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面临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而言,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政策措施,无疑是经济增速放缓中的一抹亮色。
“双创”新热潮
回溯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就曾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希望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去年全国两会,“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指出着眼于“双目标”,坚持“双结合”,打造“双引擎”,迅速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新热潮。
这一年,中国创业产生的企业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65万个,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1.16万家,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想通过创业获得开辟事业,而“创客”一词的社会化正是符合了这一浪潮需要,通过开源硬件和互联网众筹的力量,创客运动让硬件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
一时间,在越来越多的团队、个人、创业者,带着各自的创意想法,来到“创客平台”这样的组织里,通过借助一些硬件创新环境、3D打印机、机械设计等帮助,用较低的成本,较快地将产品做出来。同时,一部分创客们也开始更娴熟地利用网络营销方式,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产品,从而不断地扩大规模,在此基础上创建自己的公司。而越来越多的“创客空间”也开始演化为硬件创新孵化器、创业项目投融资基金组织等功能各异的平台。
在政策方面,着眼于“双目标”,坚持“双结合”,打造“双引擎”,推动创新创业,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发改委指出,截至2015年底,各部门、各省(区、市)已陆续出台支持创业、创新、就业的政策措施共1997条。
在税收方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落实高新技术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400多亿元,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随军家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等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80多亿元。
减税激发了各地创新创业激情,在这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之下,无论是站在时代风口的互联网行业,还是在实体经济中份量较重的传统企业、科研院所,都力图让自己成为创新或者支持创新的主体。似乎,“创客”已经成为一个被社会化了的标签。据了解,2015年,江苏国税纳税企业新增30万户,同比增长28%;浙江国税(不含宁波)纳税企业新增17万户,同比增长22%。
“创客”离不开政府扶持,必须深耕制度红利。“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尽快出台市级政策文件,明确支持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加快推进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