列着一面墙的韦斯顿作品。当然,都是他的经典名作,售价每张几千美元不等。而亚当斯的作品,无论从数量上、幅面上,还是价格上,都比韦斯顿的作品吸引人。画廊还经营一些世界当代名家的作品,包括布勒松签名的社会纪实类经典名作,这是画廊主要经营的唯美风格照片的唯一例外。安塞尔 · 亚当斯摄影画廊外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2008年。
安塞尔 · 亚当斯摄影画廊内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2008年。安塞尔 · 亚当斯画廊
安塞尔 · 亚当斯14岁时与父母同游“优胜美地”(Yosemite),此地的壮观美景改变了这个梦想成为钢琴家的少年的人生志向。他用父母赠送的一台柯达牌布朗尼方形相机拍下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由此开启了摄影生涯。自从第一次见到这片令人迷醉的地方,此后每年他都要专程到此旅行摄影。1937年亚当斯迁居优胜美地,他对这里倾注着“百看不厌,百拍不烦”的感情,一直持续到1984年去世。
亚当斯被视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众化的摄影师”。他将摄影技术的实验与钻研精神贯彻到极致,由他本人亲自拍摄制作的精彩作品,最终成为黑白艺术照片无与伦比的典范。亚当斯的美国西部风光摄影,不但促成了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设立与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行政立法,而且以其精湛的摄影形式,展现出西部风光细致动人的景观,因而成为美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名象征人物。
安塞尔 · 亚当斯摄影画廊坐落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里游客如织的地方,这里有用他的原底片印放的有基金会证书的经典名作照片,还有他撰著的图书和各种名作衍生纪念品。亚当斯的摄影美学风格有其深入人心的隽永魅力,而亚当斯的风光摄影模式在数码时代依然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