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慕美术馆馆长 潘建宏《时尚北京》对话爱慕美术馆馆长 潘建宏
Q A
《时尚北京》:潘馆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爱慕美术馆创办的初衷是什么?
潘建宏:我们在2006年左右有这样一个契机,探讨时尚如何能够引领时代,我们思考的结果是时尚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想要把时尚做好、做强,就必须用艺术去引领。爱慕是时尚品牌,生产时尚的产品,拥有包括产品设计师、空间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在内的大量设计人员。因此,通过美术馆能够促进公司内部艺术氛围的提升,从而促进时尚的发展,这便是我们创办美术馆的初衷。
《时尚北京》:爱慕美术馆开馆后办的第一个展,您还记得吗?
潘建宏:爱慕美术馆开馆首展是2008年上半年举办的、由中国青年联合会发起的全国中青年艺术家迎奥运展览,七八十位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参展,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大。
《时尚北京》:爱慕美术馆的策展特色是什么?
潘建宏:大多数美术馆以油画题材为主,而爱慕美术馆则以版画和雕塑为主。我们没有刻意去做这个特色,只是做书画和油画的美术馆太多了,我们便关注到版画和雕塑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的特色。
《时尚北京》:您刚才提到时尚和艺术不可分割,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时尚和艺术之间没有界限?
潘建宏:时尚和艺术的界限是看不见的,因为时尚是个中性词。时尚与艺术的思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近的,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相同。但时尚与艺术也有不同之处,时尚作为一种商品,更多的是满足消费人群,因此它需要妥协;艺术是完成一件作品,可以像梵高一样,在世的时候没有一件能卖出去,因为艺术作品的市场销售不是艺术家要去做的,而是收藏家或机构去做的。所以说,时尚和艺术是藕断丝连的,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则是一直在思考:我要和别人不同。
《时尚北京》:爱慕美术馆对爱慕品牌文化的提升有帮助吗?
潘建宏:有的。爱慕自2002年起便从“非遗”文化中汲取符号,诞生了“敦煌”和“游园惊梦”系列产品。爱慕集团旗下的皇锦品牌,便以故宫文化和敦煌文化为设计的文化主线。爱慕美术馆举办的非遗展览,如刺绣、缂丝等,对产品设计都有所帮助。设计师在学校接触的是现代的,因此展览能够提升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国家级大师作品背后的技法、匠心、工艺等,也能够激励设计师去实现那些不可能的可能性。
《时尚北京》:近两年来,爱慕美术馆举办了多场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爱慕美术馆是怎么考虑的?
潘建宏:我们没有刻意去扶持某一个群类的艺术家,爱慕美术馆主要有两个平台,一个是为艺术家服务的平台,这个来做展览;另一个是为社会服务的平台,与社区、观者、客户群进行互动,引领他们观看艺术。
我们做的艺术类型分两块,一块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另一块是我们从2010年起每年固定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展览,如核雕、缂丝、刺绣、金砖等,在这方面,无论是非遗项目,还是非遗传承人、观众,他们的反映都很好,展前展后的表现也都非常典型,例如核雕展览后的销售相比之前增长五倍以上。
现在有很多美术馆,我们想做得平稳一些,既有当代的一面,也有传承的一面。因此我们更多地依靠学院,我们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鲁迅美院、天津美院、西安美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很多美院都有合作。美院的传承就是老师和学生,我们将老师带动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自然就转化到年轻艺术家身上了。
《时尚北京》:爱慕品牌的员工作品展,也举办了好几届,参展的员工很多也十分活跃,您如何看待这种积极的现象?
潘建宏:员工展是契合我们的办馆初衷的。因为我们是时尚企业,办美术馆就是要提升设计师的艺术修养。爱慕美术馆创办以后,不仅提升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还影响到每一个员工。工作之外,员工们有很多业余爱好,将他们的艺术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对提高员工艺术认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时尚北京》:爱慕美术馆走过了十年,和很多艺术家有合作,您对这些艺术家有什么想表达的?
潘建宏:首先,感谢艺术家对爱慕美术馆的支持,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辛苦劳动,他们的创造,给我们带来了零距离的艺术享受。我们更要感谢他们在做展览的过程中、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爱慕美术馆的十年,见证了无数艺术作品背后的付出。我们去中央美术学院的毕建勋工作室,他画大画,就是在脚手架爬上爬下,比民工还苦,爬上去不到一分钟便又跑下来,画两笔又爬上去了;我们去很多雕塑家的工作室,空间里充斥着烂泥巴、化学药水,他们的创作过程非常非常辛苦。我们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也看到背后非常辛苦的一面。他们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那么多美好的作品,令我们十分感动。
《时尚北京》:您对爱慕美术馆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设想?
潘建宏:爱慕美术馆的前十年更多的是为艺术家服务,为社区民众服务,未来我们会从收藏的角度来做一些思考,也考虑和艺术家合作一些衍生品,将艺术作品转换成我们产品的延伸,这是我们未来十年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