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面积为15.27万平方公里的片区,覆盖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桥山西部地区、甘肃中东部地区及青海海东地区共61个县(区),涉及人口2000余万。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干旱缺水严重,贫困面广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整体信息化素质偏低,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欠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技术在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差。在当前信息化发展飞速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教育思想观念陈旧
通过调研走访,笔者发现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从教育局到学校,从学校的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再到广大学生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是比较落后,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环境相对闭塞,整个大环境虽然对信息化教育认可,但是“热情度”不高。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7个民族乡为例,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教师323人,占所有教师42.6%,从访谈中发现,40岁上教师,对信息化应用不容易接受,也“不喜欢”应用。当前,在以高考应试教育一元化评价体系中,所有学校都必须以追求高升学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这种现象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尤为突出,很多时候学校也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作为为社会输送后备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新时期合格的人才,但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又停留在简单的量化指标上,如果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要生存下来就必须考虑到家长和教育主管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教育信息化在这种评价体系压力下己经被边缘化了,从学校的管理者、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到广大学生对建设信息化很难高度重视起来。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超过82%的学校配置了学生用计算机教室,但是教师用机大部分是3:1,教师用机受到限制,学生虽然有机房,但是大部分是12:1,上课时总有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计算机,严重影响学生上课质量。个别农村中小学没有一所学校建有独立的校园网,仅有55%的学校宽带网络开通到全校各办公区和各教室,仅有34%的学校有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通”成为大部分学校仅在使用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仅有不到20%的学校在使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使用。因此,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制约了当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匮乏 以甘肃省临夏市东乡县为例,全县共有教师3007人,其中信息化专任教师只有157人,占全部教师的0.05%,在走访调研中,专人教师除了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工作是带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主课;还有一部分教师兼任学校行政工作,有时由于学校行政事务,信息技术课别耽误的现象居多。即使配备有信息技术教师的,这类教师不仅承担信息技术课程,还要承担其他课程。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所有的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仍有 66.7%的教学点和 39.4%的农村完全小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处于“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中小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广人才队伍严重短缺。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单一
教育信息化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素材类:如素材库、课件库、题库和案例库等,具有海量数据和存储类型众多等特征;二是工具类:如学生成绩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线考试、在线课堂、互动教育社区及班级网等,具有应用类型多、需求个性化强等特征。教育信息化网上资源开发是建立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之上的,硬件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而当前,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存在很大问题,网上资源大多来源于“班班通”,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单一,直接导致该地区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影响了信息化教学。
(五)信息素养较低
目前,尽管封闭落后的教育环境结束和日益开放的教育环境逐步形成和成熟,但并不是“风平浪静”,潜在的消极因素日益增多,信息化范围日益扩大,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各种对抗正在逐步渗透、升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更重要的是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是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媒体的应用,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实施等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7个民族乡为例,能够熟练使用电子白板、电脑、网络、聊天工具等进行办公或开展教学的教师占 82%,虽不熟练,但能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学的教师占只32%;另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待提高,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困难地区,学生家庭收入较低,家中有计算机的较少,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学生家庭信息化素养培养不能满足。
三、对策建议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重视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领导者的重视及正确认识可以直接转化为政府的一系列有效行为。由于存在经费、认识、师资、软件以及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运用发展十分缓慢,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行为来推进,则必将有利于其迅速开展、应用和发展。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教育的日常管理当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机制,对各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师资力量及相关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把信息化的使用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使每位教师养成使用信息化的教学习惯。
(二)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
教育要发展,经费是基础。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于国家政府,设备购置主要是资金短缺,很多设备出现故障由于无资金修复,也放置一旁,直接影响信息化发展。越是基层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教学资源获取、教师能力等方面需求越为强烈,更应当投入较多教育经费和资源。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拨款的不足、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欠缺,都是造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也就给学校的经费投入带来了负担,直接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探索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三)实施有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调查中发现,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小学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存在差别较大,为了提高教师信息化培训的效果,必须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进行摸底,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分层,对信息化培训内容进行把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分批,分班有针对性,对培训过程要全程监督,对培训结果要有考核,培训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中。对于在岗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在贫困地区虽然普遍进行,但是很多教师的培训实效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培训无针对性、无连续性。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结合实际,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参加培训,对培训内容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技术含义、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常用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开发、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培训等。在培训时要先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背景进行“摸底”,然后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知识背景进行分层培训,让培训有的放矢,让培训教师学有所获。教育主管部门把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纳入对学校考核,对教师个人考核,从根源上调动教师积极性。
(四)加强信息化应用范围
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原因,信息化应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学校要推广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参与课堂。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安排足量课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学校在积极响应 “班班通工程” 、“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应扩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发展教育信息化,要让受众者体会到它所带来的优势,才能保证其可持续性,因此,在贫困地区也应该组织相关培训对家长进行信息化培训,营造社会、家庭、学校都在利用信息化工作、生活、学习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信息化生活,提高信息化应用程度。
(五)营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营造信息化育人环境
教育信息化绝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前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教学环境,多方寻求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更加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教学情景创设与学习兴趣激发、教学重点突破与教学难点化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持推进“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这“三个用”,实现从少数人应用到广大师生普遍应用,从课外应用到课堂教学主战场应用,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逐步形成普惠效应。在贫困地区更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学习与交流,营造了信息化大环境,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大赛,定期开展整合相关的教研活动等等。
作者单位:穆亚梅 甘肃医学院张耀宏 平凉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