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短短一年的“甜蜜时光”在2018年结束了。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在2018年分化,全球经济在各种黑天鹅当中复苏动能逐渐减弱,即便是到三季度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表现仍在不断强于预期的美国,对其可持续性的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准备恢复此前为履行协议而放弃的所有对伊朗的制裁,并将施加额外的经济惩罚。目前伊朗与其他主要国家仍留在协议当中。但据美联社报道,特朗普8月24日又在堪萨斯城老兵招待会上发言称,美国准备与伊朗签署一份“真正意义的核协议”。
伊核制裁风云与摇摇欲坠的全球经济通过一根纽带紧密相连——油价。国际原油价格自2018年以来已经上涨了近15%,从2016年的最低点算起则已经累计上涨了超过160%。在此期间,中国为了建立反映本地及亚太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也上市了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
随着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于8月7日生效,伊朗也做出了强硬回应,威胁封锁中东向全球输送原油的霍尔木兹海峡路线,并于同期在海峡举行了大规模军演。全球经济2018年下半年的最后一只黑天鹅看似振翅欲飞。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始末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1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对伊朗军队使用了化学武器,但在当时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西方都支持伊拉克的情况下,世界舆论对萨达姆的行为指责寥寥。在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的考虑成为决策核心时,世界默许乃至纵容了萨达姆的行为。
对伊朗而言,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跳跃,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有着双重标准,即,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可以不管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一切权利。
伊朗拒绝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
对于像内贾德这样的两伊战争老兵出身的领导人来说,战争教给他们这样的信条: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只能靠自身的发展来保证,寄望国际公约和西方的善意是行不通的。因此,内贾德上台以后,一直坚持伊朗研发核能的权利,并多次在国际社会发声,只有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成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的双重保证。
自2005年8月起,内贾德上台之后在联合国强调伊朗有权研发核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员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的注意,开始了漫漫近十年的“伊朗核问题”的谈判。直至2015年,伊朗与伊核六国(美、英、法、俄、中、德)达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签署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根据协议内容,伊朗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核查,有关六国将不追加对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同时,美国将重新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再次将伊核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伊朗在原油行业的地位
伊朗是国际上主要的原油生产国,拥有全世界第四大原油储量。截至2018年1月,伊朗已探明约1570亿桶原油储量,占全球原油储量的近10%,占OPEC约为13%。2016年全球海运原油的30%均经过了伊朗的管辖区。
伊朗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地位不可取代不仅缘于该国产量庞大,还因为其地理位置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使得伊朗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的产油国向世界输送原油的咽喉。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是包括科威特、巴林、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在内的产油国几乎唯一的海上输油通道。这五大产油国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原油数量与日俱增,但这里最窄处仅有34公里,因此,战略意义非凡。从全球原油运输情况来看,海上石油运输的三分之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并且除了原油以外,对于卡塔尔这个天然气出口大国来说,霍尔木兹海峡是其几乎所有液化天然气(LNG)的出口通道。
7月3日,伊朗总统鲁哈尼称,如果美国一心要迫使所有国家停止购买伊朗石油,伊朗将阻挠邻国的石油出口。随后,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Ismail Kowsari也表示,如果美国禁止伊朗出售石油,那伊朗将在霍尔木兹海峡封锁油轮的通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近期也对鲁哈尼的建议表示支持,称如果伊朗自己的石油出口被禁止,那么就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按照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的领海包括距其海岸线12海里(约等于22公里)以内的海域,这意味着伊朗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干扰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行。此外,虽然伊朗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是伊朗议会却从未真正批准过。因此,对于伊朗来说,完全封锁海峡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那么科威特、巴林、伊拉克以及阿联酋的原油出口都将中止,沙特将被迫经由红海口岸出口原油,将干扰1700万桶/天的石油交易。
对伊制裁与国际油价的关系
从2006年到2010年期间伊朗就因为默默搞核试验被制裁四次。2011年美国和欧盟再一次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从2012年中期开始实施。主要针对伊朗能源部门,制裁导致伊朗的原油和其他液体燃料出口快速下降。
每遭受一次制裁,伊朗在原油产量方面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通过比较历史上几次较为典型的制裁措施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制裁伊朗不管有没有影响到伊朗原油出口量,油价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在2006年制裁前,伊朗每天出口石油量约230万桶,制裁后日本减少石油进口,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锐减40%。而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也将停止向伊朗供应汽油。这次制裁前国际油价处于全年新低,制裁消息刺激了油价上涨,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出台前夕暴涨至65美元/桶。
2008年,伊朗受到制裁后出口量并没有显著变化,但考虑到当时全球能源需求量受到局部推动,3月20日,国际油价涨至147美元/桶。
其中2012年美国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力度,所以在2012年的制裁期间,伊朗的原油减产最为严重,石油出口量减少100万桶/天,而国际油价上涨15%。
本次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将对伊朗采取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在启动制裁之前将会有90天、180天两个过渡期,制裁将会在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启动。在这个过渡期间,美国为自己的盟友和其他与伊朗有商业来往的企业安排一定的缓冲,之后将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本次制裁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在90天结束之后美国将会禁止伊朗购买美元,限制伊朗的黄金和贵金属交易,并且禁止与伊朗之间涉及的多种有色金属和煤炭等贸易活动;在180天之后将对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其能源公司进行制裁,禁止购买伊朗石油、石油制品和石化产品。如果外国金融机构与伊朗中央银行业务往来,美国将对其进行严厉制裁。
消息自5月9日发布后,ICE布油价格在短短几日从75美元/桶冲破80美元/桶大关,最高至80.5美元/桶。不过,在这之后,国际油价以平缓的斜率震荡下行。
油价波动与美国经济的盛衰
从理论上讲,油价的波动与美国经济盛衰的联系应该不那么紧密,但是通过对WTI原油价格和美国GDP同比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美国近几次经济危机,基本上都发生在原油价格冲高之后。
1980-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美国经济从1977年1月到1980年1月为高涨阶段,但37个月时间里工业生产仅增长15.4 %,折合年均约4.8 %,比以往各次高涨阶段都低。
1979年下半年起,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猛涨,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加剧美国外贸逆差,加深滞胀趋势。企业倒闭数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失业率高达10.8 %,刷新上一次的纪录。
1990-1991年,美国已经进入了由“里根经济学”带来的财政与贸易双赤字,但客观上这也促进了美元在全球的循环。一直贯彻宽松财政政策是里根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针之一,美国联邦债务上限也是从里根政府任内开始不大幅提升的。在里根卸任后,留给1989年上台的老布什总统的是沉重的负担——依靠美债支撑的高财政赤字,以及快速扩大的经常项目赤字。
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美国陷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老布什以多次降低利率和发动海湾战争刺激经济,但也难以摆脱衰退。此次危机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却保持长期萧条,复苏缓慢乏力。而1990年也是原油价格自1985年以来的最高点。
2007年至今,国际金融危机在美国已经上演了从衰退到强势复苏的完整周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正在坚定地继续进行,但也有部分经济体仍未完全走出危机。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一直呈现蔓延并深化的趋势。楼市暴跌沉重打击了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市场。在愈演愈烈的次贷风波中,众多对冲基金沦陷,许多欧美知名大投行相继中箭落马,金融机构股票狂跌,资金链濒于断裂,资本泡沫随之席卷而来,逐渐发展为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风暴,也是美国金融市场2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仅次于30年代大萧条。而此时,WTI原油价格更是站上了历史高点,突破了100美元/桶,最高至100.6美元/桶。
不仅如此,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也同样伴随着原油价格的走升和GDP的下行特征(图1)。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费对美国GDP的贡献度拉动比例较高,且美国是一个低储蓄的国家,因此当油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就会对居民日常的消费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比较美国WTI原油价格与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走势(图2),可以明显发现,油价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呈现反向波动,也就是油价越高,消费者信心指数会走弱。有机构测算,45%的美国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来面对意料之外的400美元支出; 43%的美国家庭无法负担住房、上学、交通等基本生活费用;22%的美国人没有在月底之前支付所有账单的经济能力。
也就是说,当油价大幅升高时,对美国居民消费的影响还是立竿见影的,而居民消费又是美国GDP的主要拉动力量,因此,美国GDP同比增长疲弱往往发生在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之后。
封锁海峡油路足以引发全球衰退
美国当前正处于加息周期中,近几次核心PCE均达到了美联储的目标值2%,预期后续货币政策将持续收紧。在此次加息进程中,美国股市仍在“勇攀高峰”,标准普尔指数已经爬上了历史高点,从趋势上看依然有上升的可能;从经济扩张的角度,美国市场的平均扩张周期为47个月,而平均衰退期为15个月,需要注意的是本轮的经济扩张期已经达到惊人的108个月。
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全球各地挑起贸易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在,贸易战挑起,美国或将难以保全自身的“毫发无损”。
因此,从整体情况看,美国经济或已经站上了高位,后续不确定性较大,或将有回调的可能性。
2017年,欧元区GDP增速由2.0% 攀升至2.8%,制造业PMI更是升至60.6%、创历史新高。可以说,2017年的欧元区真的给了市场太多惊喜。而欧元区景气大幅改善与出口的修复密切相关,欧元区贸易依存度接近90%,远超绝大多数贸易型国家。2018年以来,受出口大幅下滑拖累,欧元区景气未能延续2017年强势表现,持续回落。具体来看,1月至今,虽然欧元区投资和消费小幅修复,但出口大幅下滑;同期,欧元区GDP增速由2.8%下滑至2.2%,6月制造业PMI更是创18个月新低。可以说,经济前景堪忧。
同时,欧央行2018年以来对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间点较为“暧昧”;作为收紧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通胀数据持续低迷,令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并不强。加之,2018年以来,从意大利政局动荡、英国脱欧进程以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事件等,都给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欧元区蒙上了政治阴影。
相比于欧美经济的相对强势,新兴市场年初以来就面临较大不确定因素。美国强劲的经济数据促使美联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让大量的海外资金回流美国本土,这令新兴市场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的压力。前有土耳其里拉的一泻千里,后有阿根廷比索加息至60%后的大跌,各大经济体难保不受波及。
从上述的几个简单回顾中,可以发现,在当今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情形下,各个经济体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无法保证在风浪中不受影响,中国有句老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危机真的来临时,谁也无法躲过。
全球经济在危机后各国复苏进程不一,2017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录得良好增长,但这一势头在2018年出现分化。接下来若油价飙升,新一轮全球衰退会来吗?
美国制裁伊朗,其目的是为了伊朗的石油收入降至零。2018年以来,美国经济大举挺进能源输出国行列,试图通过页岩油革命助推下的产能提升,扩大对全球市场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也动用美元打压石油国,抢占原油和天然气市场,比如,美元对委内瑞拉经济和伊朗经济的打击亦是如此。
而目前看,尽管美国全面制裁伊朗的时限已经越来越近了,但是,像印度和中国这类伊朗原油的出口国并没有因此减少对伊朗原油的进口,反而通过一些变通的措施,比如不使用美元结算或者易货、或者将资金存在中国和印度银行内。而等伊朗原油出售恢复正常后,这些资金都归还给伊朗。
前面提到的,伊朗对于美国制裁的反制措施可能或是封锁原油出口的“要塞”。霍尔木兹海峡真的被伊朗封锁,那么每天全球三分之一的原油(1700万桶)将受到干扰。据测算,原油价格将上涨至100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至250美元。根据上述的历史情况看,国际油价上涨至阶段性高点,随之而来的很有可能是美国GDP的同比下降,而后有可能升级至经济危机。
那么,如果高油价真的来临了,美国或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那又有谁能真正躲得过?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制裁伊朗
全球范围来看,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期,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反复发酵,对市场预期和投资者情绪产生较大影响,也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具体表现在国内债券市场违约频发,A股市场持续下跌,人民币贬值预期再起,不同市场间风险快速交叉传导,造成市场大幅波动,交易难度不断加大。叠加近期个别农商行风险暴露,金融市场局部信用风险蔓延甚至可能造成流动性危机,中国金融体系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成为了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若美国对伊制裁确实引起油价高涨,甚至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中国应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应对。
第一,若美国经济衰退,中国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特殊时期,保持宏观政策定力,努力扩大内需,全力补足科技短板。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的需求早已引起全球各个经济体的密切关注。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衰退必然会带来全球性的经济萎缩,此类经济周期更需要扩大自身有效内需,以发展促稳定。
第二,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少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油价上涨造成的全球经济萎缩必然伴随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跨境资金的频繁流动。当前中国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若能稳定汇率,持续推进债券、利率、股票等市场化定价机制,必然会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稳定投资者信心,更好地以金融服务服务实体。
第三,坚定落实“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在美国经济衰退时期,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完善石油人民币基础设施,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成立,摆脱石油美元束缚。从全局视角看,石油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相辅相成。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为动力,以人民币的货币信用为支撑,石油人民币体系将逐渐形成惠及中国、沿线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良性循环。
作者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