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时尚北京

大师在身边

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珂 剧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提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导演韩清、班赞,一个导演了话剧《玩偶之家》,一个导演了《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玩偶之家》,探讨在一定经济生活基础之上的婚姻生活,与当代都市人形成对话;《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久违的民国味道,将中国式含蓄带到现代人的身边,其中的恋爱、婚姻、爱情、亲情、友情,让人品位到不同层级的美感,回味无穷。两位青年导演重新诠释经典,展现了各自对经典的再创作、再思考。在本刊特别采访韩清、班赞时,两人不约而同提到了前辈艺术家的非凡艺术魅力,甚至是带给他们的“震撼”!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摄影 李春光班赞还是“拙”一点好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近期上演了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选自物理学家、剧作家丁西林先生的三部喜剧短剧:《一只马蜂》、《酒后》和《瞎了一只眼》。三部剧均以婚恋题材为主,以恬淡冲和、机智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上世纪20年代人们的爱情观及婚姻观。话剧《伊库斯》剧照 摄影 史春阳《一只马蜂》讲述了一对男女青年,彼此利用一次客厅会面的机会,通过高智商、高情商的声东击西、你来我往的对话,确认了恋爱关系的故事。《酒后》改编于凌叔华同名小说,一对夫妻在酒后开始了一场夫妻关系中对第三者自由表达的仰慕和爱慕之情的边界的互探游戏。《瞎了一只眼》则描绘了一场颇有闹剧色彩的故事。先生受了伤,太太吓破了胆,一时慌乱而鬼使神差地给先生在外地的友人写了一封告急信。为了一个得体与调和的友爱关系,在友人匆忙赶到后,夫妇二人上演了一段闹剧。

“只有在30多岁、40岁左右,对感情既有点朦朦胧胧,还看得有些清楚的时候导这几个剧最合适。”

导演班赞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时就排过丁西林先生的戏。“那个时候其实看剧本看得也不是那么明白,但是就觉得这个剧本挺好的。机缘巧合,我在人艺有机会导戏了,选了这三个剧本。”他说。

班赞认为,正好是在30岁到40岁之间,这个时候去导演这几个剧最为合适。“如果我现在20多岁,有些内容是我还看不到的,不理解的,会看得不是那么仔细,或者解决的不是那么好。如果我现在50岁,可能看待感情跟年轻人还不一样。所以只有在30多岁、40岁左右,对感情既有点朦朦胧胧,还看得有些清楚的时候导这几个剧最合适。实际上,丁先生也是在这个岁数写这些剧本的。”他说。他形容这就像一个人的品位,只有品位到那儿了才能品出味道来。“我如果没那个品位,比那品位高的我还瞧不上呢。”他说。

导演班赞与爱人共同完成了话剧的文学策划。“我也是刚结婚没几年,对爱情、对夫妻感情都有些真实感受。有默契,有意见不合,也有一致对外的状态,还包括一些微妙的、不可言语的一些关系。”他说。班赞想排丁西林先生的剧,爱人选了这三个剧,班赞安排了这三个剧的顺序。“我们推敲了几个方案,现在这个顺序是不可改变的。第一个是男女相亲。没有过渡到婚姻,是两个人热恋的时候;第二个是小夫妻还在争风吃醋与情感较量之中;第三个,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化成一种亲情了,两人可以一块儿骗人了。第一个,稍微有点伏笔、有点乐;第二个,让你思考;第三个,让你乐一下。有一种节奏韵律在里面,有一种人生的美在其中。”他说。

“把剧本的魅力呈现给观众是我们的事儿。”

班赞形容自己看过丁西林先生剧本之后的感受,就像做了一次心理按摩。“看完之后很舒服,觉得这里面全都有了。”他说。

“丁西林先生是一位物理学家。一个‘理科男’对情感、对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把握得那么微妙、细腻、诙谐,把生活总结和凝练得那么巧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他本身逻辑思维就很强,很缜密,他安排剧本也严丝合缝,都有巧妙的内在联系,妙就妙在这儿。”班赞说。

排戏时,班赞希望把他看过剧本之后的感受展现出来。“一个剧本的完成,更重要的还要看到他的演出性,把人物、语言、情节、情境、环境呈现给观众。把剧本的魅力呈现给观众是我们的事儿。看完之后要有回味就得下功夫,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他说。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需要细细品味,看完之后还有回味。班赞形容这就像品茶,有些茶,品的每一遍感觉都不同,品了很多遍还回味无穷。“《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最宝贵的就是它的高级、含蓄。人和人之间的小心思的展现,一定不能过。那种含蓄、诙谐,是属于中国人的高级的幽默,而不是媚俗的搞笑或者流于俗态的喜剧。”

“有些事儿说不清楚,尤其人的感情问题,说不清楚就妙,妙就愿意看。”他说。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摄影 李春光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摄影 李春光“老艺术家们会从生活中滋养自己的创作,保持跟寻常百姓的接触、沟通、学习、体验与借鉴。”

班赞在人艺实验剧场化妆间泡茶的形象定格在记者的脑海里,非常谦和、朴实。谈到艺术家谦和的姿态,班赞说:“人艺以演寻常百姓,演接生活地气的戏见长,所以人艺的每一位演员,尤其老艺术家们会从生活中滋养自己的创作,保持跟寻常百姓的接触、沟通、学习、体验与借鉴。所以艺术家跟平民化、生活化不矛盾。有些艺术家高高在上,你不能称之为错;有些艺术家和大家打成一片,你也不能称之为错。但是搞艺术的尊重生活是没有错的,你不尊重生活是不行的。”

班赞说:“北京人艺还有一个特点,这是老演员总结出来的。为什么人艺的戏、老演员演的角色动人、深刻、真实,就是他们是以艺术家的心态,以一种高级的、有文化的态度去塑造的老百姓,他可能认识得更深刻、更准确、更具体,所以他塑造的形象就富有文学性,富有文人气质。这就需要演员在生活中有多重性的修行。”

班赞早已形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比如生活中有一些小事儿、小细节,每个人的吃、穿、习惯、语言、手势、眼神、步态、性格、特点,别人一看可能就过去了,但是我们就要把它记下来,总结出来,然后把它搁在自己的创作库里。将来有一天需要用的时候指不定就从哪儿调出来了。”班赞说。

导戏之后,班赞感到自己更会当演员了。“我自己导戏的时候,更加明确演员应该如何在一个戏里头起作用,去发挥自己的工作。不是盲目的自信,或者盲目的不自信,有的时候需要服从,有的时候需要反抗,有的时候需要创造。”他说。

谈到不自信,班赞说:“艺术家到底是狂妄的,还是不自信的?很多艺术家会有忧虑、不自信,甚至羞涩。但可能贵就贵在有几分不自信。”

当外界评价班赞有才华时,他自己却很谦虚。“我知道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是什么样,所以我很知足了,我觉得‘拙’一点好。”他说。

 

大师在身边

韩清任何人都是不可复制的

梵侖斯 传统男装品牌焕发新生

与文化同行爱慕美术馆十周年

潘建宏 文化艺术新融合

展天下艺术精品 览百家艺术英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