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无人化,后台数据化”的智能技术正在重构人、货、场,加速了新零售的发展进程。在无人零售的发展背景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其背后的科技发展驱动力。无人超市只是降低了部分人工的成本,而这部分降低的人工成本和前期的技术投入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
刷脸进店、智能购物、无感知支付……8月2日,在印尼雅加达PIK Avenue购物中心东南亚首家无人超市——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东南亚首家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能消费体验超市,同时也是京东X无人超市海外落地的首个门店,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面积达到270平米,包含服饰、家居、美妆、快消品等多个商品品类,超过2000个SKU,是目前所有京东X无人超市中面积最大、SKU最丰富的一家。
“和国内一样,在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完成消费只需刷脸进店、智能购物和无感知结算三步,消费者进店时,通过刷脸绑定个人身份和支付信息,因超市采用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消费者选完商品只需走过智能化结算通道就可以完成结算。”京东副总裁、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对《商学院》记者介绍称,与国内不同的是,京东X无人超市印尼PIK店更加注重线下零售和互动体验相结合,270平米的无人超市内,消费者可以根据丰富的商品随心“逛”、“购”,真正了解无人科技带来的无感知购物新体验。
2016年,亚马逊Amazon Go一经推出,便引来了“中国学徒”的纷纷效仿。2017年,在“新零售”概念的推动下,无人零售业的步入其元年。无人超市作为无人零售业的重要商业形式,不但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样的电商巨头参与其中,也吸引了众多创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裹挟着大量的资本,一时间成为热门的风口。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咖啡”,京东推出了京东X无人超市;此外,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Easy Go便利店等创业公司创办的无人便利店也都开始布局一线城市,试水无人商业。
零售商希望借助自己的线上或者线下的优势,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同时,也希望借由技术的力量,提高传统零售门店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经历了一年的无人超市,从概念到商业化进行的如何呢?
巨头争抢无人店
一年前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推出了无人店的概念店——“淘咖啡”,成为造物节上最火爆的项目。“淘咖啡”无人超市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的线下实体店样板,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同一时间可以容纳50位消费者购物和用餐,而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当消费者第一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通过闸机,开始购物,此后手机不用再掏出。
在购物区,消费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就可以放进自己的购物篮或者包中,结账不需要到付款台支付,直接走出“淘咖啡”就可以,系统直接就完成了扣款。在点餐区,消费者只需要对“服务员”—大屏说“我要一杯冰摩卡,一份淘公仔马卡龙”,服务员一句“确认”后自动下单,相应款项就已从消费者的支付宝账户中扣除。
在“淘咖啡”,每位进店客人都会被单独辨别,每一个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商品,每一个订单都是一个数字化的订单,而支付是电子支付。无人商店不只是为了让客人在逛无人商店时有酷炫的体验,这一技术也是带领线下实体店开拓出零售业的新尝试。
肖军告诉记者,京东X无人超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在北京、天津、西安、济南、雄安新区等不同城市落地20余家门店。“2017年12月,第一家京东X无人超市正式在烟台大悦城开业,由北京京东总部进行运营。”肖军称,在今年“618”购物节期间,京东无人超市的交易量与日均销售额增长了近600%。
将X无人超市首个海外门店落地印尼,与京东在印尼当地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京东集团海外战略第一站。自2016年3月京东印尼站运营以来,京东在印尼迅速发展,商品已发展到19个品类、127个子品类,SKU超过35万,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创造了超过2000个就业职位。京东印尼大部分出售商品均存放在自有仓库,配送服务覆盖7大岛屿、483个城市和6500个区县,随着更多仓库投入使用,85%的订单可以在1天内收到。
记者也发现一年后,“淘咖啡”无人超市并未真正商业化,而另外一家无人店——天猫未来出现在阿里巴巴园区内,主要经营阿里的纪念品和衍生品。记者注意到,这家无人店面积有数百平方米,消费者进入这家无人首先需要刷脸,开通小额免密码支付,然后扫码进入闸机。消费者在选择好商品后,就可以直接拿着商品走出闸机,然后,就直接从消费者的手机上扣费,完成一次交易。
看上去很简单的购买流程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技术支撑,天猫新零售技术事业部负责人赵鹏表示,无人零售店要想流畅的实现无人化,就必须实现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而这背后其实是一整套的无人店解决方案,这套体系主要包括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
当消费者走进无人店,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人脸识别,这就需要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消费者在店里的消费行为信息的抓取和分析,则需要借助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消费者在无人店内的行走轨迹和购物偏好则需要借助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撑,天猫未来店通过一体化的实体店无人结算解决方案,让消费者的每一个体验环节都足够快和平滑。
然而,尽管技术上已经足够支撑一家无人店的经营,但是阿里巴巴并没有在线下开无人店,依然只是在阿里园区内试点。对于没有商业化的原因,阿里方面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原因,只是表示无人店依然在探索和技术储备中。对于线下的无人店,阿里集团尽管率先进行探索,但真正的商业化还是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位于小区的“缤果盒子”创业公司快速建立场景
在北京的某高档小区的一个公共广场上设立着一个“缤果盒子”。记者看到这个标准版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是一个“瘦身”的便利店,占地仅15.6平米左右,内部的货架上放置着上百种食品、生活用品和饮料。消费者要想进入消费,就必须扫码开门(首次进入需绑定手机号)—选购商品—放置于收银台内—扫码支付—出门。购物过程的标准化、无人化,就是为了降低人为操作过程的低效而影响购物体验。
“缤果盒子率先推出的无人收银台BingoBox Mini是一款基于图像识别等技术的收银结算系统,从选择商品到完成结算,只需要两步即可完成。8秒即可完成结算,与有人店相比,更能有效减少排队现象。”缤果盒子CEO陈子林告诉《商学院》记者。
在陈子林看来,缤果盒子由于占地面积小,可规模化复制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可以深入到社区内部以及流量不是很高的地区,目前在社区、学校、景区等多地都有铺设,适合多种场景。另外,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结算时的智慧,还有很多关于便利店在精准营销、智慧运营、安防减损等方面的深度优化,用户可以顺畅地进门、选购、结算、离开。
陈子林认为,无人店在供应链管理上更高效,成本更低,缤果盒子已经与世纪联华、中百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且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可快速调整销售品类,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缤果盒子的后台智能盘库系统可以快速了解每个店产品的销售、库存情况,及时进行补货。而且缤果盒子的后台智能盘库系统可以快速了解每个店产品的销售、库存情况,从而调整店内商品品类和陈列位置,做到千店千面。
针对无人超市盗损率过高的问题,缤果盒子表示,公司已经具备完备的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和追讨机制。不仅在盒子内部的“小动作”无处遁形,一旦发生误拿等情况在盒子内部就能给予及时的提示。
据悉,2018年初,缤果盒子获得B轮融资,融资额8000万美元,由复星领投,普思资本、启明创投、纪源资本、Ventech China等跟投。此轮融资后,缤果盒子将会按照2万人/盒的标准打造多个高密度样板城市、区域,建立无人零售示范性城市、区域。按此标准,一个1000万人口的区域预计将会高密度铺设500个左右的“盒子”。 半年以来,缤果盒子已经进驻28个城市的数百个小区。
但是未来摆在缤果盒子面前的问题就是何时盈利的问题,毕竟在资本的推动下,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如何实现盈利才是像缤果盒子这样的无人超市最终的目标。
无人超市的未来在哪里?
对于线下零售店而言,低价是最好的竞争武器,因此,对于一个零售企业而言,如何降低营运成本,推出低价优质的商品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欧美市场上,当以“低价”作为其经营战略的沃尔玛不断收缩其市场,在很多国家败退时,亚马逊开始在线下推出Amazon Go,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工成本低。
传统的欧美商超一般的人力成本占到8%-13%,而传统零售的毛利率也就18%-25%之间。Amazon Go的出现,将大幅减少门店人力成本,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零售的一种颠覆。
“由于欧美市场人工成本高,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便利店、超市而言,推出无人店具有现实的意义,从欧美、日本大街上遍地都是的无人售货机就可以看出其现实需求。然而,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内市场,无人售货机尚且还没有普及,就直接推出无人便利店,显然还为时过早。”知名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表示。
事实上,中国的无人超市只是省去了收银员这个职位,但是背后的供货、补货、理货、店内服务、咨询、清洁等一系列供应链环节依然需要人工来完成,没有这些人工的投入,商店根本无法正常运营,这部分的人力成本是无法节省的;此外,无人超市的前期投入巨大,每家店都要安装传感器、防盗设备、通讯设备、支付系统,这笔投入前期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本,还不算后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因此,无人超市只是降低了部分人工的成本,而这部分降低的人工成本和前期的技术投入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何况相比欧美国家,国内便利店行业的人工成本是最低的。”葛甲认为。
在日本和欧美市场,无人售货机很普遍,但是销售的商品几乎都是标准化的商品,以饮料、零食、电话卡等商品为主,品类比较单一,价格又偏高。如果开设无人超市,商业形态基本只会局限在便利店这种形态,不大可能开设超市、百货、生鲜、快餐店等形态。而即便是便利店内销售的商品也基本都是标准化的商品为主,受制于面积和设备,也无法销售生鲜、餐食之类的商品,而且SKU的数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高成本的店面投入下,销售的却都是商品数量有限,品类单一的低价值和低利润的标准化产品,这样的商店能否收回前期的高投入,每天的利润能否养活这个店面?
在中国这个国民素质还远未提升到足够水平的国家,无人超市还面临着防盗的巨大难题。一些无人超市成为未成年人盗窃团伙频频光顾的地方。此外,更为极端的打砸抢也时有发生。看看国内共享单车到处被破坏的境遇,还有大街上无人售货机遭遇的各种破坏,就可以想象无人超市在国内面对的人文环境将是多么严酷。
因此,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无人超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商业运营上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对于无人超市而言,技术成熟了,只是商业化的第一步,但是技术替代不了经营,真正开始商业化运作,并实现盈利的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样板。毕竟,一家店运营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选址、供应链、内部管理、技术支撑等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和考验。
未来摆在缤果盒子面前的问题就是何时盈利,毕竟在资本的推动下,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但实现盈利才是像缤果盒子这样的无人超市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