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桓,现任中国电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信息技术领域政策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政府决策支撑类课题30余项,主持编写出版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面向机器人时代的中国选择》等著作。当前,在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材料、生命、空间等技术交叉融合、快速迭代的推动下,软硬件创新已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特征。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关键支撑。加快发展关键软件技术和系统,对于抢占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和话语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软件产业生态加速重构,出现了诸多新特征、新趋势。
一是“软件定义”使软件无处不在,软件基础设施化趋势已经显现。全球软件产业已进入软件定义一切、软件无所不在的新时代。从基础的网络通信层到具体的应用层,软件产业逐渐突破了“软硬结合”的传统模式,正向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软件定义使软件基础设施化趋势凸显。一方面,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软件尤其是系统软件毫无疑问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物理基础设施面临着走向数字化的必然趋势,需要完成全面的软件定义。
二是开源已成为软件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开源打破了企业、科研机构间的界限,将研发人员通过互联网组成了一个创新生态社区,成为公开公正评价个人或机构研发水平的手段之一,同时成为推动信息技术持续创新的手段之一。国际IT业巨头纷纷将开源视为重要的业务开拓方向。微软于2018年6月宣布以7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代码及开发项目托管平台GitHub,积极向开源进军;谷歌开源的Kubernetes已成为大规模容器集群管理的事实标准,助其在下一代分布式信息化架构中占据了先机;亚马逊也在大力开发云原生应用,打造整体平台化开放趋势。开源也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支撑了国内IT企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研发人员在国际主流开源社区的参与程度逐年提升,由单纯的学习者转变成了积极的贡献者。
三是全球IT企业、领先工业企业呈现明显的“软件化”趋势。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位的IT企业中,以软件为主业的企业占7个,而在2001年只有2个。国际工业巨头已经先后转型为软件企业。例如,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编程代码数量上已超过微软,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企业;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领先企业西门子已成为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罗克韦尔60%的员工是软件研发人员;特斯拉S系列车型的全车软件代码超过了4亿行,软件占整车的成本超过了40%。
四是构建可控软件体系,弥补硬件短板成为后发国家的现实选择。即用软件来弥补硬件不足成为了趋势。例如,俄罗斯自主芯片只采用了90纳米工艺,但凭借其先进的软件设计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华为手机通过软硬件的适配和协同提升了芯片能力,整体运算效率提高了60%,能耗下降了30%,整机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2017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5万亿元,是2012年的2.2倍;规模以上软件企业超过3.5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6.4%和47.4%,比2012年提高17.6个和22.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软件产业依然大而不强,关键软件对外依存度大,作为产业根基和命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技术长期受制于人;自主生态薄弱,产业科技影响力与整体规模不相匹配;产业价值失衡,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家信息化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三、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把握软件产业发展机遇,以支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构建软件定义生态为主线,着力完善产业政策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开源社区建设,切实推动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软件产业政策治理体系。充分认清发展软件产业,补齐短板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完善财政支持、产业融合合作、政府采购等产业政策,营造适合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良性环境。
二是加强软件基础理论和技术前沿研究。大力支持包括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的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软件高可信任保障等领域在内的软件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狠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生态布局,着力发展软件定义平台。以突破数字孪生、虚拟逻辑控制、边缘计算等新工业软件核心技术为目标,培育和孵化适应本土制造业特点的工业软件,推进自主工业软件的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三是系统布局开源技术与开源生态。参照国际开源联盟、开源基金会等运作模式,构建自主开源社区或开源生态,开展开源项目示范。积极参与国际开源平台,处理好自主开源体系与国际开源体系的关系、开源与商业化的关系。建立基于开源的激励机制,以开源贡献作为评价软件人才的指标之一,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开源。
四是提高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软件领域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布局建设软件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聚集发展。在工业软件领域,通过与德法等国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等方式,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工业软件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吸引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是构建多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加强软件国民基础教育,软件思维、软件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强化信息技术新工科建设。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包括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人才的引进带动技术的应用。加强继续教育,以应对快速演进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