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已经今非昔比,从工业部门的一个细小的分支,到今天对经济和社会发挥全局性的影响——有很多词汇从各个侧面描述这种影响,信息社会,网络经济,数字地球,如此等等。科普作家詹姆斯·格雷克走得更远,他在2011年出版的《信息简史》(已有中译本)中说,“万物源自比特”,“信息是物理的”,因此,“物理定律就是处理信息时所用的算法”,“每一颗正在燃烧的恒星、每一个星云、每一粒在云室留下幽灵般痕迹的例子,都是一台信息处理器,而宇宙也在计算着自己的命运”。不妨把这种思想理解为“世界,用信息表达”,意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通过信息来表达,没有信息,我们无法描述任何事物,或者说,人对任何事物的意识,除了信息,并无其他。接受“信息表达世界”或者说“信息定义世界”的观念,进一步就是“世界无非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全局性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今年,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的五年里,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以今年正是一个关键的年份,必将成为一个被反复观察的历史切片。此刻,正值年初,我们想象已经获得了全年的切片,把它放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相关的哪些现象,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改善公共管理
信息技术工具将改善公共管理。人们已经认识到,各级政府的任何一项政策,如果想取得实质进展,资金支持往往是一个必要条件。从2016年起,人们还将认识到,任何一项政策,如果要发挥效力,没有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也将寸步难行。举一个例子。2015年12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文件,国有企业将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又分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其中的公益类国企,“要把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重要监管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如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需要为每一个公益类国企部署准确细致的信息收集工具,并通过恰当的信息发布平台将关键信息开放给公众,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用武之地。对于庞大的现代国家而言,想达到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的目的,除了用好信息技术,并没有其他的办法。
信息技术作用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充分注意到了。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益民服务列为一项重点行动,要求“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具体表述为:“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等,加快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
借助信息技术展开的各种测量和研究将成为公共决策中不可或缺的环节。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各类社会智库更多地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社会智库的发展进入加速上升通道。这些智库提出决策建议的依据,首先是对数据的挖掘,由此信息采集、存储和分析系统大量部署,联结成公共管理的“大脑”。
在生产和流通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赖于准确的经济信号,因为信息的非对称性常常损害这种效率。价格是一种经济信号,但经营者和市场管理者仅仅拥有这种信号,还不足以做出恰当的决策。信息技术将为增强经济信号提供更多工具。
目前对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经济信号的方法最为依赖的行业是金融。结构化数据的生产者一旦——不要说一旦,哪怕是一刻——停止输出数据,全球的股市就会停摆。未来需要一个实时数据终端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而商业智能也将从企业扩展到行业。
处于“换挡焦虑”中的中国经济尤其需要信息技术增强经济信号,因为焦虑来自对未来的迷茫,能够部分地消除迷茫的只能是大量的经过分析的数据。当人人都在谈论结构性改革、去过剩产能等等词汇的时候,它们的内涵其实是模糊不清的。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哪些算是过剩产能,会不会某种产能在某个时点不再是过剩产能因此暂时不“去”为好?回答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丰富经济信号。
经济信号回路得到信息技术的增益,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有效协作才成为可能。
形塑高端服务业
高端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部门,当农业产值趋向稳定,制造业因为全球市场活力的下降实际出现萎缩,高端服务业就肩负起提供增长动能和创造就业岗位的重任。
对高端服务业的定义很多,通常指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的服务业,涵盖很广:科技、教育、金融、物流、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咨询信息、创意设计等等,都被归入高端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相关的还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认为是服务于制造企业的服务业,或者,更广义的,服务于一切生产及商业活动的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概念则侧重于服务业的发展,它指经过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而成的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应能为社会提供高附加值,满足社会高层次和多元化需求。三个服务业的概念有重叠。
高端服务业将成为2016年中国经济的突破口,不仅关系到增长和就业,而且承担着实现“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具体任务。高端服务业仍处在生长期,也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提供了机遇。抓住这些机遇至少有两种途径,一是为高端服务业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一是通过互联网创业的模式,直接投身高端服务业。后一种途径已经导致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和蓬勃。延续既有的趋势,2016年,预计出现“新商业物种”的大爆发。当然其中会有很多消亡,强壮的、能够适应市场的新商业物种,将会生存下来,改变整个商业图景。
应对信息安全挑战
2016年,信息技术行业还将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中获得发展机遇,为应对危害程度不断增加的信息安全挑战提供方案。今天谈论信息安全的具体内容已经需要一个细致的分类法——与公共安全相关的信息安全(如信息安全用于反恐),与文化安全相关的信息安全,与经济运行相关的信息安全,与工业控制相关的信息安全,与商业利益相关的信息安全,与个人财产相关的信息安全(如信息安全用于反诈骗),与隐私保护相关的信息安全,如此等等。信息物理系统、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又为信息安全产业带了了全新的技术环境。综合各家研究机构对中国信息安全行业规模的估计数据,目前大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在15%至20%之间。随着需求的扩大,我们可能观察到2016年信息安全行业出现更高速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