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路怒症”这个词开始频频被提及。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司机都这么容易发怒?难道只是缺乏修养或不太成熟吗?
L的好友宋茜,名校毕业,模样俊俏,是很多男孩子倾慕的对象,陆同就是其中一个。作为两人共同的朋友,L也乐得做媒人牵线,制造机会,让他们俩一起去超市买菜,来L家吃火锅。本是好事一桩,谁知,火锅没吃成,宋茜却一肚子抱怨,说是陆同有暴力倾向,差点吓死她。
原来,两人住得比较远,陆同主动提出开车去接宋茜。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宋茜对陆同印象也不错,文质彬彬,体贴周到。买完东西,去L家的路上,有点堵车。一 开始陆同还耐着性子开,可随着车越来越多,车速越来越慢,他的脾气就越来越差。碰见加塞的,不停地按喇叭,顺带着骂几句。
好不容易路况好点了,突然后面有车超车,陆同没看到,差点撞上,气得他摇下车窗破口大骂:“没长眼睛啊,欠揍是不是!”结果后车司机也使劲按喇叭,还摇下窗户破口大骂,声称要给陆同点颜色看看。两个司机的火气 “噌噌”直冒,下车就要开打。好在宋茜及时制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之后,宋茜就再没和陆同见过面,L也很纳闷明明很绅士的陆同,怎么开车的时候就变了个人呢?
其实,像陆同这样的司机不在少数。路怒事件频发,不得不让人反思:开车易怒,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什么人更易路怒?如何减少或避免这种行为?面对路怒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路怒时,他可能是个孩子
实际上,“路怒症”并非新词,早在1997年,牛津词典就有收录。顾名思义,路怒症就是在路上这个特定的场所,人的情绪出现愤怒或暴怒的现象,统称为“症”是因为它典型而具有代表性,几乎和其他神经症一样具备了诊断学意义。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遇到拥堵、插队等状况导致行车不便,司机轻的会在车里骂两句,或摇下车窗爆粗口,重的会直接追上去别对方的车以示抗议。对此,我们通常会认为当事者缺乏修养,或者太不成熟。但事实上,路怒症并非道德修养差那么简单,因为放下方向盘,这些司机多半都很和善,这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学意义。
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在正常刺激范围内,可以很好地调节外界和内心的冲突以及因此导致的不舒适感。如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下,你很生气,对方道歉,你的气也消了一半儿,于是想,算了,他也不是有意的。这是因为你损失的利益(鞋子脏,脚疼)得到了补偿,你没选择踩回去或者打一架,而是选择了原谅对方。这是一个成熟的应对方式,同时说明你把自己放在了事件的主导方,你有权利原谅一个人,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儿。而陆同显然错失了这样的机会,他明明可以占据有利位置,谴责那个开车不规矩的司机,如曝光对方车牌号等,但他差点成了施暴者。
事件发生的那一刻,道德感对陆同完全发挥不了作用,那是什么发挥了作用?一、他无法忍受对方司机的嚣张,作为男人怎能被别人如此无视、挑衅?二、车里坐着相亲的对象,连女人都保护不了,还能算一个男人吗?三、作为男人,攻击是天性,只不过社会规则要求他不能随便表现出来而已,而路上堵车已经让他非常生气了,如今又被人超车,而且还对他的愤怒嗤之以鼻,这样的挑衅激发了他的攻击性,让他放弃了道德感、规则感,瞬间成了一个几岁的孩子,也就是心理学中的心理退行。
车厢是个很微妙的场所,它还原了一个人的全能感。当人上了车,关上车门,摇上车窗,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加上驾驶座椅的设计柔软舒适,人坐上去后会有一种类似被包纳的安全感,很容易在心理上退行到类似进入母亲子宫的感觉,只要我哭一下或者给个手势,饿了就立刻有奶吃,尿了就立刻有人来清理。总之,我想怎么样就能怎样。
然而,随着年龄长大,原来的无限满足会被延迟,会被拒绝,于是挫败感来了,自恋受损了,孩子开始学会了发怒,表达不满,甚至讨价还价。这说明,孩子试图且很不情愿地走入社会规则的网络中,而这个庞大的网络会让人时不时体会到痛苦、悲伤甚至绝望。如今,交通拥堵严重,有些司机不守规矩,致使很多司机不得不面临不能随心所欲驾驶的状况,对环境失去控制让人感到受挫和无能。超车司机突然超车,强行并道,导致心仪的女性朋友吓坏了,安全遭到威胁,陆同的挫折感和无能感被瞬间激发,进而衍生出暴怒的情绪。
此刻,一个更微妙的心理动机转换在发生:原本的弱者(正义方)被激怒后转换为施暴者。也就是说,他的心理机制从稳定的地方摆荡到了不稳定的地方,趋向于边缘分裂位置,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人容易出现这种应激性分裂呢?答案是具有潜在边缘性人格的人,他们生活中多半性情温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发泄情绪的方式也趋于正常甚至温文尔雅,但内在有个地方特别敏感甚至危险,一旦被触及会呈现火山般的爆发,事后又会特别冷静和富有承担感。
事实上,在精神疾病诊断学上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说法,即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男主角就具备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工作和生活完全是两个人:事业一帆风顺,是众人眼中的好大夫,生活中却失手杀死第一任妻子,对第二任妻子家暴,是个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丈夫。生活中,这类人喜怒无常,认为别人都必须按自己的方式做,不然就发脾气,而且是那种极端且具有毁灭关系性的发脾气。做事时,前一秒答应了下一秒就反悔了,或者,中途毫无预兆地改变主意。此外,他还会有很强的自伤意识并且付诸行动,他的目的并不是死,而是要用这样的方式取得一个关系的控制权。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人格看成一种“病”,但请注意,这个病是加引号的,真实的情况是很多人不是典型的“病人”,而是隐性的或者说是非典型的,只有在被触发时才会显现出来。而关于触发点则因人而异,但仍有很多共性可以参考,比如自尊不断被贬低、被忽视、被挑衅,失败、挫折,危及当事人家人安全(陆同就属于这种)、情感长期处于过度被关注或长期被忽略等。至于成因,目前并无定论,我个人认为,可能与基因和成长环境有关。就像我们说,这孩子很像他爸或他妈,可能会通过基因继承父母的某种人格结构,同时,父母自己对情绪的控制、调节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即所谓的耳濡目染。
自我为中心的人更易路怒
另外,我还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别人加塞或者违反交通规则时,有些司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破口大骂,而他自己却会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加塞或是其他有利于自己行驶的违规行为,却觉得理所应当,即便因此造成了不可预知的后果,他还会把责任推给别人。
其实,很多司机开车时都会有这样一种习惯。在我看来,这种习惯和司机的个性有关。比如对规则的挑衅心态,认为只有自己是那个有特权去挑战规则的人。比如我可以乱停车,乱加塞,但是如果你也这么做,那就是你不对了。这样的司机可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同理心不够的问题。我就见过一个姑娘被别人别车,委屈到不行,本以为她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谁知她抓着机会也当仁不让地别了过去,朋友劝说:“人家写了是新手上路,你就让着点呗。”此时,她早已忘了自己曾经被别车的委屈,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他挡着我的道了,凭什么要我让着他啊?”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因为找不到车位,把车停在大马路上,或者在城市道路上以龟速前进,当别人按喇叭警示时,她会按回去,理由很简单:“我找不到路了,只能慢慢走,否则错过了出口,你负责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很容易侵犯他人的边界,认为自己想做的必须做,而且往往无法忍受延迟满足。缺乏这种能力的人不会等待,即便空间不足,也要强行并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在路上看到很多人喜欢别车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有类似体验的人的人格结构里一般会有很明显的夸大自恋的部分,有可能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即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认为自己应该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缺乏同情心,人际关系也常因此出现问题。这样的人会理直气壮地认为,不管自己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他不认为别他人的车有什么问题,也从没想过把车停在马路中间会给别人带来多大麻烦。
有自恋障碍的人大多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溺爱等。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二话不说就找对方理论,甚至大打出手,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只要自己想做,就永远是无过错方。在这样的溺爱中成长,长大后很容易表现得自我为中心,开车时稍有不顺就非常容易成为路怒族。
面对路怒症,我们该怎么办
遇见路怒族,有人选择针锋相对,进行还击,使事态恶化甚至不可收拾;也有人选择了自杀,只为维护自己的尊严。2015年4月26日,安徽亳州,一名女子骑电动车拐弯时,险些撞上迎面而来的电动三轮车,三轮车上的男子立即下车朝女子头部猛踩几脚,扬长而去。次日下午,该女子被发现在家里自杀身亡。
事发后,这名女子的丈夫称:“结婚多年,一直是妻子当家,从不让她受一点委屈。也许就因为没受过这种委屈,所以心理上承受不了。”这句话包含了很多含义。首先,这个女人在家里居主导地位;其次,她在丈夫的呵护与包容中生活,被打的遭遇是她所不能接受的。她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被打就意味着她要死了。换句话说,这个女人具备某种边缘性的自我毁灭亚型的特质,她完全想不到有别的方式可以释放内心的张力,如去主张自己的权利,去索要伤情补贴等,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缓解被打带来的世界末日感,只有消灭自己来表达愤怒。
同样是面对路怒症,有人选择了将愤怒外化,攻击他人,而这名女子却选择了将愤怒内化,毁灭自己。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不值得提倡。可事实是,他们确实被冒犯了,而且内心充满了愤怒,怎么办?
首先,尝试建立一个同理心。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这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关系到是否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被关注,而一旦这些自我觉知不够,就会对周围提出这样那样的苛求,也很容易造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自恋的反面就是自卑,有多自卑就有多自恋,追求完美的人也要求别人完美,一旦出现错误就无法原谅自己和他人,从而更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性,且能够知道任何人都是这样的,他别了你的车未必就是冲你来的,也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区分事件本身对自我价值的影响,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其次,当情绪来时,除了暴打他人和自杀,一定还有别的方式。如各让一步,不让事情失控到无法收场的地步,可以就事论事,而不是上升到必须毁了对方才解气的程度。
除了应对路怒症患者外,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不让自己成为路怒族。路怒症真正的原因是感到自己对环境失去控制,即全能自恋的损伤,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感受,让情绪被看到,被接纳,实现良好的自我整合和成长。
首先,建立边界感。区分你是你、我是我的概念,你的需求不一定就是别人的需求。同理,你就会知道不强加在对方身上自己的意愿,允许对方做自己,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跟父母一样歉疚和宠爱自己,这个神话在婴儿时期已经上演完毕了,它不会伴随你一生。其次,建立现实感。人的想象都很美好,比如开车上路没有红灯,比如自己不能被侵犯,但这些在现实世界里都是没有办法如愿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都有义务无限地接受以及理解你。
然后,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对话。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生气?这种感受让我想到了什么?让它们被很好地梳理与理解,为自己切身的感受做点什么,让那些压抑与不良的反应模式得到重新被建立的机会。再次,投入稳定而安全的亲密关系。健康的亲密关系更易修复童年的创伤,实现全能自恋的部分满足。
最后,用一些小方法解压。给自己留出独处空间,听音乐、看书;发现自己“路怒”时,深呼吸,慢吐气,说出内心的愤怒和焦虑,在自述的过程中,释放压力。此外,还要养成好的开车习惯,如果觉得最近很容易被惹恼,最好暂时不开车;开车时尽量开窗通风,新鲜的空气最能提神醒脑;听听喜欢的音乐、广播,尽量不要长时间一个人默默地开车,以防自我催眠,遇到突发情况时反应过激;合理安排开车时间,避免精神长时间紧绷;保持车距等。
小小方向盘承载着世间百态,开车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莫让路怒症为彼此带来伤害和遗憾,祝各位司机师傅一路顺风。