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和农民。凭借地缘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高职院校可从以下三条途径参与乡村经济振兴:以涉农企业为服务载体,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目标,为地方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所需的技术、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设涉农专业和涉农课程,为乡村建设管理培养和储备各类专业人才。
高职积极参与乡村经济振兴,不仅是高职院校建设一流院校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专任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良机;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未来参与乡村经济振兴的通道。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乡村经济振兴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经济振兴的进程与发展中的困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相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三农”工作,认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至今,党中央连续15年发布的1号文件都在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加大了涉农项目相关税费的减免力度,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第一阶段截止到2020年,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设;第二阶段截止到2035年,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三阶段截止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小农经济占比较大,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产业链单一,常出现丰产不丰收,这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困境。以产于广东湛江徐闻地区的菠萝为例,2018年广徐闻菠萝获得高产,往年田头收购价每斤2.3元,但是今年徐闻菠萝上等果田头收购价每斤仅0.6元至0.7元,次果最低卖到每斤0.2元。菠萝滞销导致果农眼睁睁看着菠萝在地里烂掉。一方面果贱伤农,绿色环保、品质优良的菠萝也受滞销影响,丰收没有给果农带来应有的收益,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并没有因为菠萝的高产而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农产品的产和销脱节严重。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依然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落后的情况,市场竞争力弱。部分被帮扶的贫困农民,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
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仅缺少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原因在于我国乡村发展缺少整体规划,乡村经济管理落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尤其是基础教育、医疗条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涉农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追求速度逐步转向追求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逐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不应仅局限于农产品质量和绿色产品,而应作为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全过程。要振兴乡村经济,产业升级及调整产业结构是重头戏,质量兴农及绿色兴农是必要举措。
1。绿色兴农
绿色兴农是指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户增收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保证农产品绿色无污染。只有发展绿色农业,才能满足新世纪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才能确保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浙江省是我国的林业强省,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高校。浙江农林大学立足于浙江省农业经济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利用本校林学、林业工程等优势学科的科研优势,在竹产业、香榧产业、山核桃产业、铁皮石斛产业等绿色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从产业规划、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到后期加工、经营销售、品牌打造、采摘旅游开发等环节全程参与,学校一系列科研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十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完成绿色经济发展项目1300多项,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1
2。质量兴农
质量兴农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关键的子战略。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正在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构建质量兴农战略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农业的质量变革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只有树立品牌,进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立足当地特色农业,依托涉农企业,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借助地缘优势,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拓宽社会服务渠道,为本地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出谋划策。
(二)借助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产业的主要从业者。农业部2017年出台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规划中还提到,“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是主动选择的“职业”。参与乡村经济振兴,高职院校可以在提升农民素质,以及培育储备新型职业农民两方面开拓细化培训工作。
1.农民素质提升培训
对于“传统农民”,为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借助高职院校完善的培训平台,高职院校教师可为农民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例如财经专业教师可以提供会计、审计、统计、投资理财、金融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农业作物专业教师可以提供作物生产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商科专业教师可以提供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方面的技能培训等。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对于“新型农民”,高职院校应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经纪人为培训目标,提供新型职业农民认证服务;对于有知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可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增强其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其创业及经营管理能力。
2016年10月,上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了第二期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培训学员共有87名,学员是来自上海郊区的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的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中高职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青年。培训时间为三年,培训形式包括专家讲座、创业辅导、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培训课程包括创业能力提升、商业模式完善、方案论证路演、项目孵化落地和跟踪指导服务五大类。2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上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培训经验,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方面深入发掘,开展具有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除在学校举办培训班之外,还可以在农村设立培训基地,提供远程在线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微视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三)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建设管理
乡村经济的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投身于农业产业中。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时,以及开展实习实践、精准扶贫活动时,都可以围绕乡村经济振兴进行调整,为乡村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专业人才。
2011年,江西省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联合招生,大专学制两年,本科学制三年,毕业时可获颁国家承认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招生对象为江西省内农村学生、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专业技术人员、村两委干部、农村优秀青年等7类人员,学员需要参加选拔考试。学费全部由财政和学校承担,学员不需要脱产学习,农闲时上课,农忙时务农。
根据江西省委农工部的数据显示,7年来,该项工程共招收近5万名学员,2.6万名毕业学员中有40%当选村“两委”干部,42.5%在农村创新创业,其中有310人成立农民合作社,62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这项工程为江西省的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专业人才。3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考虑增设涉农专业,其他院校可增设涉“农”课程,例如开设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食品安全、农村财务管理基础、农民理财、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等课程,为绿色农业、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践主要以到企业实习为主,可增设一些走进农场、了解农产品、感恩农民的实习实践活动,通过“精准扶贫活动”“助农行动”“三下乡”等活动作为了解农业,了解农村和了解农民的窗口,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乡村经济振兴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可以针对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农产品营销策略、农产品订单生产、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等专题进行调研,通过技能大赛等方式探索乡村经济振兴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乡村经济建设培养和储备各类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乡村振兴的优势分析
(一)地缘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参差不齐。高职院校须立足本地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当地的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高职院校可借鉴“浙农林大”模式,为地方特色农业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助力。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隶属于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省农垦总局),战略物资及安全食品是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的两大主业板块,其中战略物资主要包括天然橡胶和剑麻;安全食品主要包括蔗糖、畜牧、乳业、粮油、农产品。广东农垦集团公司辖区现有土地面积343万亩,下设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5个二级农垦集团公司(农垦局),47家国有农场,同时代管37个行政村。借助广东农垦集团公司提供的产业平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参与广东乡村经济的振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二)专业优势
高职院校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主,教师结构中有一定比例的老师来自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些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6年至2018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的专业教师团队,为广东农垦全面推行内部控制建设以及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团队教师以现场培训、网络在线答疑、现场走访等方式,协助广东农垦总局及下属83家企业顺利完成了广东农垦总局布置的在垦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任务。在组织架构设置、业务流程梳理、确认经济业务活动中风险点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财经学院的专业教师团队提供了多项专业咨询意见。该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东农垦总局的信任,为后续的校企合作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人才优势
乡村经济振兴,人才是根本,素质是关键。乡村经济振兴,不仅需要提升农民的素质,而且需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高职院校须在已经具备的专业优势基础上,根据本地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设相应专业、为各地乡村振兴提供技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化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注释:
1资料来源:《科技金融时报》,浙江农林大学整合科技特派员力量精准服务遂昌农林产业发展, http://kjb.zjol.com.cn/html/2017-01/13/ content_2575346.htm?div=-1
2资料来源:《上海农业网》,市农广校启动第二期青年农场主培训 助力青年农业人才踏上创新创业之路,http://www.shac.gov.cn/snzt/ xxnmpx/mtbd/201611/t20161103_1621702.html
3资料来源:《江西农村网》, 江西“一村一名大学生”助力乡村,http://www.jxncw.gov.cn/zd/298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