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看天下

“中国飞人”苏炳添: 我是越老越妖

作者:● 本刊记者 王一博 / 文 李莎 / 编辑
苏炳添则给自己的坚持赋予更大的意义,“告诉后面的人,不是练到二十五六岁整个体育生涯就结束了,还可以练得更长。”

去雅加达参加亚运会前,苏炳添夸下海口,要把冠军拿回来送给儿子。妻子林艳芳对他说:“你要是拿不了,就别回来了。”去年10月举行婚礼后,苏炳添不止一次对媒体说,现在把家庭看得更重要。今年7月儿子出生时,苏炳添还在从瑞士回国的飞机上。

入驻雅加达后,田径自媒体人田兵一直记录苏炳添的训练状态。但直到男子100米决赛前,田兵的心都沉不下来。8月26日是雅加达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比赛日。那天先举行了女子百米决赛,外界看来中国队板上钉钉的金牌却旁落他人。压力转移到苏炳添身上。

在男子百米项目上,中国选手想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还为时尚早,因此亚运会和全运会的分量不言自明。

田兵清晰记得苏炳添赛前的状态。热身时,他出了很多汗,头发被汗水打湿。他的眼神十分平静,目光成直线,却透出杀气。“没有多余的扫射,没有多余的游离,很专注。”

就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刘翔,志在必得。

没拿过冠军的短跑王

采访安排在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的一个摄影棚里。苏炳添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倒不是迟到,他下了飞机就匆匆赶往酒店安置行李,却在路上堵了很久。为了不耽误后面宣传片的拍摄,采访和化妆是同步进行的。

和苏炳添的团队沟通采访时,他的经纪人开玩笑:“担心他聊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与苏炳添相熟的田兵也给本刊记者打预防针,说他很低调,“对外不多言语”。

这与人们惯常印象中张扬霸气的百米飞人形象并不相符。在百米赛道上,苏炳添创造过很多荣誉,甚至被誉为刘翔之后的田径偶像。2007年成为职业运动员以来,苏炳添荣誉等身。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位突破10秒的亚洲本土选手,是男子60米亚洲纪录的保持者,100米两次追平亚洲纪录。1米72的苏炳添,在被牙买加和美国选手霸占的百米赛道上,成为为数不多的亚洲代表。尽管如此,在本届亚运会之前,仍有人说苏炳添是“无冕之王”。

在雅加达亚运会前,苏炳添几乎所有的光彩表现,都是在各项田径专项赛事和商业赛事上创造的。这位飞人,从未在亚运会和全运会的赛场上拿过冠军。

苏炳添也曾对媒体自嘲,就连以前参加省运会,他也没拿过冠军。

2009年全运会男子百米,初出茅庐的他位列第五名;2013年全运会,张培萌以0.04秒的微弱优势战胜他;2014年仁川亚运会,卡塔尔非洲裔选手费米·奥古诺德跑进10秒内,他屈居亚军;2017年全运会,他败给势头强劲的谢震业,后者包揽了100米、200米两块金牌。

接受本刊采访时,苏炳添坦言,亚运会的比赛甚至比自己9秒91平亚洲纪录那一场还要重要。

他需要在雅加达证明自己。

剑指蓝天

采访中的中国飞人仿佛被固定在椅子上,任由化妆师在脸上涂抹。尽管无法面对面交流,但苏炳添尽力通过面前的镜子,与记者有眼神接触。回忆起在雅加达的经历,苏炳添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的声音不高,言词流畅,没有废话。

出征亚运会前,苏炳添心里没底。去年冬天,他换了教练。美国教练兰迪·亨廷顿讲究高强度、小训练量。苏炳添觉得自己“练得很好,但是练得很少”,信心不足。

苏炳添还记得百米决赛候场时的情景。他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动作,提醒自己注意听发令枪,又在心里说了很多遍“冷静”。“这个是(综合)运动会,你是要奔着冠军去跑的,跑多少秒反倒不那么重要。”

很多媒体用酣畅淋漓、毫无悬念,来点评那场比赛。苏炳添的对手包括日本名将山县亮太、世青赛冠军佐利、卡塔尔选手托辛·奥古诺德。出发后,苏炳添一直保持前列,跑到70米时,他逐渐把其他人甩在身后,率先冲过终点线。9秒92,亚运会新纪 录。

冲线后,苏炳添伸出左臂,做了剑指蓝天的动作。田兵在看台上放声大哭,周围的观众不解地望向他。“别人只是觉得你是一个名将,你赢是应该的。我一直跟随着他,我知道这一切背后很不容易。”田兵对本刊 说。

在田兵的记忆中,苏炳添另一次“剑指蓝天”是七年前。2011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苏炳添以10秒16的成绩第一次打破全国纪录。此前,10秒17的全国纪录已经尘封了十三年。冲过终点时,苏炳添将手臂伸向蓝天。有摄影记者捕捉了这个画面。后来,苏炳添还拜托田兵找这张照片。“(当时)完全没有想到会跑到那种(成绩),就是从那一场比赛开始,这几年越来越强。”苏炳添说。

某种程度上,田兵觉得两次“剑指蓝天”,就像苏炳添职业生涯的两个重要节点。一次宣告了他的横空出世,一次证明了他在百米赛道上横扫亚洲。苏炳添与妻子林艳芳少练点

去年6月,田兵跟随国家田径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训练。某天晚饭后,运动员们回到各自房间休息。田兵来到苏炳添的房间,却看到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写训练日记。田兵接触过很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但这个细节让他感到意外。

苏炳添是个喜欢回顾总结的人。以前,他把所有的比赛资料存在电脑里,空闲时就翻出来,从头到尾看一遍。“你要重新看一次(录像),才会把要改变的东西或者要注意的东西勾想起来。”苏炳添说。

另一个让田兵惊讶的习惯是,苏炳添用皮尺测量起跑器前后脚的距离和角度。这是新教练兰迪·亨廷顿要求的。苏炳添曾见过博尔特这样做。那时,他还是用脚丈量。亨廷顿觉得,脚步衡量存在误差,若想得到冠军,分毫之差都不允许。

亨廷顿是美国人,曾培养出跳远传奇名将迈克·鲍威尔。鲍威尔在1991年创下的8米95的男子室外跳远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2013年,国家田径队施行“走出去,请进来”政策,大规模聘请世界高水平外教。亨廷顿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中国。

刚跟着亨廷顿时,苏炳添觉得“完全颠覆”了。哪怕是最简单的下抬腿练习,亨廷顿都说“全错了”。采访中,苏炳添从桌上的纸巾盒里抽出一张纸巾,模仿大腿与小腿的摆动,向记者解释动作要领。“感觉挺容易做的,但是你要用到那种力量做出来的话,发挥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你要做得好,非常 难。”

亨廷顿刚来中国执教时,曾对媒体感叹,最难的是如何引导中国运动员调整心理。“这并不是语言的问题,我没法进到他们脑子里去,想帮助他们调整都不得其法。”

多年来,中国竞技体育一直追求刻苦训练,宣扬带伤上场的拼搏精神。有媒体曾记录,刘翔出征雅典奥运会前,他的教练孙海平制定的训练计划,运动量之大甚至让刘翔在结束时大口呕吐。

亨廷顿不是要求大运动量的“严师”。去雅加达前,苏炳添心里一度很不踏实,因为“练得很少”,“少得自己都觉得可怕”。苏炳添要求“练多点”,亨廷顿说“NO”。

“不会跑步”

短跑向来不是亚洲人的强项。基因优势令牙买加、美国选手称霸百米赛道。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百米比赛中甚至跑出逆天的9秒58,这是人类第一次跑进9秒6大关。

苏炳添崭露头角那几年,田径圈流行一个说法,前30米博尔特也未必跑得过苏炳添。苏炳添爆发力好,起跑反应速度快,但后半程一直是他的弱项。

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因为抢跑被罚下场,另一位中国选手张培萌则跑到10秒00,刷新了全国纪录。当欢呼声都送给张培萌时,苏炳添把自己被罚下场的照片存在手机里。

为了一雪前耻,2014年,苏炳添参加的比赛比往年多一倍,但成绩并不好。那年仁川亚运会后,亨廷顿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提出苏炳添在跑到50、60米时,存在节奏混乱的问题,这导致他在后半程速度和力量不够。

2014年冬天,苏炳添和主教练袁国强商议后,决定改变起跑脚——从右脚在前换为左脚在前。“我必须要从第一步开始,改变技术动作,包括肌肉的记忆。”苏炳添回忆。这相当于让一位运动员忘记如何跑步。那时他去美国训练,教练带来一位当地的女运动员,结果他跑不过那个女孩。

练了一个冬天,依然没有找到最佳状态。苏炳添回忆,他换脚后在美国跑的第一场比赛,60米跑了6秒71。但是改技术前,他的最好成绩是6秒52,这也是当时60米的全国纪录。成绩不升反降,苏炳添怀疑过改变技术究竟是不是正确选择,也想过“不行的话我就退役算了”。

这不是苏炳添第一次产生放弃的想法。2007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是苏炳添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大赛。十一年后,他向本刊记者回忆起这场比赛,用了“改变命运”这个词。

2006年12月,17岁的苏炳添进入广东省田径队,跟随袁国强训练。进入省队前,苏炳添的最好成绩是10秒59。入了省队,反而越跑越慢,最糟糕时在10秒8左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秋天。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前,苏炳添的信心降到谷底,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回去读书。袁国强劝他:“你还小,再坚持一 下。”

结果,苏炳添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名列第五。比完赛,袁国强激他:“还继续练吗?”“练。”

与刘翔不同

“从那一次比赛开始,我才完全确定做一个职业运动员。”苏炳添对本刊说。

2014年的技术改变,仿佛是这次经历的重现。但与17岁的自己不同,改变起跑脚让苏炳添彻底把每个环节的技术吃透了。

一直到2015年5月10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川崎站上,苏炳添以10秒10的成绩拿到男子100米比赛第三名,他感觉“开始有一点掌握了”。十天后,他在北京站的比赛跑到10秒06。

又过了十一天,他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的比赛,以9秒99的成绩拿到第三。这是苏炳添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打破了此前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的全国纪录。他也成为在正常风速下,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跑进10秒以内的亚洲本土选手。此前,卡塔尔曾有两位非洲裔选手跑进10秒,日本人桐生祥秀则在3.3米/秒的超风速情况下跑出过9秒87的成绩。这是苏炳添记忆中最畅快的一次破纪录。“所有的中国人或者整个亚洲都非常渴望破10秒,亚洲(运动员)努力很多年都没有做到。”

苏炳添突破10秒那天,刘翔也在比赛现场。比完赛,苏炳添还没走出赛场,刘翔就离开了看台,等着向苏炳添祝贺。后来,刘翔发微博说:“有幸见证了中国男子100米新纪录!苏炳添真的太棒了!”

很多人把苏炳添看作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新希望。但在田兵看来,二人是不一样的英雄。一个在运动生涯早期就创造了历史,达到巅峰。另一个是靠“坚持的力量”,一步步突破、超越。

苏炳添很敬佩刘翔,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受伤后,刘翔选择继续坚持。刘翔退役后,和苏炳添保持着联系。他曾特意嘱咐苏炳添,要保护好身体,不能受伤。今年亚运会后,刘翔又对苏炳添说,争取跑到东京奥运会。

现在,苏炳添对身体格外爱惜。一旦察觉有任何不适,“马上把所有的训练停止下来”。

2018年8月26日,苏炳添获得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

2015年8月23日,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与博尔特分到一组(@视觉中国)与博尔特的较量

苏炳添的左眼下方有一道伤疤。那是儿时和同伴嬉闹时,因为跑太快,撞到地上落下的。

和所有优秀运动员一样,天赋在他小时候就显现了。和同学玩耍,他总是比别人跑得快。尽管个头不高,但步频很快。

初中的一节体育课上,苏炳添和同学练习摸高,体育老师看到他爆发力很好,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说:“你要是能跳过这条线就厉害了。”苏炳添不仅跳过了,还超过很多。体育老师立刻让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练了一个学期,去参赛,苏炳添拿了冠军。2004年,苏炳添进了中山市体校,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两年后,又进入广东省田径队,师从袁国强。

一路走来,苏炳添有种冥冥之中被引到这条路上的感觉。没想过成为运动员,没想过拿冠军,也没发誓要如何如何。但他还是站上了跑道,一点点的成绩让他获得了成就感,推着他跑到现在。

在田兵看来,苏炳添的变化,能从他与博尔特的较量中读出一二。苏炳添曾对田兵坦露心声,以前看到博尔特就害怕。他们第一次交手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半决赛。苏炳添当时就想感受博尔特究竟能跑多快。结果,“还没能够感受他跑多快,他就不见了。”

再次和博尔特同场竞技,就到了2015年的北京田径世界锦标赛。半决赛上,苏炳添和博尔特在相邻的跑道。由于博尔特在出发环节出现失误,苏炳添一度占据领先位置,直到后半程才被反超。

2017年伦敦世锦赛,博尔特的谢幕战。赛前热身,博尔特走到苏炳添身边和他击拳加油。“能感觉到苏炳添的信心、格局在不断地增大。”田兵总结道。

但即便跑到今天这个位置,苏炳添还是有进步的空间。亨廷顿依然要求他调整技术。比如,100米前七步要跑到9.6米到9.7米左右,他目前只能做到9.3米到9.4米。这意味着苏炳添要加大自己的步长。

冲刺也是他的短板。接近终点线时,苏炳添常常下意识提前做出撞线动作。亨廷顿要求他改掉这个习惯。今年9月9日举行的国际田联洲际杯比赛,苏炳添一路领先。最后关头,眼看胜券在握,他没有做出压线的动作。结果美国选手准时压线,冠军易主。赛后,亨廷顿安慰他,不拿冠军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身体已经有改变的意识了。

对于任何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年龄都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1989年出生的苏炳添29岁,已经不属于年轻运动员的范畴。训练时,他时常体会到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在下降,偶尔自嘲“老了不行了”。

亨廷顿鼓励他挑战年龄。他说:“你还很年轻,保持正常训练就没问题。我们美国运动员都跑到三十五六岁。”

田兵则觉得,29岁的苏炳添依然像个大男孩。去年4月,田兵跟随中国田径队去巴哈马拿骚报道世界接力赛。当时,他正给中国女子接力队队员拍照,苏炳添突然闯到队伍后面,跟着女孩们一起摆造型。“他的天性非常纯净,没有任何多虑。”田兵对本刊说。

苏炳添则给自己的坚持赋予更大的意义,“告诉后面的人,不是练到二十五六岁整个体育生涯就结束了,还可以练得更长。”苏炳添提到羽毛球队的林丹,他觉得像林丹还在坚持,已经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项目的发展。

“现在的状态依然是往上走吗?”记者问。

“别人说我现在是越老越妖。”苏炳添笑道。

 

成年人的世界,有没有“容易”二字?

辛芷蕾:欲望和野心没错

新老港漂们的“香港梦”

跨过边境的那些人

换个方式去开往香港的高铁

边境往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