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国家旅游

在黑暗中按动快门的人

作者:● 编辑 白雪松
视觉并非认知世界的唯一方式,真正的艺术往往不是眼睛而是心灵的产物,那些出色的盲人摄影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在黑暗中按动快门,以相机作为媒介,以其他感官来认识周围的空间,将内在“视野”带入了视觉世界,展现了物理世界与概念世界的交集,以及复杂情感的融合。盲人摄影师的作品中不乏传统意义上的佳作,更有一些非常新颖的拍摄视角,但同时也有一些构图怪异的照片,有的连画面都是模糊的,但它们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摄影脱离了构图的束缚,表达的更多是摄影师自己内心的声音。

拍照,是为了能够“看到”

布鲁斯•霍尔(Bruce Hall)是一位盲人摄影师、音乐家和自闭症研究者,他出生时就带有一系列眼疾,在法律上被认定是盲人,但仍保留了一些有限的、高度衰减的视力,只能在极近的距离看到光的存在。9岁时,霍尔透过天文望远镜看到了北极星,这就像是打开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发现光学设备能帮助自己看得更清楚,比如镜头、放大镜、望远镜、电脑屏幕……他开始用相机拍照,然后在电脑屏幕上近距离地观看自己的作品。大多数摄影师是为了拍摄而去看,而霍尔正好相反,他拍照是为了能够“看到”,对他而言,相机和其他设备都是了解身边世界的工具。

霍尔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双胞胎儿子,不幸的是,双胞胎儿子被发现患有自闭症。霍尔没有一味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选择为儿子们拍照,并在数年后出版了一本关于自闭症儿童生活的画册。霍尔希望这本书能为其他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带来慰藉,希望大众了解严重自闭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自闭症很难治愈,一家人往往都会因此而疲惫不堪,但霍尔的书讲述的并不是一个阴郁的、可悲的故事,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十分精美的书,用许多美丽的照片表达了亲情与欢乐,特别是展示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

睁开内心深处的双眼

“我是一个有视觉经验的人,我只是看不到。”皮特•埃克特(Pete Eckert)在耶鲁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时被诊断出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这一遗传性眼疾导致他逐渐永久性失明。埃克特原来对摄影并没有太大兴趣,一次清理家中抽屉时,他偶然找到母亲留下的一台20世纪50年代的柯达相机,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摄影师生涯。

在闪光灯和反光调色板的帮助下,埃克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先在室内某处对好焦,关上所有的灯,然后打开慢门,用光、蜡烛、激光或其他光线做画笔在镜头前涂鸦。他将照片发布在网上,这种独特的光绘摄影效果大受好评。

作为盲人摄影师,埃克特也完全可以完成商业摄影项目,他的客户中不乏国际大品牌,比如施华洛世奇公司曾委托他拍摄在维也纳珠宝首脑会议上展出的珠宝,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邀请他为2018年上市的新款汽车拍摄广告图片。

埃克特说:“我是一个在明眼人世界里观光的游客。盲人们面对的世界,就像是门前挡着一块玻璃,感受得到前方却不得其门进入。于是,我试着做些改变。我试着遗忘自己是个盲人,想象自己能够看得见,唯有如此,我才能够真正地融入明眼人的世界。我睁开内心深处的双眼来拍照。透过声音、触摸和记忆,我在脑海中清晰地看见我所拍的每一张照片。我想,比起摄影师这个称谓,我更像是一名概念性的艺术家。”

以记忆作为底片

杰拉尔多•尼根达(Gerardo Nigenda)1967年生于墨西哥,25岁时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失去视力。1999年,几个摄影师借用当地图书馆的场地办了一个摄影展,好奇的尼根达主动和摄影师们交流,由此开始接触并爱上了摄影。

照片拍好后,尼根达会请视力健全的朋友为他描述照片的内容,然后用盲文在照片上记录自己的拍摄感受,凸凹不平的盲文字句与照片内容叠加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图案。尼根达把这种创作手法称为“交互拍摄”,不只是靠影像讲述故事,健全人需要和盲人合作,才能读懂照片上的文字,进而体会摄影师的心情。这一创举无形中扩展了摄影这一媒介的解读方式。尼根达说:“我的照片是我的嗅觉、触觉和听觉的经验,这些经验的记忆是我的底片,我把它们存在脑中。当我读取它(盲文),我会回忆和定位它在哪里,具体是什么内容。”美国纪实摄影大师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很喜爱尼根达的作品,专门赠送给他一台雅西卡傻瓜相机。

2010年,42岁的尼根达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发作而去世,他留下的作品,仍在继续激发人们对于摄影的想象——摄影不只是从视觉出发,我们还可以尝试放大感官体验,以触觉、嗅觉、味觉记录下绚丽的景象,用镜头将现实和心灵想象的图像联系在一起。

视觉并非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

罗西塔•麦肯齐(Rosita McKenzie)195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现在居住在苏格兰爱丁堡。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她从20世纪80年代起担任普通残疾人平等顾问,2003年起担任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的专家顾问,主要服务于爱丁堡的视觉艺术部。

麦肯齐12岁完全失明,2006年开始了盲人摄影实践,由此释放了自己潜在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对视觉残疾的认识。麦肯齐的作品大都是一些生活的记录:街边等她上车的出租司机,路边休息的中学生,聚会上的朋友等,她的作品让观者感觉到盲人的生活和健全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罗西塔的作品自在随性,她的灵感并非来源于视觉的刺激,有时她会把相机放在离自己有一段距离的地板上,或者将它举过头顶。她说:“因为看不见,所以我的拍摄可能带有实验性质,但我能感觉到光线照射到脸上,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能闻到空气中花儿的芬芳。”罗西塔还喜欢通过触摸、拥抱等动作来了解一个人——不仅仅是外形,这种方式也能让她了解对方的内心,“因为我看不见,所以必须使用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来发展与观察对象的情感联系。”

通过别人的眼光欣赏自己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索尼娅•索贝拉特(Sonia Soberats)像许多生活在纽约的单身移民母亲一样,做两份工作,照顾两个孩子。1986年,女儿被诊断出卵巢癌,两年后,儿子又被确诊患有霍奇金病,并于1991年离世,3年后女儿也永远离开了她。接连的打击之下,有青光眼病史的索贝拉特彻底失去了视力。

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索贝拉特拿起了相机,将摄影作为一种疗伤和表达的手段。她拍摄的主题主要是家人和朋友,侧重于捕捉、重现给生活带来重要变化的事件:怀孕,婚姻,死亡。但她并不依赖于“决定性时刻”,相反,她的拍摄手法称为“轻型绘画”,需要精心策划和实施,拍摄时要使用手电筒、圣诞灯等各种光源照亮细节,快门设定可能是两分钟到一个小时。索贝拉特会用双手感觉图像的每个方面,指导助手安排模特和其他道具、布置光线,由此创作出一张张抽象、奇幻的作品,充满惊人的艺术感与美感,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位盲人之手。

花了这么多时间来创作,却完全无法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似乎有点奇怪。很多人问索贝拉特为什么不选择像雕塑这样更依赖触觉的创作,她说,她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一名委内瑞拉导演将索贝拉特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名为《黑暗中的摄影》(Shot in the Dark),探讨克服了重大生活挑战的盲人的生活。

Tips:

更多知名的盲人摄影师

● 库尔特•韦斯顿(Kurt Weston),他拍摄人像的方式非常特别:让模特的脸贴在玻璃上,然后在玻璃前方拍摄,贴着玻璃的部分清晰可见,其他部分则被融入黑暗的背景中,看起来神秘又深邃。

● 爱丽丝•温沃尔(Alice Wingwall),曾主修建筑学史,后因网膜炎渐渐失明,她像大卫•霍克尼一样使用拼贴的方式创作。

● 李娜,先天性视力障碍,几年前开始拍照。她说如果要表现夏天的热,她会拍一根在太阳底下晒着的电线杆,因为电线杆是发烫的。心思细腻的李娜总是在充分思考后才按下快门。

 

“一带一路”带热边境游

写给地球的情书

听,灵魂在狂欢

地球上还有比这更好玩的地方吗?

高度商业文明造就的音乐乌托邦

给楼宇间游荡的灵魂一个出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