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党外院士专家服务团 :精准对接“海藏咽喉”

作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青海西宁报道
党外院士专家服务团连续多年开展考察服务活动,是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率党外院士专家服务团来到青海,在原子城学习“两弹一星”精神(陈融雪/摄)7月26日至31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率36名党外院士专家奔赴青海开展国情考察服务活动。这是党外院士专家服务团成立以来的第十次出行,也是十九大后开展的首次服务活动。

据介绍,党外院士专家服务团连续多年开展考察服务活动,是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此次考察服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形式。

这次活动,18名院士、1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天的行程,在西宁、海北、海西、海东等4个市州,开展了20余项考察服务和精准对接活动。党外院士专家们考察青海格尔木光伏产业(陈融雪/摄)36名专家,求解一道难题

青海省情有一对“大小”之辨。“大”,是指青海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不包括自治区)。“小”,是指青海是经济总量最小的省。

“青海去年的产值是2642.8亿元。苏州有1.73万亿。没有了苏州,中国还有泰州,但没有青海可不行。”青海省委领导向考察服务团如是介绍,“自揭家丑”的同时,却颇具底气。

底气何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河流的源头,素有“三江之源”“海藏咽喉”“中华水塔”之称,养了半个中国的人。湿地面积全国第一,地处世界“第三极”,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的高原冻土、冰川、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形成的启动器,生物自然物种的资源库,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6年8月,习近平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可是,青海东不临海、西不沿边,北有山脉阻隔,南受川水阻碍,平均海拔4058米,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又有90%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

生态重点省青海,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这道难题,也摆在了36名院士专家面前。

献策治水清源

“对青海而言,生态保护仍是第一要务。”考察服务团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对本刊记者说,“通过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和祁连山重大生态工程等项目,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雪豹、水獭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正在恢复。但是,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高寒干旱区,生态格外敏感脆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考察服务过程中,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李保安与青海省环保厅进行了对接。他在交流中发现,由于青海为高原气候,温度低,空气含氧少,平原地区通用的污水处理器在这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污水中的小部分可以中水回用,但大部分会排入河道,导致河道富营养化,被污染的水体还会进一步影响下游。”李保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向青海省环保厅介绍了一种新型技术,可以通过氧气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技术,有效解决高原污水处理的问题。

对于水污染,段树民认为,这是青海包虫病发病率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与此相关的是,“高原上的气压导致水的沸点只有七八十摄氏度,这样的沸水杀不死虫卵,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在与青海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交流中,他建议全民普及卫生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补贴推广, “每家每户都使用过滤器”。

考虑到青海生态的全局影响以及当地的经济基础,段树民进一步提出:“能否实施水资源补偿政策?比如支持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征收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以强化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

磋议清洁能源基地

关于保护水源是否需要征收生态补偿金,36名院士专家尚有不同观点。他们已达成的共识是,青海有条件成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青海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这里的太阳能发电量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一。仅海西全州年平均日照数就在3000小时以上,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达40亿瓦,相当于177个三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列举了一堆数据。一群藏野驴在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奔跑“2017年6月,青海创造了全省7天共168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今年6月,又开启了‘绿电9日’模式,连续216小时清洁能源供电。从多个维度考量,清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青海转型升级进而领跑全国的一个标杆。”孙昌璞说。

“但是,受消纳难、送不出等因素影响,在光能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北地区,‘弃光’问题也相对突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凤鸣也指出了问题所在。

“弃光”,指的是通过光伏发出的电力无法上网转化为电量。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青海弃光率为6.2%。

张凤鸣说,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不稳定的能源谁都不愿意买。

青海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必须解决“弃光”问题。

“这需要顶层设计。具体来说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大规模储能,一个是青电外送。”美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东晓告诉本刊记者,大规模储能是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不过,令人高兴的是,青电外送已经取得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之后,国家能源局牵头成立了青海电力外送工程协调推进工作组,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全清洁能源特高压直流通道工程——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已于2018年8月8日正式启动建设。该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5省,止于河南驻马店地区,输送容量1000万千瓦,将于2020年建成投运。

然而,在大规模外送通道建成之前,“弃光”问题或将持续存在。

“为解决这个问题,青海进行了多能互补的尝试,建造了全球最大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张东晓解释说,所谓水光互补,就是当太阳光照强时,用光伏发电,当天气发生变化或夜晚的时候,进行水电发电,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电能。

“这属于比较前沿的探索。”他还期望,国家对于水光互补的电站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支持鼓励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

畅想能源大数据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能源专家眼里,青海的发展优势是风、光、水。在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院长段燕文看来,青海的优势在于生物多样性。“比如三江源,植被丰度很高,就是国家的微生物资源宝库。我已经在这里的菌种中发现了几百个具有新结构的分子物,它们具有开发出抗肿瘤、抗感染成药的前景。”

工信部新兴产业百人会成员贾西贝认为,青海气候凉冷、电力充足,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独特优势。

他在此行中考察了青海省经信委、青海省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并被后者聘为特邀专家。

“青海年平均气温5摄氏度左右,有独具特色的冷凉干燥气候,省内风电、光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丰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占总装机容量的84.4%,非常适合建立PUE值小于1.5的绿色数据中心。”贾西贝说。

2018年1月8日,青海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在青海西宁开市,成为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平台可实现对接入新能源电站的集中智能监控、生产运行管理、大数据分析诊断等功能应用。

贾西贝认为,青海发挥本地优势将数据产业和能源产业结合推进,可以通过发挥数据价值促进能源优势产业的发展。

他建议,青海结合已经具备的能源大数据基础,在能源数据的数据运营方面着力发展,将数据技术与能源需求深度结合,将数据资源在能源业务场景中进行深度产品化,把青海建设成能源大数据、生态大数据的领先区域。

好主意也是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人工智能训练师

从免费到公费,师范生政策变在哪

职场新人的第一份工作

北京村庄里的租赁房实验

温泉镇上的“创客小镇”

集体土地租赁房的“北京样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