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商人

危机之下是停不下来的野蛮增长

作者:文/戴威 ofo创始人

从钱荒裁员的风波到外界对其融资和盈利的质疑,90后的戴威似乎从未脱离过舆论的风口。但无论如何,戴威和他的ofo确实开创了一种新的出行模式,其创业之路的心得和体会也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产品的选择不是want而是need

2015年4月底,ofo的账面上只剩下400元钱,2个程序员、5个运营还等着发工资。马上就要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颇为忧伤地说:“感觉这个公司要死了,毕业后还是要去修文物。”

那个“五一”假期,我在夜里无法入睡,常常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闲逛。我相信,很多年轻创业者跟我那时候心态差不多。为了什么创业?为了面子。别人都能融到钱,为什么就我们不行?当时心态非常浮躁。

在那些深夜里,我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走不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所想到的方向都不是刚需,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当时我们选择的产品太弱了,只是want(想要),而不是need(需要)。

最初,ofo是在北大开始投放的,所以我开始认真考虑大学生们的“痛点”。

大学4年,我在学校里丢了5辆自行车,我相信很多人也都遭遇过自行车被偷的经历,如何解决大家丢车问题就是一个痛点。

我们的设想是,自己采购一些车,同时让同学们把自行车交给我们,以“所有权换使用权”,可以随时随地使用ofo平台上的任何一辆车,这样不用担心自行车被盗,也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ofo无桩共享单车模式:自行车被装上密码锁,手机扫码后获得开锁密码,按骑行时间或里程计费。

这是ofo一直在找的一条很长的赛道,它的起点终于出现了。

钱和人是最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ofo在创业不久后就“舍命狂奔”的故事:

2016年11月,ofo宣布正式开启城市服务;两周后,日订单超过150万单,成为继淘宝、京东、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之后,中国第9家日订单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12月,ofo进军海外,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新加坡开始运营。

ofo在创立不久后就以堪称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两个问题:钱和人。这也是一家企业在通往成熟的漫长道路上,在一路冲刺的不容喘息中,在应对新的挑战时最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从早期的肖长兴、朱啸虎到后来的程维、王刚、真格资金等,我可能是中国见识过最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90后。而在与他们商谈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刁钻但不冷酷的投资者往往才是最好的投资人。

好的投资者能够问出非常尖锐的问题,你会被问得很疼,但却能挖到我们在现在这个模式中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不会上来就跟你提“对赌”“回购”之类的条款,不会这抠一点儿那扣一点儿。只要聊得好,我们不会纠结估值,甚至会打折让大家进入。

公司在几十个人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块儿出去吃个串儿喝个酒就把会开了,现在我们光总部就有六百多人,不能再凭热情和感情就让它以最高效运转,只有组织制度的建立才能提供基础的安全。包括市场、运营、产品、研发……在这些岗位上,大量成熟的人才乃至团队在进入ofo。

现实生活和打游戏是类似的,你能长到多少级,不取决你的在线时长,而在于你打了多少怪,过了多少关。你能够应对变化和挑战,有足够强的抗压性和执行力,就能和职业的成熟团队很好地融合起来。

第一个吃螃蟹的,往往死得最早

如果要问ofo的成长法则,我只能说是六个字:迭代!迭代!迭代!

早期的ofo和所有创业初期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危机之下,是停不下来的野蛮生长。10辆车里坏了5辆,车损率是50%,100万辆车里坏了5万辆,车损率不就降下来了吗?单车只有在前进中才能保持自身不倒。

这也是为什么,当公司连B轮融资都没拿到,账户里只有1000多万元时,我就敢组建200多人的团队。即使这一度让我感到焦虑,毕竟当时我还在北大读研,没想过要为那么多人的生计负责。

我记得电影《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电影中,宫二的父亲自小教导宫二这句话,年轻时宫二依凭着它习武、行事、做人。现实中,我也一直以此提醒自己不要纠结,往前走,就是坚定地往前走,不要犹豫。

其实程维也和我说过同样的话。在程维那里我了解到互联网行业一个简单粗暴的事实:第一个吃螃蟹的,往往死得最早。

就像滴滴出行并非共享汽车的先行者一样,它的身前还有易到。后者在经过和乐视的一番纠缠后,在成为巨头的滴滴面前已不值一提。

所以,即便我们是最早做共享单车的,但身后却有着比易到当初多得多的竞争对手,以及早已和我们齐头并进的摩拜单车。我们只有不断迭代,才能持续成长。

共享使生活更美好

在创立初期,我们很惊喜地发现用户数量在快速增长,而越来越多ofo用户也在享受着我们的服务带给他们的便捷出行体验。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有人会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上私锁等行为也偶有发生。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相信共享使生活更美好。共享一方面提升了效率,原来中国的一辆自行车,平均每天被骑行的时间只有5分钟,在共享单车平台上一辆自行车每天可以被骑行80-100分钟,这是将近20倍的效率提升。

另一方面,看到很多人自发走上街头,维护共享单车,他们被称为“单车猎人”,这其中不乏一些还在读书的高中生。这些自发的友善行为让我深有感触,共享也让人们重拾和重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们还发现,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书包或者是塑料袋落在车筐里,你看到车筐的物品告诉我们,我们协助尽快找到物主。一开始落在车筐里的东西找回率不到10%,现在大概接近30%,有了好几倍的提升。共享使用户对别人的信任、对社会的信任逐渐增强。

共享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改造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也在期待着有一天,下一代能享受先进技术所带来的更好的生活,技术能够真正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更健康。

 

王石:给风口浪尖的华大基因带去什么

周鸿祎:C位出道

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民营企业家在国家经济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所谓用户思维就是不祸害人

10年来,中国企业赚钱路径基本没变

“保得信”成功之路:以专业精神搭建移民产业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