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经济周刊

一杯咖啡的战争

作者:《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8月1日,瑞幸咖啡高调宣布进军轻食市场(“轻食”一词源于近年逐渐兴起的便利店文化,指简易或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吃饱的食品),同时宣布年底前将在全国建成2000家门店。次日,星巴克宣布与阿里巴巴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线上线下互通等方面进行合作。

瑞幸是行业新玩家,星巴克则是行业翘楚。一杯咖啡的战争就这样打响了。

星巴克遭遇成长烦恼中国市场利润率9年来首次下滑

“通过与阿里的合作,我们将在数字化领域继续不断探索和创新,全面打通从第一空间到第四空间(即生活空间、工作学习空间、线下零售门店、线上零售平台)的限制,为中国的顾客开启随时、随地、随心的一个全方位新零售生活体验。”星巴克中国区CEO王静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双方的合作必然是因为某种共识。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看来,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星巴克的会员数有利于其扩展用户范围。而星巴克将会员数据完全开放给阿里巴巴,这表明星巴克全力拥抱互联网、整合线下线上资源的决心。

星巴克之所以选择阿里巴巴,是因为它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星巴克7月27日发布的2018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在一直被星巴克寄予厚望的中国/亚太区市场,虽然收入和运营收入同比上涨46%和5%,但营运利润率却下降7.6个百分点至19%,这是星巴克中国市场9年来第一次下滑。

不仅是其在中国区的业绩下滑,星巴克美国市场的表现也不理想。

根据星巴克近期公布的针对美国市场的关店计划显示,星巴克明年计划关闭150家由公司直接运营的门店。此前,星巴克平均每年关店的数量仅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星巴克在美国第一大市场和中国第二大市场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挽救业绩下滑成为星巴克面临的难题。

BMO(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Andrew Strelzik用“黯淡无光”评价星巴克的业绩表现。他还称,“真正的危险是星巴克在接下来的季度中调低了增长目标。”对于增长放缓,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也表示“不能接受”。

新兵要挑战巨头一年完成了跨国公司12年的开店数

在中国,星巴克的竞争者不在少数,瑞幸咖啡就是其中一个。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郭谨一说,瑞幸咖啡目前已经有809家门店开业或已装修完毕等待开业。相比于传统咖啡零售门店选址靠经验,其门店靠外送订单的大数据分析来确定,更接近市场需求。这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力量。

路透社发文称,从店面数量看,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中国市场的3000多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瑞幸用了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辛苦打拼12年的开店速度。据了解,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底,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定位是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主推外送业务。

此外,瑞幸方面还称,将采取互联网的“烧钱”模式。与门店扩张保持同步,瑞幸正大力进行广告营销和高额补贴:不但在社区和写字楼里打出铺天盖地的广告,网上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推广链接。该公司称其已服务350余万用户,销售杯量1800余万。瑞幸咖啡还宣称,已于7月中旬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

茶饮、咖啡市场的火爆与资本的推动密不可分。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资本都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取得回报,因此跑马圈地加速扩张,以期分得更大的蛋糕。这会造成品类之间、品牌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饮品形成了冲击,而且这种激烈竞争状况在一线城市更明显。

激战正酣瑞幸要起诉老大哥?

战火是从瑞幸咖啡烧起来的。该公司不但喊出了“以性价比打败星巴克”口号,还表示要起诉星巴克的市场垄断地位。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个人或企业可以直接起诉垄断企业,但此类案件胜诉率较低,因此有人质疑瑞幸咖啡的起诉只是一种宣传策略。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透露,该公司账上储备巨额资金,新一轮融资过后,还会继续投入补贴。此外,瑞幸咖啡尚未设定盈利的时间表。

作为老牌巨头,星巴克通过与阿里合作,对接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等多个业务线,除了备受期待的外送服务,还计划于9月推出“外送星厨”,落户上海和杭州部分盒马门店。星巴克拥抱新业态的速度超出想象。

星巴克合作方饿了么CEO王磊表示,星巴克将融入阿里巴巴主打的30分钟基础性配送网络当中。“我们针对星巴克升级了智能调度系统,准备了专门的配送设备,配备了专属的骑手,专门为星巴克提供30分钟的从下单到顾客手中的全流程服务,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原汁原味的星巴克咖啡。”王磊说。

对此,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则称,瑞幸咖啡并不是外卖咖啡,而且外卖咖啡并不代表新零售咖啡,也无法解决性价比和产品品质问题。消费者会从便利性、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等方面做出选择。对于星巴克推出外卖业务,瑞幸咖啡似乎不以为然。

责编:陈栋栋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孟凡婷

记者手记

谁能笑到最后?

资本推动的创业在中国屡见不鲜,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则开创了新业态。瑞幸显然是要开创咖啡的新境界。然而,虽然有资本加持,行业也欢迎新势力,但在食品行业,“烧钱”不是万能的,确保食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瑞幸咖啡瞄准年轻的办公室白领,但在办公室场景里,奶茶、果汁、酸奶——白领们可选的饮品太多了。依靠补贴搭建起来的市场,用户的真实需求也许并没有那么大。资本退“烧”后,瑞幸咖啡以“烧钱”模式圈来的用户和抢占的市场份额能有多少可持续?这依然是未知。

当然,无论如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一家独大的业态将成为历史,消费者也会选择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谁能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谁就能赢得未来。

 

#景德镇被遗忘了吗#

人物 2018.8.3—2018.8.9

公司 2018.8.3—2018.8.9

#打个车,难了?#

叫停环保“一刀切”

顶层 :环保和经济发展都要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