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0万个俱乐部,德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俱乐部冠军国”。而基于不同的兴趣划分,德国俱乐部的种类也蔚为大观,有体育型、环保型、艺术爱好型,还有以故乡为名义的……
“俱乐部”这个词,在德语中的对应是Verein,“协会”的意思。它采取的会员制在形式上与俱乐部相似,但不同于英国最早的上流社会俱乐部——德国的俱乐部是群众性的,非营利,什么人通过报名都能参加。
有记载称,德国最早的俱乐部是成立于1749年的柏林星期一俱乐部,它后来变成了一个读书社团。但是汉堡人说,1816年成立的“汉堡体育健身俱乐部”才是最早的。无论怎样,俱乐部都是满足人
爱好和兴趣的地方,那些体育、文化、娱乐俱乐部收费低廉,对于不同收入的家庭、个人,尤其是老人与孩子都有极大吸引力。
一些兴趣类的俱乐部,一看名字就能知道主要活动内容,比如足球、象棋、划船俱乐部等,或是甲壳虫、鸭子车等特殊汽车俱乐部和摩托车俱乐部。不过,有些就没这么直白,如微型花园别墅俱乐部。“微型花园别墅”指的是人们在城里另一块地方开辟一个带小花园的别墅,种花或者种点菜,闲暇时到那里休息一下,过过自己种田的瘾。如果在汉堡坐地铁,有时就能路过这种微型别墅。袖珍木房子多半挂着蕾丝窗帘,里面家具摆设应有尽有。
如果说管理微型花园别墅是怡情养性的话,养兔子俱乐部则让人觉得很有童心。德国人从不隐瞒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家里有孩子的,必须要有家养动物,所以养猫狗等的也会有相应的俱乐部,以交流经验。
爱好历史的德国人不少,因此,德国有众多与历史相关的俱乐部。以“热爱故乡俱乐部”为例,它常常组织会员研究地方志,在一些小镇做考古活动,带当地人参观名胜古迹。比如德国西部有古罗马时期的废墟,当地俱乐部的人不仅会去勘察,还会缝制古罗马时期的衣服、扮成古罗马时期的样子。
此外,注重养生的德国人也不少,他们会去健康方面的俱乐部,徒步俱乐部、登山俱乐部等。比较特别的是一个叫Kneipp的俱乐部,它建立的基础是对“踩凉水对血液循环有好处”这一理念的信奉。比如爬山路过小溪流,为了健康,你得踩冰凉的溪水。溯及Kneipp俱乐部的历史,会发现它与19世纪一位名为Kneipp的神父密不可分。Kneipp神父在民间宣扬“自然治疗”的功效,通过水疗、天然草药、鼓励运动、改善饮食及改变生活态度等方式为人治病。
这个俱乐部在1897年还成立了全国联盟组织,至今已经有16万成员。正因为规模大、受众多,这个俱乐部还得到政府的赞助,拥有自己的帐篷地、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疗养院等。
尽管名称、活动内容各不相同,德国所有的俱乐部都需遵循两项基本原则:经过注册,来自且服务民间。而且,几乎所有俱乐部章程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的团体。此外,由于俱乐部是非营利的,它还能得到免税的“优待”,如果俱乐部的某一分支活动开始赚钱,那部分就得从俱乐部分离出来。
要是参加了俱乐部,就必须遵守俱乐部的规则。由于其民间团体的性质,规则还需俱乐部成员互相监督来维护。比如微型花园别墅俱乐部,互相监督的内容包括:房子要“微型”,不能太大;别墅晚上10点以后不能太吵;花园里点火(篝火和烧烤)不能太频繁;院子也要整齐……
尽管不营利,一些俱乐部仍需收取会费,但金额很低,且各地俱乐部的收费都不同。据不来梅跳舞俱乐部的海曼和海歌说,他们俩每月一共交38欧元。而我自己知道的,以汉堡市的伊泽开划船俱乐部为例,有一系列收费规则,因年龄、报名人数而异,成人单独会员是每月10元,失业期间可享半价优惠;未成年人每月5元;情侣会员每月16元……
说起参加俱乐部,德国人总要说道一番早年的交费经历。据说,之前会费是要大家主动到俱乐部交的,虽然没多少钱,但谁也记不住。所以,俱乐部负责收款的人就挨家挨户去敲门,还时常会到成员家里坐上一会儿,聊个天儿,喝点咖啡;再后来变成银行支付,可是大家还总是忘记按时打款。最后,成员干脆就把账号给俱乐部,让人家定期收就是了。
● 摘自《羊城晚报》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