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经济周刊》刊发《“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专家再议“打车难”》一文,在“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之际,报道了专家学者们对这一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也引发网友对于如今“打车难”问题的广泛讨论。
实际啥情况?
@田伟民:现在打车难是一些网约车平台造成的假象,乘客叫车它给乘客显示周围没车或是没有司机接单,其实很多司机离乘客都很近,平台不给近的出租车发订单。
@ 一个会点数据库的人:网约车这种新技术出现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司机都能看到订单信息,看到挣钱少的单子大家都不接。@轩晓园:夏季暴雨的早上,那些号称让出行更方便的网约车,都比不上风雨无阻的公交。
@grandtp:就是系统问题,用户端叫车无人接单,司机端看不到订单,系统故意造成排队,加钱才给派单。
@骨由:我们以前都是招手打车回家,有那么难吗?简单的事情被高科技控制了。不过网约车平台有些功能挺好用的,比如估计费用,对司机进行评价,举报等等。
平台要拿回之前“烧”的钱
@匿了匿了:有些网约车平台希望快速引爆市场,面对公众它用低价格吸引原本并不旺盛的网约车需求,面对私家车主它用高补贴和奖励来吸引原本无意为别人服务的人。之前的兴旺本身就是一场用烧钱营造出来的海市蜃楼,当不得不追求收支平衡 (姑且不说是盈利) 的时候,这种兴旺就已经无以为继了。
@陶弘盛: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都要成为寡头?为啥不惜血本地烧钱消灭对手?因为成为寡头后才能把烧的钱拿回来,其实不管如何这是个迟早的事,没有企业不为了赚钱,就算是所谓的共享经济时代。
能改善吗?
@人民微评:正规出租车沦为黑车,乱象背后是司机商人化,也倒逼管理升级。如果放任不管,必将破坏形象,毁掉一个行业。规束乱象,除了依法惩治不安分的司机,更须刨根问底:这些司机何以利欲熏心,置法律而不顾?标本兼治,科学施策,解决打车难重在源头治理。
@桂从路:当下的“打车难”或许只是暂时现象,但进一步完善网约车运行的政策轨道,在碰撞、调试中不断创新产品供给、实现转型升级,这个过程恐怕需要一段时间。
@光明:放宽政策,有无增加安全隐患、有无增进消费者权益、是否造成城市拥堵、是否加剧“正规出租车变身黑车”等乱象,大可进行开诚布公的细致评估。
@阿吒吒:顺风车可以有,不限车型,为了通勤和便利,但收入要控制,只限于兼职;出租车可以有,为了解决临时用车,快速送到目的地,要控制拒载和绕路;专车可以有,为客户提供舒适服务,享受更优质的体验。其他都是黑车,应当禁止。
编辑:牛绮思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