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商人

10年来,中国企业赚钱路径基本没变

作者:文/马光远 独立经济学家

经济学本质上是研究财富的科学,研究国富国穷,研究企业靠什么赚钱,研究个人靠什么致富。过去10年,国人听得最多的就是“风口”,一轮一轮的财富风口,撩拨着对财富极端渴望的国人的心绪。所谓风口来,双眼皮的老母猪都能变成富婆。

在各种风口烟消云散之后,我却发现,过去10年那些所谓的风口只是海市蜃楼,似乎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企业在过去10年赚钱的逻辑和财富的来源基本没有变,10年前靠什么赚钱,10年后,这些领域即使经历财富的台风洗劫,我自岿然不动。

要想证明这一点,只要看看《财富》500强10年来上榜企业的变化就基本可以窥探个究竟。

今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的上榜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0家,距离排名榜首的美国(126家)只差6家。美国的榜首位置可谓岌岌可危,也远远把排在第三位的日本(52家)甩在后面。

往前推10年,2008年,中国入围企业的数量只有35家,当时美国是153家,日本是64家,谁能想到10年后中国入围企业能达到如此数量级。从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看,中国经济似乎就是为挑战各种榜单而存在的。

《财富》500强一直被视为全球经济的一面镜子。多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版图经历了沧桑巨变,国际上对《财富》500强的重视程度并未有太多的改变。

从重要性上而言,500强大约占据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的确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经济“名片”。

从这个角度而言,今年中国入围企业达到120家的确可喜可贺。然而,如果分析这10年入围企业的一些细节,如行业、赚钱领域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在这方面和10年前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第一,就中国企业入围的行业看,这10年中国入围的企业基本分布在石油、金融、电力、钢铁、汽车、煤炭、有色金属等领域,10年来,行业分布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这些行业要么属于垄断领域,要么属于产能过剩领域,要么属于亏损大户;

第二,500强最赚钱公司排名前十的公司为:苹果、英美烟草、伯克希尔·哈撒韦、中国工商银行、三星电子、中国建设银行、威瑞森电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农中建全部入围前十;

第三,中国入围500强的银行有10家,美国有8家,中国10家银行的平均利润是179亿美元,美国8家银行的平均利润是96亿美元。中国10家银行的总利润更是占了111家中国大陆公司总利润的50.7%。这意味着,上榜的111家中国企业,一半以上的利润是10家银行赚的;

第四,《财富》500强入围的房地产企业总共有5家,全部来自中国,分别是恒大、万科、碧桂园、绿地和保利,其他国家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入围。这只是纯粹做房地产的,如果考虑到还有很多入围的企业也有房地产板块,可以说,中国房地产为《财富》500强做出了突出贡献。改变了《财富》500强的版图。

以上三点,究其本质而言,无非反应了中国当下赚钱的逻辑:

其一,赚垄断的钱。无论是政策垄断性的金融企业,还是行业垄断性的电信企业,以及资源垄断性的石油企业,他们赚钱的逻辑是垄断;

其二,靠银行赚钱。10家入围的银行利润超过了入围企业利润的50%,说明实体经济为银行打工,融资贵的确是事实;

其三,靠房地产赚钱。全球总共只有5家房地产企业入围500强,全部来自中国,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这是10年前我的发现,10年后,这个结论不仅没有太大改变,反而更加强化。如果说稍微有所变化,那就是一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相继杀入500强,比如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这些企业,借助过去10年全球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中国财富的风口,但很显然,他们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因。

我曾在10年前,对于靠垄断、金融和房地产赚钱的中国模式的后果进行过分析:一旦垄断、金融和房地产成为一个国家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产业的空心化和经济的虚拟化。

一方面,在占有垄断资源的情况下,企业无心通过提高技术含量赚钱,另一方面,在做实业的利润偏低,和整体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通过理财和房地产投资,就成了绝大多数企业最理性的选择。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体而言,大批企业的崛起无疑很重要,但如果这些企业赚取财富的路径主要靠垄断、房地产和金融,这样的赚钱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这种模式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去做实业,大家都在追逐虚幻的财富,都想着通过垄断、金融和房地产去分配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整个经济体将演化成一个只追逐财富分配,而不创造财富的“传销化”体系。

这种体系,在泡沫膨胀的时候给人很多美轮美奂的财富幻觉,一旦泡沫破灭,则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王石:给风口浪尖的华大基因带去什么

周鸿祎:C位出道

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民营企业家在国家经济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所谓用户思维就是不祸害人

10年来,中国企业赚钱路径基本没变

“保得信”成功之路:以专业精神搭建移民产业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