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浦江饭店 :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起点

作者:文/严亚南
尉文渊在开业典礼上敲完第一锣后,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立即被同事送往医院

1990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当年仅35岁的尉文渊在上海大厦总经理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外白渡桥桥堍的浦江饭店旅游餐厅时,一眼就认定这里正是他苦苦寻觅的开设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理想之地。

尉文渊此刻的身份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副处长,正为筹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而奔忙。

选址百年老店

从接到选址指令的第一天起,尉文渊根据龚浩成行长提出的“交易所设在黄浦区”的要求,带着一班人冒着烈日酷暑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穿行,寻找合适的场地。他们先后考察了位于金陵东路外滩口的轮船售票大厅、汉口路上老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北京东路铁路售票大厅以及邮电局在苏州河边的仓库……都没有发现合适的场地。几近绝望时,宏大宽敞、庄重典雅、可容纳500余人的浦江饭店孔雀厅就这么华丽丽地呈观于眼前。

位于黄浦路15号的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建于1846年,是一幢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的新古典主义建筑。20世纪初期,礼查饭店在中国率先使用电灯、电话、自来水、电梯,也是最早24小时供应热水,最早放映电影、最早上演西方马戏的饭店,被誉为“远东第一大饭店”。

新中国成立以后,礼查饭店由上海市有关部门接管,1959年改名为浦江饭店,此后一直用于接待外国客人和华侨。尉文渊认为,选择这幢曾领时代风气之先、具深厚历史人文底蕴以及开放、创新基因的建筑开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似乎是跨越时空的回响,亦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可是,这里不在黄浦区内,上级会同意吗?当他向行长汇报时,龚浩成淡然一笑:“这个嘛,也可以。”

一槌定音。从此,在浦江饭店厚重的历史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时,“当——”一声,尉文渊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任总经理的身份敲响了第一锣,宣告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营业,标志着上海证券集中性有形交易市场运作的开始。

从这天开始,上海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由此拉开了帷幕。

当天,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前市长汪道涵、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鸿儒、香港贸发局主席邓莲茹女士等亲临现场,参加了开业典礼。汪道涵手书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与这幢有着150年历史的老建筑相映生辉。

悄然萌动

1988年4月,留美学者王波明和高西庆带着《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从纽约华尔街回国。

9月8日,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计委、体改委、人行、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参加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王波明、高西庆受邀参会。

王波明在日后回忆时仍觉得,万寿宾馆会议正式拉开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序幕。会后编写的《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勾勒了中国证券业结构的整体框架。国务院给出了开创中国证券市场的路线图: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这在后来被称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

1989年3月15日,在北京成立了一个由出国留学人员组成的“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SEEC)”(简称“联办”)。他们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情况后认为:上海已初步具备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条件。这一结论令上海备受鼓舞,重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想开始在决策层悄然萌动。

1989年5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前市长汪道涵召集体改办、人民银行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开会,听取关于设立证券交易所的意见。这次会议的总体意见认为,当前马上成立交易所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需要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周边国家交易所的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交易所的资料,创造条件在适当时机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三人小组”

1989年12月2日,同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镕基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就如何“深化上海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刘鸿儒等专家的意见后,确定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并由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和上海市体改办主任贺镐圣组成三人筹建小组,“三人小组”的工作直接对市长负责。同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订方案和规划。

1990年3月5日,“三人小组”正式向朱镕基等市领导上报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初步方案。

3月29日至31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带队到上海就开发开放浦东的问题进行调研。上海向其中的金融组汇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建方案。经反复讨论,最终方案获中央调研组认可。

1990年5月,为宣传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政策,朱镕基带着一个代表团出访新加坡、美国。在返经香港时,朱镕基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成立,当年就要开业。

这一信息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不会走回头路的决心。可“三人小组”成员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准备,几乎是天方夜谭。

背水一战

1990年6月29日,“三人小组”调整了成员分工,决定由尉文渊担任具体筹建过程的负责人,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综合处处长王定莆负责制度框架等软件建设。

从接受任务到年底,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必须完成选址、装修、起草规则、培训交易所会员、组织上市公司和建立全方位的电子通讯系统等工作。

为了完成“年底前开业”的铁任务,尉文渊率领十几个人开始了背水一战的艰辛创业。

1990年9月19日,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向国务院提交设立证券交易所的请示报告。仅仅过了十多天,10月8日,国务委员李贵鲜批示同意。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11月26日, 在上海西南角的一个小宾馆里召开了上海证交所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交易业务试行规则,并选举了理事会,在这次会议上尉文渊被任命为交易所首任总经理。

12月19日,尉文渊在开业典礼上敲完第一锣后,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立即被同事送往医院。

然而尉文渊此刻的内心是安宁喜悦的,他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完成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在此后的七年间,在浦江饭店这幢经历百年沧桑的历史建筑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金融业瞩目的焦点,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由此起步。

 

国学青年

透视“最牛考研 XX”

俄罗斯游,火了

5G渐近

5G 时代,机遇之门

5G 如何颠覆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