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电视访谈节目是绿色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实践,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一个践行“两山”思想的优秀地域作为案例,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当地主要领导的介绍下,请8位领导专家从实际出发以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最终达到思想、路径、实践、成效的总结提炼,使之能从理念和操作上对其他地区践行“两山”思想起到借鉴和示范意义。1张永利
2侯立安
3王春益
4周宏春
5黎祖交
6葛安新
7刘劲
8高玉峰
9邢步宜
10十人谈现场旬邑是革命老区,红色马栏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长期作为关中特区、关中特委、关中分区和中共陕西省委首府所在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特别是习仲勋同志在马栏主政关中6年,在进行艰苦革命斗争、浴血奋战的同时,看到旬邑沟壑纵横、黄土漫天,念念不忘林业生产建设。1940年4月,他以分区专员名义致信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写到“由于关中生产条件的限制,同时又是战争环境,而部队却要急于生产,因此滥伐公树甚至群众私树的事情便非常之多⋯⋯对关中的保护森林及整个经济建设工作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保护森林、珍惜资源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流淌笔端。1941年春,关中分区机关迁址前,又亲手栽下了一棵核桃树。今天,一走进马栏革命旧址,在纪念馆门前右侧的核桃树,树冠如伞,枝繁叶茂,77年的沧桑岁月里,既经受了炮火的洗礼,见证了马栏的光荣,更激励旬邑儿女世世代代为建设绿水青山、改善老区容颜,再造山川秀美的新旬邑而努力奋斗。
红色基因代代传,绿色发展在行动。旬邑历届县委、县政府沿着革命先辈足迹,大力弘扬马栏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要求,坚持生态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用百年的坚持去树木和树人,大力开发绿色生态资源,加快优化人居发展环境,从2004年提出新村建设,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到2006年提出“努力把旬邑打造成为渭北高原绿色生态产业基地、渭北高原休闲宜居魅力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生态发展模式,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再到十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森林旬邑”,切实凝聚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绿色正能量,使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两个多小时的畅谈中,领导专家针对旬邑在“两山”思想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旬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两山”理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充分结合旬邑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特点,提出了建设“关中最美县”的奋斗目标,涵盖产业美、城乡美、生态美、社会美、人文美、生活美等六个方面,立下了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雄心壮志,并按照“东部森林化、中部园林化、西部果园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强叫响“渭北明珠·高原绿肺”生态品牌,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旬邑特点的绿色、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不仅是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前行的需要。我们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这正是旬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顺应时代潮流,践行“两山”思想的一个缩影。
张永利指出,旬邑在陕西省来说,生态资源比较好,森林覆盖率56.2%,林果覆盖率71%,有150万亩森林和50万亩苹果树与46万亩天然草场,这是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国95%以上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收入不稳定、缺少经济来源和资金支持等问题,为下一步开展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来说,我认为,按照《林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的内容,一是要扩大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二是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任务要向贫困地区倾斜,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劳务增收脱贫。三是要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地区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种苗花卉产业发展,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旬邑依托自身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以及大面积种植苹果都是很好的做法。
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岳亮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习仲勋同志驻守马栏制止驻地部队砍伐树木,为咸阳留下了保护生态、崇尚绿色的传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作风滋养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得益彰。希望旬邑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两山”理论,将绿色生态与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努力走出一条“红绿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