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三联生活周刊

中秋雅趣随古典工艺穿越而至

作者:文 达达
自唐代起,赏月之风从帝王家吹出,据《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二·罗公远》的描述可以感受到唐玄宗与中秋一场火树银花的欢会。明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帝京景物略》记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到了清朝,乾隆帝为中秋赏月作诗多达100余首,成了有史以来最讲究中秋活动的帝王。清宫里的中秋节别有风味,桂花树,秋海棠,玉簪花正盛。入夜,天清云淡,皓月升空,花香袭来。御花园立起屏风,两侧摆有鸡冠花、毛豆枝和芋头、花生、萝卜,还有刚从西苑里采摘的鲜藕,与宴的后妃都身着吉服。《清宫词》这样描写道:“花衣期内引朝仪,尽翻旧样团龙制,六和同春画折枝。”文中所指“花衣期”就是指传统节气或吉日当天及前后十天穿着吉服的日子。

涵盖了纺织、刺绣、珠宝镶嵌等工艺的后妃吉服不仅在款式、颜色、龙纹图案等方面讲究严格,图案寓意之丰富也为其他典制服饰所不及。其中面料分为织造和刺绣,图案除了典制规定的龙纹外,还有各式四季花卉纹、平安如意纹、五谷丰登纹、万字曲水纹、喜相逢纹、暗八仙纹……织造工艺不乏缂丝、妆花缎、妆花绸、各色纱、暗花纱。

以故宫藏刺绣面料的清乾隆“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为例,采用了二至四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式,运用平针、钉线、套针、缠针等刺绣针法彩绣八团花卉纹样。所谓“缀绣”是将图案绣好再缝缀在服饰上。八团“喜相逢”虽然都绣着蝴蝶及莲花、菊花、牡丹、海棠纹样,但是每一团纹饰的色彩设计都有变幻,无一雷同,八团图既各自突出立体感,又有浑然天成的整体效果。难怪有言称后妃吉服代表了清代织绣行业的最高水平,也为气氛肃穆的宫廷带来一抹靓丽的暖色。

最近这款夹褂还应景地出现在了一款中秋礼中,令人惊喜。将富有雅趣与文化的吉服通过现代审美与创意运用到现在生活中实不多见。这个中秋礼是由若可文化和“朕的心意|故宫食品”联合推出的故宫锦盒,将“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的图案通过现代审美角度重现于方寸之间,再现了古典寓意。虽不再着吉服赏中秋月,“案上的吉服”也不失为中秋新雅趣的绝妙之选。

而打开锦盒,六块由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食品宗师携手打造的“团圆礼”满足了除赏艺雅趣之外的口腹之欲,正如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故宫锦盒演绎的“花好月圆”虽不像成语中以农历二月十五花朝对应八月十五的月夕,却同样寄予了一番美好祝愿。(供图:若可文化)

酥皮金沙奶黄月饼

金鸾:来自牡丹绶带图轴

山水:来自蓝瑛澄观图册

采用“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图案的故宫锦盒:喜相逢

 

滑板鞋

银幕英雄是 如何面对压力的

自行车上的身体美学

生为女孩 性别角色的养成

少女文淇 :在戏中长大

李亚鹏 :李嫣成长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