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穿越来的那个糖人
据说早在宋代就有糖人,被称作“戏剧糖果”。不过,在中国的某版民间传说里,“糖人祖师爷”是刘伯温。据说当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火烧功臣,军师刘伯温被一个卖糖老人救下,此后便隐姓埋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并且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制成各种糖人儿,让小孩子们争相购买。刘伯温还将该手艺向人们一一传授,于是就传到了现在。
糖人这种融艺术、食品和玩具为一体的传统产品,多为背箱挑担,走街串巷,边做边卖的艺人所承传。在种类上,则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种,即: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中空染色的“吹糖人”:吹出来的糖人属于立体玩具,吹糖人师傅挑着带架的长方柜,下面是个开口木圆笼,内置小炭炉。将麦芽糖融化的糖稀放在一个大勺中,大勺则架于炭炉之上加热。吹糖人的制作,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将黏稠的一小撮饴糖糊搓成球,再拉成片状,之后推成一个中空的管状,并且捏出“尾巴”;
2.在中空的“尾巴”处向内吹气,同时用双手塑形;
3.有的糖人可以加做用铁丝固定的风车扇翼,用糖黏在糖人身上;
4.涂色。工具是一支毛笔,将水性颜色点画在需要的位置,之后迅速用嘴将颜色吹开;
5.这时候糖人已经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了,最后用手将吹气的尾巴弄断,并且用糖黏上竹签即可。
以线条著称的“画糖人”:画糖人也被称为“糖画”,糖人师傅的担子一头有个罗盘,绘制着例如“葫芦”“大公鸡”“关公”“龙”等不同图案。买者转动指针,指针停在哪个图案上,糖人师傅就做哪个图案。这种选择往往就是我们童年时对“糖人”的最深印象。
糖料一般是红糖、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文火熬至可以牵丝的糖糊。糖人师傅眼明手快,糖勺中的糖液就如画家饱蘸了墨汁的毛笔一样,不可犹豫,需要悠扬均匀,一气呵成。
画糖人的题材非常多,其中12生肖最为普遍,也最精妙传神。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和制作的唯一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也不可能绘制得完全一样。立体的“塑糖人”: “塑糖人”往往选择螳螂、蝉等草虫形象进行塑造。原因是糖在凝固后,会形成透明的黄色,非常适合制作昆虫透明的翅膀。和画糖人一样,塑糖人也要在白色石板上制作,制作了糖人的各个部位之后,再进行组合。
日本平安时代,中国糖人传入日本,被称为“饴细工”(Amezaiku),流传至今。
吉原孝洋是日本著名的“糖人师”,在他看来,制作糖人的乐趣就是与客人边交流边做糖,并给客人送去快乐。不过,由于卫生原因现在日本已禁止街头进行糖艺表演。2008年,吉原创建了日本第一家糖人店铺“饴细工(糖人) 吉原”,就是“希望有个每天都可以让人参观糖人的地方,希望这能够使糖人文化一直传承下去”。这家小店位于东京千驮木,店里的招牌产品,是兔子“AMEPYON”。这是一个有着雪白的身体、红色的眼睛与耳朵的可爱角色。分切成小块的糖料,仅3分钟就会凝固,而在吉原手中,转眼间就变成“AMEPYON”了。
26岁的手冢新理也是日本年轻饴细工艺人中的佼佼者。传统的饴细工多彩却并不透明,手冢却矢志提升工艺,将现代风格融入传统之中,创造出透明的饴细工,质感精莹剔透,仿如琉璃,手捏之动物亦形神俱备,属上佳艺术。他制作了很多糖人,其中流传最广的作品大概就是晶莹剔透的金鱼系列,明明知道这是糖,却谁也不忍心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