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何藩被称为“东方布列松”,尽管他没有直接受到布列松的影响,却与这位大师如有神交。“我和布列松除了拍摄风格相似,遭遇也很像。他很爱电影,原来也想做导演的。但电影这个媒介,不能让他有更好的表现,摄影可以,所以他离开了电影圈。”对何藩来说,由衷遗憾的是,他并未能有机会与这位大师见面。
颠覆与失焦
威廉·克莱因 中平卓马
1 威廉·克莱因作品
2 威廉·克莱因作品
3 中平卓马作品如果说摄影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已经被纪实摄影界奉为圭臬,那么威廉·克莱因的摄影大概就是要将这样的浪漫彻底摧毁。生于美国的法国摄影师威廉·克莱因,以充满颗粒感、模糊和变形的“废片”,颠覆性地改变了摄影的可能性。
“照相机是一杆机关枪,我的任务就是要强迫对象与我发生关系。”他的拍摄手法粗粝而暴力,因此他的照片也呈现出狂乱的气质。在他的照片中,人脸已经是构图的元素,那些或放大,或遮挡,或模糊不清的脸出现在画面中,看似混乱的构图,却潜藏了人物的多重关系。克莱因的作品充满矛盾、混沌和冲击感,为观众构建了一场充满激情的都市迷梦。
威廉·克莱因的摄影撼动了过去纪实摄影的经典性,也为之后的摄影师们带来无限可能,日本摄影大师中平卓马便深受影响。中平卓马在大学毕业后,进入文艺思潮刊物《现代之眼》担任编辑,开始大量书写与摄影相关的文字,无意间看到了威廉·克莱因的作品,并开始迷恋摄影。
在中平卓马眼里,威廉·克莱因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持有相机的能力,他的作品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基点,让对象摆好位置,拍摄出虚构的作品。为了拍出那种“摇晃、倾斜”作品,中平卓马以粗糙的高反差粒子、失焦、晃动,与街头抓拍等创作方式进行影像革命,颠覆了当时日本摄影界以精准、唯美为主的摄影美学标准。中平卓马穷极一生都在探寻摄影的本质,也不断推翻自己的风格,甚至在照片中舍弃自我。正因如此,他的照片带着孤绝的魅力与力量感。
20世纪60年代末,中平卓马与森山大道、高梨丰等人一起创办了《挑衅》(Provoke)这一风格迥异的杂志,杂志中的照片风格正来自克莱因的都市摄影集《纽约》,照片以变化的拍摄视角,记录下了粗犷失焦的日本社会。
为了克莱因拍出那种“摇晃、倾斜”作品,中平卓马以粗糙的高反差粒子、失焦、晃动的创作方式进行影像革命,颠覆了当时日本摄影界以精准、唯美为主的摄影美学标准。
抽象与真实 东松照明 森山大道
“东松照明开辟了日本摄影的新领域。对他的仰慕之情在我的摄影作品中留下印迹。我的眼中没有其他摄影师。”摄影师森山大道曾如此直言不讳地表达他对东松照明的崇拜。
东松照明是成长于战后日本的摄影师,他以现实主义的风格记录了自己记忆中的关键经历——二战的毁灭性及其后续影响。他的照片是鲜活的,摇晃带来模糊而抽象的视觉体验。
不论是拍摄遭受原子弹轰炸后的长崎,还是被美军控制的现代化日本,他的作品往往主观性甚于主题。
这种对街头对象的捕捉,也延续进森山大道的作品中。森山大道以高反差、粗糙、焦点模糊的街头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年轻人的拥趸。他曾在采访中说:“如果谈作品,我会说,其实我的关键词有两个,‘不安‘和‘焦躁’。”
森山擅长对街头风景的挖掘,他常常一边行走一边按下快门,又在暗房中进行粗暴的冲印作业。这样的照片呈现出粗大的颗粒,又体现出十足的动态感。
不论是东松照明还是森山大道,他们的作品都以另一种方式追求着真实。
1 森山大道的《城市街头》
2 东松照明的《日本》
3 森山大道的《野狗》
TIPS师徒关系
濑户正人是森山大道的学生,也曾做过深濑昌久的助理,他的代表作是1996年获得木村伊兵卫奖的《静音模式》,这个系列是他在地铁上偷拍的女性肖像。在向森山大道学习的过程中,他学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作家式的思维,同时也成功摆脱老师的影响,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独特与诙谐 托尼·雷-琼斯 马丁·帕尔 水谷吉法
1 托尼·雷-琼斯的《赫恩贝,肯特》
2 马丁·帕尔的作品《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选自《常识》Common Sense
3 水谷吉法的《东京鹦鹉》托尼·雷-琼斯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摄影师,他的作品也集中于街头风格的摄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在美国生活的五年经历,使他能像一个外来者一样,逐渐发掘英国人和英国社会的独特性格。
“我的目标就是要传达英国人的精神和情绪,英国人的习性和生活方式。在这些东西消失前或者逐渐美国化之前,我希望用我独特的视角来记录下它们。”托尼擅长捕捉处于放松状态的人物,他拍摄海滨、节庆、社会风景,而且集中在“人”这一视角上。在他的作品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场景也常让人忍俊不禁,却也深刻揭示了英国人“现代性精神错落”的心理状态。
英国科学博物馆曾举办托尼与另一位英国摄影大师马丁·帕尔的联展,展览名为“只在英格兰”。实际上,马丁·帕尔的作品深受托尼的影响。他的作品集中在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上,只是他的镜头充满讽刺性,他将英国人生活中滑稽的一面表现出来,以辛辣的幽默方式呈现肥皂剧般的社会景观。
1984年,马丁·帕尔开始用彩色拍摄,拍摄时他使用环形闪光灯以产生饱和的色彩,这成了他标志性的拍摄风格。
日本青年摄影师水谷吉法曾谈到对马丁·帕尔作品的喜爱。他的作品最主要的一个特征便是色彩艳丽,对他而言,色彩是提高摄影作品强度的重要元素。
水谷吉法的作品虽然拍摄的是现实的生活,但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形成了属于他风格的形式感。他惯用数码相机,也会通过电脑调整出符合作品主题的颜色。对他来说,现实反倒是色彩的载体,影像中的画面是色彩、意识、思维、情感及感受的集合体。
马丁·帕尔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摄影师,他认为托尼·雷-琼斯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照片是关于英国的……超现实的画面中往往有多种内涵。这些作品让我明白照片所能带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